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商的近似值》教學設計
b: 300÷45≈7(張) (因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買7張)
c: 300÷45≈6(張) (因為300÷45=6(張)……30(元),30元不夠買一張,所以最多買6張)
師問:大家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數?這里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設計意圖:學生容易受上一節課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在這里有必要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5)在討論中明理。
因為買門票只能整張買,不可能買零點幾張。所以要把商保留整數;這道題取整數商時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因為買7張票要745=315(元),超過300元了,所以最多只能買6張,645=270(元)。
(6)師小結。
在取商的近似值時,我們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不管余數是幾,都只能把它省略,要自覺地取整數商,在豎式上只要除到個位就夠了。我們把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書“去尾法”)
2、教學“試一試”
(1)理解題意后,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教師巡視。
(2)就板演同位進行討論:8次能全部過河嗎?使學生明確:在這道題中,過河的次數也必須取整數,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只要有余數,不管余下來幾個人,都只能再乘一次船,所以就沒有必要再往下除。只要在商的個位上加1就可以了。
(3)小結:像這樣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叫“進一法”。(板書“進一法”)
通常情況下,應該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但以上兩個問題都不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這是為什么?(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方法來求商的近似值,人們往往更多地用到“去尾”法和“進一”法。
(4)比較例8與“試一試”的異同。使學生明確:
a、兩題題目中并沒有要求,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自覺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數商。
b、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c、例8不管余數是幾,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試一試”不管余數是幾,都只能在商的個位上加1,所以叫“進一法”。
(5)誰能說一說在什么情況下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什么時候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在比較交流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花布做衣服,鈕扣釘衣服之類實際的問題,要求采用去尾法求近似值,盒子裝蛋糕,上車運貨物之類需要采用進一法求近似值。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確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