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實錄及解讀(于永正)
【文本呈現】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學實錄】
一、談話導入
(背景:去年于老師曾給本班執教過一課《卜算子·詠梅》)
師:同學們,咱們是老朋友啦,五年級時我們一起學習過一課,你們還記得嗎?(同學們紛紛舉手)誰來背一背?(指一名學生背《卜算子·詠梅》)
二、疏通課文
師:你們真不簡單,這兩首詞我們學過一年多了,你們還記得這么清楚。
(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一文。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注視屏幕。)
今天這篇課文你發現與我們上次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這是一篇古文。
師:古文與現代文有什么區別?
生:古文比現代文簡潔。
生:像古詩一樣凝練。
生:故事有趣,但不好讀。
師:同學們,學好古文能增長很多知識。我們不但要把唐詩、宋詞、元曲學好,還要學一些文言文。于老師小時候上學沒學好古文,至今還感到遺憾。
【評析: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是于老師的教學藝術之一。他真誠感人的話語是那么打動人心,不僅是學生,就連聽課老師也會產生學習的渴望!
師:(于老師把目光轉向大屏幕)誰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讀一讀?
(生紛紛舉手,師指一生讀。發現有一個地方斷句含糊,又指一生讀。第二個學生讀得很好。)
同學們要注意啊,梁國是一個地方。(于老師一邊讀文,一邊指導學生斷句,反復示范文中人物對話。)
師:下面再請一位同學大聲讀。(生讀完一句,于老師再指導,再示范,讓這位學生讀,直到讀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確。
再請一位同學讀!澳阕x,要超過女同學啊。”(像指導女同學一樣,再指導第一句。待讀完一句,讓全體同學一起讀第一句。再讓男同學接讀。)
師:不錯。請坐下。
再聽我讀一遍,F在你們都不要看書,看于老師的臉。(于老師一邊讀,一邊通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楊氏之子”。“子”是個小男孩,讀的時候,心情是輕松的,是高興的,要好玩。因為是小孩的事。(于老師又聲情并茂地讀了一遍課文。)
【評析: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熟練是語文課的基本要求,任何好課都必須以此為基礎。于老師的課之所以扎實,就是因為他真心為學生,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qing激趣!
師:好。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個古人的話說成現代的話,把古文的意思用現代的話說一說!傲簢鴹钍献泳艢q。”誰來說?說錯了沒關系。
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