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課堂實錄
因此,看云上課從來不用課件,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足矣。
想起了陶行知、葉圣陶、蔡蕓芝、老舍……那時候的語文課堂,不也就是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嗎?誰能否認他們是最好的語文老師?
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讀到她這段話:“我想,對課堂教學,我們首先該擔心的,是我們的語言是否美麗,我們提供給孩子的養料是否優質。無論教學輔助手段多么發達,語言——永遠是教師聯絡感情、傳授知識、激發思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夠吸引力的、新鮮活潑的語言從哪里來?讀書——只有讀書。”
絢爛的背后,仍然是平淡。
三,“跑題”
我以前備課,總是不斷地把東西拿進來,把課做成一個完整的球體,無懈可擊,同時也密不透風——這樣的課堂,老師和學生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看云的課堂,卻是適時地蕩出去,隨處有清風襲來,隨時可聽清泉流淌。
“咱看古裝戲的時候,那個李逵怎么喝酒的?(動作)抱著一個壇子這樣喝。”
“讀的真好,給她們掌聲。有的老師說,上公開課不愿意讓學生鼓掌,這是不對的哦,我們可不能做麻木不仁的觀眾,掌聲熱烈一些。”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有人說有虎,有人說沒虎,我們要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安全總是好的。(眾笑)我們接著看課文……”
“如果武松不暴躁,不倔強,如果武松不多疑,不自負,不死要面子,當然,我不希望同學們這樣,罵一頓有什么了不起的,活著最重要對不對?(眾笑)……”
……
講課的過程中,看云輕輕一蕩,課堂趣味頓生!聽的人,隨她的話,莞爾一笑,心領神會。接下來,師生的討論,孩子的傾聽,就更加興致勃勃啦!
看云稱之為“跑題”——課堂上的浪漫時刻。
一直念念不忘的,還有看云上《石猴出世》時的“跑題”。
“在體育里有一個項目,馬術里叫‘盛裝舞步’,騎手騎在馬的背上,按著音樂的節拍,有節奏地往前走。讀書也是這樣,掌握住你的節奏,控制住,聲音不要太強,不要太大,特別是最后,‘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多幸福啊,自由自在,如果可能的話,我們也去做一只猴子。”
這樣的時刻,真是無與倫比的浪漫與優雅!無論老師,還是學生。
她說:授課過分嚴謹,絕對清除閑話,其實是一種自我壓抑——要不得;過分頻繁地“跑題”,是浪費學生的生命;“跑題”跑到低俗,則是放肆地制造語言垃圾,是對學生的一種侮辱。
看云的“跑題”,都是寥寥數語。“度”的把握,也全在老師的學養和修為。
去年冬天,《中國教師報》的記者茅衛東采訪看云時,找到了看云以前教過的孩子,他們告訴記者的竟然是——
薛老師有兩大心病,是別人不能問的,一是體重多少斤,一是近視多少度。
他們寫作業的時候,薛老師就讀書,讀到感動的地方就到教室后面哭。
薛老師還喜歡一邊品茶一邊讀,學校不準老師在課堂上喝水,薛老師就拿一摞本子擋住茶壺,對他們說:“同學們,這里什么也沒有,你們什么也沒看見。”他們齊呼:“沒看見!”
薛老師很孝順,每個周末都回家陪伴媽媽;薛老師從來不讓兒子吃獨食……
當時的看云,大為詫異。事后她才明白過來,潛意識里,他們師生都喜歡“跑題”。
呵呵,又說到“課”外去了。
然而!正是這樣的跑題,培植了師生之間類似親人的感情;正是這樣的“跑題”,孩子們看見了教師的另一面,更私人,也更真實的另一面——這往往是一種更強大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