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課文通過記敘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為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于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夢想的力量在課文中的體現是多方面的,校瑞恩的夢想不僅鼓動著他本人前進,激勵著他克服重重困難,堅定而執著地為達到夢想的彼岸而奮斗;同時也感動并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終使夢想成為現實;這個夢想的實現也使安格魯的村民們對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盡,從而增進了加菲人民的友誼。
【設計理念】
本設計從質疑課題入手,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然后通過讀、思、議、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夢想的力量”,引導學生全程參與,使他們讀懂并理解課文,在閱讀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啟發與教育,在探究活動達到自悟自得,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聲不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練習快速閱讀。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從字里行間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使夢想成真。
4、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閱讀江菲發表在《中國青年報》的原文《夢想的力量》。
一、揭題質疑
1、教師板書“夢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什么是夢想,你有什么夢想。
2、出示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a、課文寫了誰的夢想?b、這個夢想是怎么實現的?c、這個夢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讀課文,理解夢想。
1、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讀通課文。
2、 嘗試理解“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樣的夢想?”
(1)、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①我要給非洲的孩子……
②他們不應該……
③我想讓非洲的……
(2)、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用自己的話語論“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樣的夢想?”
三、再讀課文,明晰“夢想之路”
1、默讀課文,思考:瑞恩的夢想是怎樣變成現實的?
2、生自由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意見,進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為攢夠這70元錢,做了很多額外的家務活。
①、在課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務活的句段,大聲朗讀。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還是一個孩子,是什么使他放棄玩耍的機會,做那么多的家務活。當時瑞恩心里會怎么想?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瑞恩的同情心感動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學、老師和其他人的支持。
①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②當人們在報刊、雜志、電視臺中聽到瑞恩的故事后,他們會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話。
(3)、再次默讀課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夢想成真?
(4)、課文時按社么順序來學這一過程的?
四、感悟“夢想的力量”。
1、默讀課文思考:瑞恩的夢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課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a、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b、當瑞恩來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邊時,他會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