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學生的讀。引導學生反復地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用讀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形式,讀了好幾遍課文,體會司馬遷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馬遷寫《史記》的艱難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抓住“悲憤交加,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幾個詞來體會司馬遷當時所受酷刑對他的影響。讓學生抓住“重于泰山,輕于鴻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寫”感悟司馬遷的忍辱負重,發憤寫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體出示插圖,從圖中觀察,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行動等,看圖說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來促成了學生語感的形成。最終,記住課文中關鍵詞達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又能感受到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課文寫了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學習本文的重點是讀懂第二,三自然段,理解哪些地方突出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以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這是歷史故事,課文內容離學生的認識和實際都非常遠,學生又不熟悉《史記》的故事,很難感受西漢時期的司馬遷遇到飛來橫禍遭受酷刑后的內心世界,因此讀懂課文內容是有難度的。
教學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為這節課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抓住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1.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2.司馬遷是怎樣寫《史記》的?對于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書中所講到的知識,司馬遷受到母親河的熏陶;源于歷史故事的感染;受到父親的影響。而第二個問題,則需要針對文中的重點句子對司馬遷的內心進行細致的分析,司馬遷受到了酷刑,在當時對他的內心遭到了極大的殘害;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忍辱完成了《史記》。
教學時,雖然我激勵學生針對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和中心進行分析,但是學生始終把思想集中在了司馬遷的身世上,而忽略了《史記》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重要價值,于是,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感,得不到很好的深化,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是塑造人物的性格,完美的人物形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懷著對司馬遷的無限敬佩結束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堂課,感覺有以下幾點是比較成功的:
第一,用好教材,適當拓展:使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秘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鑒于學生歷史知識貧乏,對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司馬遷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記》內容都知之甚少。教學前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司馬遷有《史記》。通過課前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都較好的理解了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的可貴品質。在課前給予相關資料、文章的閱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通過對大量資料的充分閱讀,學生心中的司馬遷形象漸趨生動,引起情感的共鳴,教學效果好。課后推薦相關讀物或指導課外活動或開展各種形式的小練筆,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這樣,既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