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仔細閱讀課文后知道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在德國看到當地人都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給別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許許多多別人家種的花,因而到處都是綺麗的景色,從而讓學生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本課的重、難點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這句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來幫助學生理解句義,并且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以作者引題,并且復習生字新詞,使學生積累文學知識,扎實掌握字詞。
接著,解題入文,說說自己對課題的理解,并練習用瀏覽的方法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為下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做好鋪墊。
第三步,教師配樂范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讓學生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描述能力;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感受德國那“奇麗”的景色;隨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山陰道上”的意思;接著讓學生觀賞畫面使文字與畫面再次結合,加深學生的印象,促成學生背誦第三自然段。
第四個環節就是要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的含義。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結合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五步先讓學生談談現在德國或德國人給你留下的印象,再來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季先生的評價,進而理解“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這句話中的“美麗”,并且產生與作者相同的感受“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最后安排了學生寫寫自己的收獲或者是讀后感,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升華自己的思想,使讀寫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安排的三道鞏固題也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的:
1、摘抄課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
2、請你替季羨林先生做那個花的夢、思鄉的夢,寫下來。
3、完成讀后感。
這樣便于學生有選擇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