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課堂實錄
“我們要做的是,知道武松是什么性格,這個性格是如何推動他成為打虎英雄的。……打開書。我們進入深入的學習。”——至此,教師才揭開“面紗”,孩子們急于看到事情的“真相”,躍躍欲試,興奮莫名。
后面的課堂,師生圍繞這一個核心問題,讀讀、說說、議議,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這才是純正大氣。
武松打虎一段精彩不精彩?精彩。但是老師沒有展開。
“一節課只有一個真問題。面面俱到的課上,孩子一無所獲。”課上下來,看云對圍在她身邊的老師說。
什么是真問題?“上坡下坡是一條路,優點缺點是一個人,英雄因為優點而可敬,因為缺點而可愛,而可信。”這是圍繞真問題師生共同得出的結論。這樣的結論能對這些有幸和看云度過四十分鐘的孩子們產生什么影響?
一位朋友曾經這樣剖析自己:“受純化教育的影響,很容易把復雜的人性簡單化,簡單為正與邪,美與丑,對人性的陰暗面缺乏足夠的寬容。而人性是有陰暗面的,自己也不例外,面對自己人性的弱點很容易產生自卑和羞愧,產生罪惡感。”
那么,這些孩子,或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至少明白,人性是復雜的,優點與缺點,明亮與陰暗,同時存在一個人的身上。特別對“英雄”的理解,我們的社會輿論總是對英雄們簡單化,勇敢、無私、高尚、忘我——這其實是對人性的扭曲,我們的孩子偏偏就生活在這樣的話語霸權中。可是有一天,忽然來了一個老師,和他們一起剖析武松的性格,告訴他們“英雄”不是無所畏懼的,人的思想不是那么簡單的,一扇窗子突然打開——他們何其有幸!
假問題是不能給人這種思維的樂趣的。
“過去60年不新,將來60年不舊。”回顧自己的課堂,看云總是這樣“撒播”自己思想的種子。
不新與不舊,全在教師的學養里。絢爛,是堅持的極致。沒有那么多年沉靜的讀書與寫作,就沒有今天的《景陽岡》——素面朝天,熱切動人,人性思想的光華和生命擴張的力量在這節課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一如美國的那堂閱讀課——《灰姑娘》。
也許有人說:“評課要就課說課。”然而,沒有課上立起來的老師,所謂課堂,豈不僅僅成為技術了嗎?
“客觀一些,再客觀一些。”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因為對看云的喜歡,深怕因一己之好影響了我對問題的看法,所以,我一再這樣對自己說。可是,大音無形,大象生稀,我無法掩飾自己對看云上的《景陽岡》的喜愛——它渾然一體,不蔓不枝,書香蘊藉,很多地方,看似隨意潑墨,實則匠心獨運。
二,語言素養
課堂上,看云出口成章、舌燦蓮花,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調動學生的情緒,像樂師按動琴鍵一樣得心應手。
請聽——
“要說的是到了今天,靠鐵拳打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可是我們有我們的英雄戲,我們的英雄戲就是在生活中、學習中,當困難來了,當挑戰來了,我們迎上去,擊敗它,你就是英雄,你就是武松。大家告訴我有沒有信心?
“英雄成名,除了他的性格,除了他武功,還有時機,還有僥幸,這只老虎,如果遲出來五分鐘,等他打呼嚕了,哈哈,會怎么樣?如果這只老虎足夠聰明,嘿,小子呃,(師挽起袖子)等你睡著了我再出來(眾笑),又會怎樣?武松的睡覺,更能證明,他堅信有沒有虎?”
“同學們想,如果武松不暴躁,不倔強,他文明禮貌,溫文爾雅,非常有武德,(眾笑)店家說三碗不過崗,好,我喝兩碗半,(眾笑)店家說,二、三十條好漢一起才能上崗,好,我們結成伙,團結友愛,一起上崗,(眾笑)武松臨走時還要對店家說,謝謝你免我一死,否則我就要被老虎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