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課堂實錄
生: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你還喜歡維也納的哪一點?)
生:我喜歡“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搖籃”是什么?)
生:“搖籃”嬰兒睡覺的床。(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的意思就是?)
生: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發祥地,誕生地(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18世紀以來,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都在這里度過大部分音樂生涯,譜寫了許多優美的樂章。
生:維也納博物館里,至今還陳列著他們的樂譜和手跡。(你了解這些著名的古典音樂大師嗎?
出示: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4歲學習鋼琴和小提琴,7歲登臺演出,12歲成為宮廷首席小提琴師。他一生創作了9部交響樂,5部鋼琴協奏曲,32首鋼琴奏鳴曲,還有室內音樂、歌劇。他在28歲時開始耳聾,但他仍然繼續創作,因而被稱為“樂圣”。《命運交響曲》是他的著名作品。
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5歲開始作曲,6歲就上臺演出,被稱為“音樂神童”。
舒伯特是奧地利作曲家,他創作的600余首歌曲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一次他被成為“歌曲之父”。最著名的有《搖籃曲》和《圣母頌》等。
海頓是奧地利作曲家,一生創作了104部交響樂,被稱為“交響樂之父”。
施特勞斯是指小約翰·施特勞斯。他是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一生創作了170首圓舞曲,141首波爾卡,47首進行曲。人們熟悉的《藍色的多瑙河》就是出自他的筆下。由于他和父親同名,而且兩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所以在他們的名字之前分別加上“小”“老”。老約翰·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父”。
師:一座城市,有這么多的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大師,有這么多的舉世聞名的優美樂章,有這么悠久輝煌的音樂史,難怪人們發出這樣的驚嘆:
生: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你還喜歡哪一點?)
生: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在維也納,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們的銅像或大理石雕像。
生:為了紀念樂壇大師,維也納的許多街道、公園、禮堂、會議大廳等,也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
生:就連王宮花園的草坪上,也用鮮花組成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在維也納,有一個詞語寫出了音樂大師們的塑像多,命名的事物多,哪個詞語?)
生:“到處”(在維也納,目之所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著濃濃的音樂氣息,都是跟音樂家們有關的事物,我要到莫扎特大街,貝多芬音樂廳;這里是海頓公園;這是施特勞斯禮堂;這是舒伯特車站,所以,人們不禁這樣說:)
生: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過渡: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以創建于1869年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最為著名,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這句話中有一個詞語說明音樂廳,歌劇院多的,是哪一個?
生:星羅棋布(怎么去理解這個詞語呢?)
生:像星星一樣排列,像棋子一樣分布,形容非常多(多得像天上的繁星,像地上的棋子,真多呀!這句還告訴我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