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象共舞》說課稿
3.領悟課文先概括后具體的表達特點,提高表達能力。
新課標對五年級的閱讀要求是:“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以上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正是遵照課標這一要求,力求在體現工具、人文和諧統一的同時,既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又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以落實年段要求,體現本課的特點。
三、過程與方法
(一)教法——以讀為主,先扶后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語文閱讀要根植于情感,朗讀是加深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扎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讀上多下功夫。教學中要從“讀”出發,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作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基于這一點,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朗讀、默讀、瀏覽等,“以讀悟情、以讀促悟”是本文主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再則,本課屬于略讀課文,我認為所謂“略讀”,及大略地讀。“略”與“精”是相對而言的。記得有位專家曾對精讀與略讀做過精辟的概括:精讀課文,要體現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學習;略讀課文,要體現在學生自學中的教師點撥。“略”并非“掠”,而是要抓主要內容,提綱挈領,收到綱舉目張之效。因此,本課的教學,我依據文本敘述特點,采取變序朗讀,由文題直入中心,學習具體寫“與象共舞”的第五自然段。第五自然段采取“扶”的教法,半指導性地引導學生閱讀、設疑、質疑;點撥、解疑、明理,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先對文本建立一個“在泰國,人象親密無間、和諧共處” 的總體印象。繼之展開而去,自然導入前4個自然段的學習。前4個自然段則采取“放”的教學方法,自主閱讀,抓中心句,理解各段主要內容。這樣的教法,主次分明,既符合本組教材的教學宗旨,又便于學生明確文本思路,在其間學習并掌握略讀課文的一般學習方法。
其次,遵照“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的課程理念,針對學生對外國風情了解不多的缺陷,本課教學中,我適時適度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補充資料,使文本更加豐盈,內容更為豐滿,借以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全身心地感悟文章的精髓。
(二)學法——讀中悟情,自悟自得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設想轉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變學會為會學。我將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交流、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悟情,讀中表達、讀中升華”,使學生在自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自主地用心去體悟,用心去聆聽,用心去表達。還因為本課屬略讀課文,我認為,在學法上,精讀課文重在指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學法;略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實踐規律,運用學法。因此,結合本課文本敘述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能積累,我放手讓學生運用“析字釋詞”、“連句成段”、“抓中心句理解段意”、“概具關系段型結構”等已掌握的行文規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在自主閱讀中,疑點自己提出,規律自己發現,知識自己掌握,能力自己形成,問題自己解決。通過這樣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的自讀、自悟、自得,使之在閱讀實踐中運用學法,內化學法,盡力促成其由方法到能力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