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設計與文本解讀
二、明詩題,知作者,初讀全詩。
1、通過課前預習的材料,介紹詩的作者――葉紹翁。
2、通過讀詩題,初步感知詩題的意思。
3、抓住題眼“值”,理解詩題。
4、個別讀,齊讀,讀出七言詩的韻律美。
閱讀離不開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語,以讀悟情,這是感悟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整體感知讀”,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七言詩的韻味,感受誦讀古詩文的樂趣,為深入理解課文和品味語言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三、理解詩中的景物,體驗作者游園的感受。
1、師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跟著葉紹翁游園的時候,我們遇到了——
2、抓住“蒼”理解“蒼苔”,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蒼苔”的美。
3、指導朗讀第一句詩:這綠綠的蒼苔將春天的生命喚醒了,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送進去,我相信,你讀的感覺不一樣。
4、圖片對比,感受“柴扉”的普通、常見、自然。
5、出示圖片,聯系陸游的詩句夸夸紅杏。
(出示陸游的詩句,生齊讀。)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馬上作》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6、把詩中的三個景物聯系起來品味,說說自己游園的感受。
7、激情,配樂,引導學生讀出心中的感受:綠綠的蒼苔將我們的眼睛染綠,紅紅的杏花將我們的心脾照亮。哎呀,這樣自然而然的園子原來就如同學們感受到的那樣,春天真的——(齊)來了。春天真的——(齊)春意盎然。不僅如此,春天真的如那個同學說的——(齊)生機勃勃。就把這些感受,讓我們帶著它再讀讀這首詩,現在我們一邊讀一邊想像這美美的春景。
三、理解詩中的景物,體驗作者游園的感受,讀出個體的感受。
1、生答:蒼苔、柴扉、紅杏。
2、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感受“蒼苔的美”。
3、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句,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4、通過圖片直觀理解“柴扉”,感受柴扉的自然。
5、生讀有關描寫紅杏的詩句,感受紅杏的美。
6、聯系詩中的三個景物,進入詩中的情境,談談自己“游園”的感受。
7、學生邊聽音樂邊想象,進入詩中的意境,朗讀全詩,讀出自己心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