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學案例及反思
4、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同時,不能丟了語文最基礎的語言文字訓練。本節(jié)課上,在引導學生感受毛主席高尚品質的同時,我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變換,這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在課堂上要適時地訓練。同時,感悟作者用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法,是我教學的重點。不難看出,我在教學中都是緊緊圍繞著這個重點來展開的,引導學生抓毛主席的語言,抓毛主席的動作去感悟等等。課后,我還要求學生通過一件事,用這樣的方法去進行練筆,寫一位老師。可以說,課堂上較好地實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5、還應多學習,厚積薄發(fā),才能有效引導。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知識素質和知識容量,才能在課堂上從容地應對突發(fā)事件,自然地引導學生繼續(xù)學習課文,不至于弄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