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說課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
2.知道本文寫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能自己概括主要內容。
3、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關心群眾、一心為群眾著想的美好品質。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課前準備關于“花山”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長征》一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豪情萬丈的詩人毛澤東,《開國大典》讓我們領略了偉人的風采,《青山處處埋忠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既平凡有高尚的父親形象。今天我將和這樣一位偉大的領袖走進人民群眾中間,看看《毛主席在花山》又有什么感人的事跡呢?
板書:毛主席在花山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自由讀課文
1、 學習生字生詞,糾正容易讀錯的字音
沏茶 簸箕 笤帚 旮旯
并讓學生指出這些東西。
2、 課文講了幾件事?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研讀課文談感受
從這三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毛主席?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處處為群眾著想 關心群眾
1、默讀2-9節,你從哪里看出主席的品質的?
2、生交流
毛主席皺了皺眉頭……
聽到了一個什么消息?
這樣的碾米聲會不會影響主席工作?從哪里看出來?
(從早晨到天黑、就在毛主席辦公的房子的門口、)體會碾米時間長、聲音響而且雜主席當時是怎么工作的?
理解“夜以繼日”
聯系實際:平時你在做事時邊上有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對你的工作有影響嗎?
而毛主席卻說……
你讀懂了什么?
剛才我們抓住了毛主席的神態、語言、動作認識了一位一心為群眾著想的主席,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a、注意……
對群眾的誠懇、尊重群眾、沒有官架子
b、正在看地圖
把群眾放在第一位、毛做的是解放全中國的大事,可他連群眾碾米的小事也關心到了
c、請
可以命令,卻用了請,平等看待
齊讀毛主席的話。
第二件事
重點:轉了幾道手
珍藏的東西和群眾分享
毛主席說服警衛員的話語
毛主席把群眾當成朋友、親人,和群眾是一家人,并沒有高高在上
第三件事;
重點:半年多不推了、還挺在行、一邊……一邊……
一位老人為什么說:“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明確:最后一句話說明老人還沒有認出毛主席來,但是他可能聽到過有關毛主席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的一些傳說,也有可能看到過不少類似的關心群眾、幫助群眾的八路軍或解放軍的領導干部,所以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也說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領的革命隊伍已經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已經深得人心了。 四、總結全文。]
1、毛主席是一個領導大事的領袖,為什么要為“碾米”“送茶”這種小事操心?
明確:毛主席不愿為自己一個人的工作而耽誤全村群眾吃飯,還給群眾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時時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雖然工作繁忙,但他時刻不忘群眾。課文通過“碾米”“送茶”這些事,表現了毛主席依靠群眾、關心群眾,堅持同群眾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質。
2、帶著感受朗讀全文。
板書:
請群眾回來碾米 一心為群眾著想
毛主席在花山 給群眾送茶水 關心群眾
幫群眾推碾子 熱愛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