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讓學生些批注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一)、學習4——11自然段
1、出示句子:我大喜過望,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1) 什么情況下大喜過望?
(2) 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會怎樣?
(3) 指導朗讀。(個別讀,師評,生生互評)
師:這些美好的理想,精彩的幻境如云彩般五彩斑斕,紛擁而至,這讓我驚喜萬分,它意味這吉祥,好運,頓時我(齊讀)——
2、出示句子: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師:為什么會這樣?
師:它意味著我的幸福消失了,還有什么也消失了?
是啊,所有美夢,憧憬片刻蕩然無存,如果你是作者,此刻你的內心會怎樣?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作者的內心吧。教師引讀。
3、受到這么沉重的打擊,如果我是作者,一定會不知所措,甚至痛苦絕望。當我想放棄的時候,這時我的耳畔想起了父親的話 (再次出示“父親的話”)齊讀。
4、這件事之后,我有了怎樣的收獲?
出示句子: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里流了出來。
師:源源不斷是什么意思?你從源源不斷里仿佛看到了什么?流出的都有些什么?僅僅是時裝嗎?流出的還有什么?
師:事實證明:到達目的地的途徑的確不止一條。
此時,你有什么話想說?
5、小結:看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只要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一定會有另一條路,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由大喜過望到垂頭喪氣的心情變化,結合說話練習,不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么說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學習12——13自然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自讀自悟。
(1)我的計劃是什么?
(2)我遇到了什么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3)解決困難后的收獲是什么?
(4)是誰指引了我成功的方向?
2、學生反饋,交流合作。
重點引導交流:這次展覽,激發了顧客的興趣,前來訂貨的人絡繹不絕。
(設計意圖:在學習第一個事例時已引領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讓他們有運用的機會。)
師:父親的教導確實讓我一生受用不盡啊!
師:作者一生只經歷了這些困難嗎?為什么只舉了這兩個事例?(選取典型事例)作者對這兩個事例的處理一樣嗎?(詳略得當)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夯實寫作基礎。)
四.拓展實踐,嘗試運用。
1、同學們,經過這兩件事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示?誰來說說。
2、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寫下來。
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設計意圖:這兒的說話和練筆既可以深化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并加強了說話和寫作的訓練。)
五、總結
1、分享名言、小詩。
出示短句:失敗面前不氣餒。
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下不了的決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當一條路走不通時, 當一條路走不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