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協商、誕生、瞻仰、飄拂、匯集、宣告”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場面描寫中群眾激動、興奮的表現和主席言行的語句感受人民對領袖的無比愛戴和為新中國誕生而歡欣鼓舞的感情。
3、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
4、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運用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邊讀邊想象場面情景、搜集補充資料等方法,體會開國大典隆重而盛大的場面和群眾激動、興奮的心情,感受人民對領袖的無比愛戴和為新中國誕生而歡欣鼓舞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理解課文內容,抓住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
教學重點:
1、抓住場面描寫中群眾激動、興奮的表現和主席言行的語句感受人民對領袖的無比愛戴和為新中國誕生而歡欣鼓舞的感情。
2.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
教學難點:
1.體會人民群眾激動、興奮、自豪的心情和對主席無比愛戴的感情。
2.莊嚴宣告的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課件:開國大典原聲資料、五星紅旗圖片、中國人民屈辱史資料。
2、學生準備:自主預習課文,收集“中國人民屈辱史”的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3課時
課前背誦:毛澤東 《七律.長征》
一、激情導入,提煉中心。
師:(激情)請看畫面,《七律.長征》讓我們領略了一代偉人的詩人情懷,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61年前的天安門廣場,感受開國大典盛大隆重的場面,感受人民群眾的歡欣鼓舞,感受一代領袖毛澤東的偉人風采!
師:板書課題“開國大典”, 我們來看“典”字,書寫時要注意上寬下窄,中間的橫要長,撇點分居兩邊。(提醒學生要時刻牢記,“提筆既是練字時。”)
生:(跟著老師一筆一畫)書空 “典”字。
師:誰來讀課題?
生:讀課題。(語氣平淡,沒有激情。)
師:“開國大典”是什么意思?
生:建立國家的重要的典禮。
師:既然是“建立國家的重要的典禮”,那我們應該怎樣讀?
生:要讀得有激情,要有氣勢。
師:齊讀課題。(學生讀得很有氣勢,語調高昂。)
師: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在哪里?有多少人參加?
生: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30萬人民群眾。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師:根據板書說一句完整的話。(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概括中心的能力。)
生: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舉行,有30萬人民群眾參加了大典。
生:開國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有30萬人民群眾參加了大典。
師:我們可以改變時間,地點,人員,事件的順序,但句子的意思不能改變。
生:(略經思索)30萬人民群眾于1949年10月1日參加了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
師: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形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這就叫能說會說。(鼓勵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發言。)
生:1949年10月1日,有30萬人民群眾在首都北京參加了開國大典。
師:最好的讀書方法就是把一篇文章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文章的中心。我們已經作到了。讀書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句話濃縮為一個詞語。你會用那個詞語來表達你對大典的感受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