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師隨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擊出示句子并深入體會)
1、 理解第2自然段,重點體會“沖”的內涵。
(1)學生讀句子說體會,師出示句子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2)抓住描寫父親動作的詞“沖”來體會,“沖”是什么意思? 這個“沖”字寫出了父親什么心情,(急切、迫切、著急、不顧一切……)說明了什么?(愛他的兒子,不想失去兒子,兒子是他的一切……
(3)帶著心情朗讀句子。
2、理解第3自然段,體會父親的語言。
師隨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2: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變成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可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你見過地震后的場面嗎?我們看看圖片(課件),當父親“沖”向他兒子的學校,看到的是這樣子的“廢墟”,他會怎么想?
(2)是啊,當父親看到兒子的學校已變成一片廢墟時,他以為兒子死了,他悲痛欲絕,大喊(引讀——阿曼達,我的兒子)這是悲痛的喊聲,這是泣血的喊聲,還可以怎么讀?(多媒體效果這句話變色)
(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必要的時候教師采用不同的語氣范讀)
(3)是什么讓如此心痛的父親堅定地站起身來?(引讀他常對兒子說的那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多媒體效果這句話變色)
(4)“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你還讀出了什么?
(讀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愛
讀出了父親的自信和承諾
讀出了的堅強,讀出了父親同生共死意愿
……)
(5)多么偉大的父愛啊,師生合作讀。
3、匯報12自然段,體會父親的堅強。
(1)師隨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2)很多同學都劃出了這兩句話,那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聚焦到這兩句話,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讀一讀這兩句話,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1)36小時是多長時間?(一天半或著說是兩天一夜)
2)對比:如果寫成“他挖了36個小時”,這樣與原句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情朗讀)
3)在這漫長的36個小時中父親都在干什么?(挖)
4)“挖”是什么意思?
師:1小時過去了,父親在—(生答)手酸嗎?
8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餓嗎?
12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渴嗎?
24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想睡覺嗎?
36小時過去了,父親在— 累嗎?
5)透過“挖”你讀出了什么?這是怎樣的36小時啊?(關鍵的、艱難的、痛苦的、寒冷的、饑腸轆轆的、口干舌燥的、萬分疲憊的……)
6)讓我們讀讀第一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指2-3名讀)
7)我覺得這還是孤獨的36小時,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來?(生答:沒人、再)
8)從“再”中我們讀出曾經有人阻擋過父親,到課文中找找有哪些人曾經阻擋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