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執教者:昆山柏廬實驗小學 張鳳良 課前談話:師:你有什么心情?生:很高興,有點緊張。師:從班級角度與學校榮譽,你想怎么做?生:積極回答問題。 一、復習導入,整體把握。通過初讀,對課文內容和作者表達時的思想感情,你已經了解了什么? (師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課文的層次,思想感情)二、精讀重點,感情朗讀。(二)精讀第四自然段1.作者從感覺平平,到喜歡上了灰椋鳥。從哪些地方感覺淡淡的呢? 指名讀。(出示描寫灰椋鳥外形的句子)師:是什么讓作者感覺淡淡的?師:長相平平,是鳥兒中最平凡的一員,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2.你們從哪些地方喜歡上了灰椋鳥?生:作者從電視里看到的錄象。師:是好奇,近度喜歡。生:發現了灰椋鳥的特點。師:重復了剛才一位同學的想法。生:課文第五自然段,被灰椋鳥感染了。師:作者被這樣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3.作者為什么而歡呼?自由讀第四自然段。[師出示第四自然段(板書:歡呼)]4.話題討論: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通過哪些語句體驗到這種感受的。生:十分壯觀。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生:從他們排著數百米的長隊,浩浩蕩蕩看出來的。師:請你讀讀句子。[學生讀句子]師:通過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多么壯觀啊!生:我是從排空而至、浩浩蕩蕩這些詞語體會到的。師:“排空而至”什么意思?[學生回答詞語的意思]師:你們看到過這種景象嗎?我也沒有,只有通過一段錄象看一下。[觀看錄象]師:“浩浩蕩蕩”你是怎么理解的?生:把樹林當成了自己的家,非常自由,非常自在。師:浩浩蕩蕩是自由自在嗎?生:聲勢非常大。師:課文有具體描寫嗎? [學生讀有關句子]師:自由讀讀這段話,有表現力的讀讀這段話。 [學生自由讀] [板書:排空而至 浩浩蕩蕩]指名讀。[師評價:初步體驗到了這種感覺,還不是很強烈;感受深刻了……]師:有沒有其他感受了?生:互相幫助……[師出示句子:“先回來的鳥……”]自由讀句子。師:你知道了什么?師:親密友好、和諧、快快樂樂。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學生回答,師板書:傾訴應和] 齊讀句子。5.指名讀第四自然段。6.小結寫法。師:這段文字給我們壯觀的感覺。(板書:壯觀)是不是從一個角度表現的?從哪幾個方面表現的?(二)精讀課文第五自然段1.自學課文內容,按要求讀思圈劃。師出示:按要求自學課文第五自然段:(1)默讀或輕聲讀這段話,讀完后想一想這段話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你是通過哪些哪些詞語體會到這種感受的?把相關的語句劃出來,重點的詞語可以圈出來讀一讀。(3)這段話在寫法上給你什么啟示?[學生自主學習]2.交流,指導朗讀。生:給我喧鬧的感受。師:哪些地方?生:像……撲打浪灘……師:把句子讀完整。師: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是喧鬧和熱烈的?師:這些詞語分別告訴你什么?自己再讀一讀,邊讀邊思考。 [生自由讀] [交流]師:大聲念,大聲練習一下。(板書:喧鬧熱烈)指名讀。[師評價:讓我們一起爭鳴一下;誰能熱烈地來讀一下]師:你還有什么感受嗎?[學生讀描寫夕陽下灰椋鳥樣子的句子]師:有補充的嗎?你有什么感覺?師:很驚嘆,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灰椋鳥。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師:作者看了后是怎么想的,讀讀下面的內容。(三)簡要回顧,展現畫面。 指名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畫面。教師小結:他們倆給我們描繪了兩幅畫面,歸林圖和鬧林圖。三.品味感想,體驗情感。1.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指名讀。2.以“林”為線,找出相關語句,體會作者對“林”的贊美。師:作者由觀鳥想到了造林,不忘對林子對樹的描寫,自己找找看,全文有沒有對林子的描寫?[學生回答]師: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介紹作者的感人事跡,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體會作者愛鳥愛林的深厚感情師:這里的想不是一般的想,是對自然的由衷地感激,一起再來讀讀這段話。(1.這堂課以學生閱讀體驗為主,充分發揮學生主體閱讀功能,通過閱讀交流,互動共享,展示了學生的閱讀過程,體驗過程; 2.教師適當指點,讓閱讀深度恰當而充分,教師通過評價、激勵,讓情感朗讀與積極體驗融會與一體。3.通過精讀這樣的教學形式,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閱讀感悟能力,無論在語言揣摩上,還是在情感體驗方面,都有一個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