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片段及評析
生:奇麗是指奇妙而美麗的景色。
師:我們欣賞到了花的美麗,那奇又體現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們再讀讀這段。
學生積極舉手朗讀段。
老師通過生動、美麗、直觀的德國街頭畫面,沖擊學生的視覺,學生不由自主地嘖嘖稱贊,不正表明他們被深深得觸動了。課件恰到好處地運用渲染了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很直觀得感受到德國街頭奇麗的美景,花的海洋,大大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想讀,愿讀,也樂讀。
【品讀感悟,培養閱讀能力】
師:欣賞了德國奇麗的景色,發現它的奇麗體現在花上,一個字──美。其實在這美麗的花的背后還隱藏這更美的東西,請你再讀讀第三自然段,你會發現什么?
學生自由讀。
師:比花更美的是什么?
生:人。
師:哪句話告訴你的?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板書)找找文中哪一句話寫的是這八個字的意思?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每一家都是這樣的,這樣指的怎樣?每一家說明了什么?
生:這樣指的是每家都養花,種的花都是給別人看的。
生:每一家都這樣說明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誰能用精彩的朗讀來贊美贊美這奇特的民族?
指名讀,分男女同學讀。
師:請同學們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中間加上一組關聯詞語。
生:之所以人人為我,是因為我為人人。
生:因為我為人人,所以人人為我。
李老師抓住課文重點段落中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經過老師的不斷啟發、鼓勵、點撥,使學生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重點品讀過程中培養出來了。學生能準確地弄清這個句子前后分句的關系,正確地加上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說明學生充分理解德國風俗的特點以及德國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不正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體現嗎?
不少語文教師說語文課越來越難上,好多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簡單上語文。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西安語文教材培訓會上執教了《第一次抱母親》。于老師既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聽課老師們的好評。于老師歸納自己成功有三:1、是老師的朗讀;2、是學生的朗讀;3、是老師對關鍵語句的理解和處理。
而李老師的課之所以上的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因為李老師注重以上三方面的教學,真正上出了閱讀課的教學特點。體現在以下幾點:
1、以情促讀,感悟語言:
語文是有情的,優美的文字形體,潛在的語言內涵,無不包含著一個“情”字。在教學中李老師根據課文內容在情感上的感染了,精心預設,精心準備,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感悟課文內涵,體會課文語言的魅力,從而觸動學生心靈。學生的有情朗讀,需要老師的有情引導,激發朗讀,引起閱讀興趣。李老師以情導入,引導學生進入閱讀角色。重點語句,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用自己豐富的語言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體會語言豐富的內涵,體味語言的感情色彩。老師張弛有度,靈活適當,讓學生用心去讀,感悟課文。
2、以讀為本,體會內涵:
閱讀是認識文本、感悟語言、體會情感的重要手段。李老師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初讀──細讀──精讀的過程,既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了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真正認識文本,體味語言文字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