認識小數 (第4課時)
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建立猜想、驗證猜想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中,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資源:配套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知道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你能用含有小數的一句話,說一說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情嗎?
出示情境圖,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些什么或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師生探究 .
1.教學例5。
談話:剛才有同學說,這兩樣文具的單價實際上是相等的,你們同意嗎?那也就是說,可以用等號把0.3和0.30連接起來(板書:0.3=0.30),是這樣嗎?
啟發:你能解釋0.3和0.30為什么相等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并引導學生分別從錢數的多少和每個小數所含計數單位的個數進行解釋。
2.教學例5后的“試一試”。
(1) 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學生用直尺,提問:你能在直尺上分別找到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嗎?知道它們分別是幾分之幾米嗎?寫成小數分別是多少?
(2)學生解決上述問題后,
追問:你能比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0.100米=0.10米=0.1米。
(3)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
你還能用其他方法說明0.1=0.10=0.100嗎?
3.總結和歸納。
談話:通過上面的兩個例子,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同學說-說。
(1)如果學生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可以先引導他們觀察第一個等式:
從左往右看,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的大小有沒有變化?你發現了什么?
(2)再引導他們觀察第二個等式:
從左往右看,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的大小有沒有變化?你發現了什么?
(3)然后再讓他們反過來從右往左看,說說有什么發現。
(4)最后要求他們把這兩方面的發現概括成一句話。
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4.教學例6。
出示例6,提問:小強買了四種食品,這些食品的價錢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書上的填空后,組織交流反饋。
* 小結: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5.教學例6后的“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提問:你能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嗎?
學生完成后,組織反饋。重點指導把10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方法。
6.練習。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練習后,結合交流讓學生再說一說每組的兩個小數是否相等。
(2)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練習,交流后提問:兩道題中的數,為什么第①題中0.5和0.50是相等的,而第②題中0.5,和0.05是不相等的?你能用其他方法再解釋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