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課文通過記敘6歲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為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于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夢想的力量在課文中的體現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夢想不僅鼓動著他本人前進的風帆,激勵著他克服重重困難,堅定執著地為達到夢想的彼岸而奮斗;同時也感動并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終使夢想成為現實;這個夢想的實現也使安格魯的村民們對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盡,從而增進了加非人民的友誼。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和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瑞恩夢想的實現大體經歷了三個步驟,一是籌集70塊錢,二是籌集2000塊錢,三是籌集買鉆井機的錢。作者是如何將這三次籌款寫清楚、寫具體的,這正是學生需要向作者學習的表達方法。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教育學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關愛他人,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執著的態度并要堅持不懈地奮斗;二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本案設計從質疑課題入手,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然后通過讀、思、議、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夢想的力量”,引導學生全程參與,使他們讀懂并理解課文,在閱讀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啟發與教育,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聲不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練習快速閱讀。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從字里行間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4、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閱讀江菲發表在《中國青年報》的原文《夢想的力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教師板書“夢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什么是夢想,你有什么夢想。
2、出示課題──夢想的力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歸納:
⑴ 課文寫了誰的什么夢想?
⑵ 這個夢想是怎么實現的?
⑶ 這個夢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讀課文,理解“夢想”
1、自由快速讀課文,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寫了誰的什么夢想”,劃出有關句子。
⑴ 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又干凈的水喝。
⑵ 他們不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
⑶ 那我攢錢買鉆井機吧……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2、補充非洲缺水的資料:
非洲的安格魯地區長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處池塘。這里常年有1/4學生患有霍亂、傷寒和其他嚴重的水生寄生蟲疾病。3.1萬多居民,卻沒有一名醫生,1/5的孩子在5歲前就死掉了。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11億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農村和1/4的城鎮近3.3億人口缺水,整個非洲缺水人口達4億,占非洲總人口的66%。近年來,非洲旱災頻發,因飲用不清潔水引發的各種疾病,每年都要奪走數以百萬計非洲人的生命。有關專家估計,非洲缺水問題還有可能繼續惡化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