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一聲不吭”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含義。從字里行間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夢想成真。
3、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涵的深意。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本組教材向我們講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們已經學習了《再見了,親人》、《金色的魚鉤》、《橋》這三篇課文,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體會到那令人震撼的情。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的?(通讀感知大意,細讀體會感情 品讀領悟方法)
從這三篇課文中你領悟到哪些表達方法?(敘事抒情相結合、抓住細節描寫突出人物品質、首尾照應……)這節課我們就運用這些表達方法來讀一讀第17課,共同去感受夢想的力量,看看從中又能領悟到哪些表達方法?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一個六歲男駭為了實現“給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夢想,而不懈努力,終于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瑞恩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心。板書:“要挖一口井”)
2、瑞恩的夢想實現了嗎?請同學們用跳讀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
板書:
“瑞恩的井”
過渡: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將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創造了奇跡。那么,瑞恩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的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一邊讀一邊感受。
三、讀文交流,體會情感
先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導讀”部分,看看它向我們提出那些要求?
(整理后出示要求。)
剛剛我們在初讀課文時已經解決了第1個問題,請同學們帶著后兩個問題,運用學習前幾篇課文的方法一邊讀,體會瑞恩是個怎樣的孩子,并作以批注。因為課文比較長,同學們可以采用快速默讀的方法,提高閱讀速度。
四、交流、感悟
我們共同來交流好嗎?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
1、瑞恩的第一項工作是為地毯吸塵。……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錢,都放進了那個餅干盒里。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段描寫,體會瑞恩心靈的美好。)
處理“……”除了文中列舉的事情,引導學生想象瑞恩還會做些什么?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掃院子、洗衣服……)
現在,請你帶著這種理解回到文字中去讀一讀。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段話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特點?(列舉事例)
請你選擇瑞恩做過的許多事情中的一件,展開想象,細致描繪。
過渡:在這個6歲的孩子心中,為了實現“給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美好夢想,不但放棄了自己玩耍的機會,而且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難。文章還從哪兒體現“瑞恩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
2、當他聽說挖一口井要2000元錢時,他只是興奮地說:“那我再多干些活掙更多的錢吧!”
(抓住“興奮”體會瑞恩當時的天真、幼稚,通過語言來感受他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