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份
師:這些故事你們都聽過,你們聽了故事懂得了什么呢?這也就是母親講故事給孩子聽的目的。她要讓孩子懂得愛什么、恨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母親用這些故事,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她真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講的那些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c、聰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 這是一個一聽見歌謠就會唱的聰明媽媽.
.大家注意到了嗎?這里有兩個字,意思一樣嗎? (生長產生)
師:歷史上有”黃河三年兩決口”的說法,這里的地理條件惡劣,黃河經常決口流經的土地難以生長莊稼.當地人的生活是清苦的,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因為這里產生大量的歌謠.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一下子就明白了
你能聯系歌謠內容談談嗎? 明白了什么?
師:歌謠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啊,母親唱著歌謠,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這就是--啟蒙教育,母親真是我的 --啟蒙老師。她就是用這樣動人的歌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d、會唱童謠:你聽,母親又在給孩子唱童謠了!(播放錄音)
。你覺得這些童謠怎么樣?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孫友田,聽著這些幽默風趣的童謠,你會有什么表現?
。如果我是孫友田,我還會跟著哼起這些歌謠呢?你們想讀嗎?(生讀,打拍)
師:母親唱著幽默風趣的童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e、會出謎語:1、分角色朗讀對話
2、說說從母親說謎語中我又得到了什么?
師:是啊,夏夜的月光下,母親“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獲益匪淺,我滿懷深情的寫道: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3、過渡:同學們,通過細細地品味,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勤勞、聰明、疼我愛我、一個令我驕傲、令我自豪的母親!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讀原文)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4、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今天當我再讀起母親當年唱的那些令我快樂無比的歌謠,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為什么?(懷念、感激、心酸、悲傷、)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