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牧童》與《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是最溫柔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
耳邊傳來我喜歡的小夜曲,你聽,有 ,有 ,有 ,還有 ,它們都在為我唱歌呢!
④輕輕地讀一讀詩歌。
這真是天地間最美妙的臥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聞著清清的草的芳香,望著天上的明月,享受著晚風溫柔的撫摸,耳邊還傳來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聲,此時此刻,躺臥在草地上的牧童會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如果睡著了,夢里又會夢見什么呢?
是呀,此時此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真是一個( )的牧童?
3.吟誦詩歌,領略意境
看到眼前這位悠閑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誰也不忍心去打擾他美麗的遐想。輕輕地誦讀詩歌。
眼前的一切,在詩人呂洞賓看來,更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牧童休憩園,牧童陶醉了,詩人陶醉了,我們也陶醉了。指名讀詩。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風,皎潔的明月,在這種境界里,既想躺下來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詩。低吟詩歌。
(配樂背誦)閉上眼,讓這一切的詩情畫意融入我們的腦海,伴著這輕風明月,輕輕地,低低地背一背,送給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4.過渡下文。
此時此刻,牧童雖然沒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風明月的草坡上照樣怡然自得,讓人羨慕。他享受到了只屬于他獨自一人的恬靜與快樂。如果兩個小孩子在一起,那情況又會怎樣?只是收篙停棹呆呆地坐船中?
三、學習《舟過安仁》
1.初讀詩歌,讀準字詞。
在插圖中找一找:篙gāo:竹篙,撐船用的 棹:zhào:船槳
2.指名朗讀,交流信息。
①從中我們了解到了楊萬里曾經坐船經過湖南安仁,看到了一幕怎樣的場景呢?竟然能吸引住大名鼎鼎的詩人看得興致勃勃并賦詩一首呢?
(兩個淘氣可愛的小童,在船上既不用篙又不用槳,竟然撐開傘使動著風,想讓船兒前進尋找樂趣呢。)
②這有趣又快樂的一幕,詩人一開始就一目了然的嗎?還是?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插圖?讀詩?
(理解“收篙”、“停棹”、“怪生”、“使風”)
3.欣賞插圖,品味詩境。
①仔細觀察,發表見解。
自由讀讀詩句,再看看插圖,漁船上這兩個小童正在撐開傘使弄著風,玩得開心極了。你看到這是一對( )小童呢?說說自己的分析研究。
討論反饋:淘氣的、無憂無慮的、天真可愛的、無拘無束、貪玩的野小子等。
②激發情趣,深化理解。
依老師看來,這一對小童是兩個笨笨的、傻傻的小孩。瞧,放著好好的船槳和船篙不用,卻用一把油紙傘來使風,不管怎么說,利用傘帶來的風力肯定不及撐篙和劃漿的力量大,船肯定行駛得很慢。
你們同意我的觀點嗎?你們怎么看這兩個孩子呢?
(當然不是,因為這兩個孩子的真正目的在于尋找樂子,尋找玩耍的樂趣,而并不是真的要劃船,而且他們玩出了名堂,模仿那些帆船,有了新發現。這是兩個淘氣包,天真無邪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