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份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一、從夏季月夜入手,唱唱歌謠
1、欣賞畫面,你有什么感受?
2、你們喜歡這樣的月夜嗎?難怪作者也說:“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為什么說是“最美的時辰”?(月夜美)
師:那就請你美美地讀一讀。生讀,評價: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如銀的月光撒滿了農家小院,真美啊!誰還想讀?
師:除了月夜美,還有什么美?(歌謠美)
師:那就把這些歌謠找出來,讀一讀(配歡快的音樂)
師:月夜是美的,母親唱的歌謠是美的,再讀讀課文,還有什么美?
生:嗓音美,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仔細讀讀,不要放過每個字,有沒有詞語讓你有所感悟?
·吟唱:輕輕地唱。
·芳香:氣味很香。指歌聲特別動聽,能陶醉人。這動聽的歌聲就如同彌漫在空氣中的芳香一樣,讓我們陶醉,我們仿佛來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媽媽的歌聲)
“三月的和風”(是什么季節的風?它和其他季節的風感覺一樣嗎?(輕輕的、暖暖的、舒服)
(指導有感情朗讀:咱們班哪位同學的嗓音很甜美,請她給咱們讀一讀。/你的朗讀讓我們的教室飄滿了芳香的音韻)
過渡:這是一位有著甜美嗓音的會唱歌謠的母親,請自己仔細地讀一讀課文,你還會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母親?板書:()的母親(學生上黑板)
二、感受偉大的母親
1、學生寫:會唱歌會講故事會出謎語聰明疼愛我美麗勤勞耐心風趣……
2、這其中肯定有一點是你感觸深的,劃出文中帶給你這種感受的語句,讀一讀,體會體會。
a、疼愛: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
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摟”你體會到什么?(親熱)
·如果換作你,在這么美妙的夏夜,媽媽摟著你,還唱著動聽的歌,你會有什么感覺呢?(讀)
·別讓這種這種幸福的感覺溜走,再來讀讀。
b、美麗: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玉石雕像”看過嗎/形容一下。
·把什么比作“玉石雕像”?作者為什么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美麗)師:美麗圣潔的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也沉浸在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里,看,母親講了哪些故事呢?她還會講哪些神話故事呢?(盤古開天辟地、八仙過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吳剛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