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0課。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機智、語言的風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意思。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人物語言的精妙。
教具準備:幻燈片、相聲片段《牛年牛》
學生準備:搜集精妙的語言故事(師推薦評書、小品、相聲等)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聽相聲片段《牛年牛》,說說牛群的話妙在哪里。
師引導: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那么機智巧妙的語言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感受楊氏之子精妙的語言吧!出示幻燈片,板書課題:楊氏之子。
2、破題:
“吾乃李氏之子”。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我是姓李人家的兒子。“之”是“的”的意思。)你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讀課文。能不能說說你初讀文言文的感受?
2、你們認真聽一聽老師范讀,想一想我讀的和你讀的有什么不同。
3、師:從老師的讀中,你知道讀文言文要注意什么問題?
小結:一定要注意適當的停頓。
4、展示幻燈片。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們愿意讀好嗎?請用“/”做好正確的停頓,然后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5、檢查誦讀情況,隨機指導。
(1)各小組內兩人互相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相機指導:“詣、應”的讀音)
(2)哪個同學來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教師鼓勵性評價。)
三、反復朗讀,明白大意。
1、再讀一讀課文,先自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個記號。
2、小組內交流你所理解的句子意思,聽一聽組內其他同學的見解。
3、全班交流你對全文句子的理解。教師滲透學法指導。
(1)在班內展示、交流句子的理解。
每組交流一個文言句的意思,然后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幻燈片展示:利用工具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查閱資料等。)
(2)比較“家禽”的古意、今意有什么不同。
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巧妙的應答。
1、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兒?把自己的體會寫在預習本上。全班交流展示:
(1)學生交流:孔君平說楊梅,楊氏之子馬上由他的姓聯想到孔雀。以姓氏巧妙做答,楊家小兒的回答真妙呀!(師生歸納:姓氏上做文章)
(2)教師扮演楊氏之子,學生扮演孔君平。讀時,教師故意落掉“未聞”兩字。引發討論:老師這樣回答和文中楊氏之子那樣回答,那個更好?為什么?
(幻燈片展示:我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也就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