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他的尊嚴》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1整節課的教學都緊緊圍繞著“搬磚使乞丐前后發生了哪些不一樣”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使得課堂結構緊湊,線索清晰。
2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內容—理解—感悟—想象—表達形成一條切實有效且環環相扣的訓練線路。
3為了讓學生較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我幾次采用了讓學生進入角色的方法,讓學生把自己當成乞丐,去感同身受。達到了“書如我心,我心入書”的境界。
4在課堂上,利用自己年輕充滿活力的特點,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節課的教學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師傅的傾心指點。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課堂上過于關注自己的教案流程,沒能更好的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的生成。因此,在有些環節的處理中沒能較好的體現設計意圖。
[總評]
縱觀教學全過程,這節課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處處都“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道。通過自讀、默讀、評讀、感悟讀、想象讀、師生對讀等多種形式,把語言文字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真正落實了語文課“以讀為本”的思想。而緊抓重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使得整節課的教學線索非常清晰,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把握。同時,在自讀課文找出描寫乞丐前后不一樣的句子,并進行標畫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統觀全文進行思考的能力。這為學生今后自學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雖然剛參加工作,但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能與學生融洽交流。不時的幽默烘托了課堂氣氛,使得課堂學習的過程輕松愉快,給聽課老師和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在課堂上,有些環節有“蜻蜓點水”的感覺。老師關注學生不夠,沒有能夠及時捕捉學生發言的亮點及問題進行有效引導,對有些詞句的理解和朗讀的訓練不夠到位。這些需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