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教學目標:知識;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看法.
方法:在閱讀中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情感: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父母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你們熟悉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請同學們和我一起書空課題。(師板書課題)二、閱讀質疑,自主體驗。
預設:
⑴作者為什么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作題目?
⑵“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講的是什么事情?
⑶“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聯系?
⑷“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什么要打引號?
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發點?
現在就帶著這些疑問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把這些問題解決了。現在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三、合作質疑,互動體驗。1、生自由讀課文,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教師巡視,待生讀完后,提出:
⑴帶著你們的問題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因為“精彩極了 ”和“糟糕透了”是爸爸媽媽說的話,所以帶引號。)
(我讀懂了“精彩極了”是媽媽的評價,“糟糕透了”是爸爸的評價。)
⑵你們覺得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我”八歲時寫了一首詩,媽媽鼓勵我,爸爸卻說“糟糕透了”。)
(作者在兩個不同的評價下,成了有名的作家。)2、生反饋交流,師補充并糾正。四、變式質疑,深入體驗。
1.快速讀文,邊讀邊想:文章按什么順序寫的?課文可以分成哪幾部分?
2.交流。
(教師點撥,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順序──本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來的認識這兩部分內容構成的。)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五、應用質疑,糾正體驗。
引導品讀“童年的故事”
1.自讀,思考:當“我”寫了第一首詩后,母親是怎樣評價的,“我”的表現怎樣;父親是怎樣評價的,“我”有什么反映。父親和母親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關的段落、語句,用你喜歡的符號在文中做標注。反復讀讀,再跟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
2.學生自學,作批注,教師參與學習。
3.班級交流。
(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弄懂:父親的“糟糕透了”的評價,一方面是因為父親比較理性,要求比較嚴格,他考慮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質量;另一個方面是因為父親針對母親的“精彩極了”的評價,認為兒子得到的鼓勵已經太多了,才說“糟糕透了”的。母親的評價是為了鼓勵“我”,父親的評價是為了提醒“我”、警示“我”。).
4.指導感情朗讀。重點指導描寫巴迪聽了媽媽和爸爸的評價后截然不同的反應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二、閱讀質疑,自主體驗。1.自由讀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體會到什么?從哪里感受出來的?
2.書中母親和父親的評價為什么不一樣?
(這位作者的母親非常慈祥,父親非常嚴厲。因為媽媽評價“精彩極了”,他今后會有自信心,父親評價“糟糕透了”是為了讓他知道自己還不是很好,不要驕傲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