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份
1、在文中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2、文中有一處“……”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嗎?請寫一寫
3、用“﹏﹏”畫出文中的一處比喻句。
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從這句中的一個“竟”字你能體會到什么?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3.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重點
1.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2.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投影幻燈片:課文插圖。看到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么?或者想說些什么?
2.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座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中聽一聽從這小院中傳出的動聽的歌聲。(板書:月光啟蒙)
二.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
1.書上哪句話描繪了這美妙的月色?
2.投影幻燈片: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3.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4.在這美妙的月色當中,母親為我唱起了動聽的歌謠。投影歌謠的幻燈片。
5.逐一朗讀兩支歌謠,理解歌謠的意思。齊讀,邊讀邊打節拍。
6.這歌詞寫得美,母親的歌聲也美。作者怎樣描寫母親的聲音?
7.投影幻燈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指名朗讀
理解“芳香的音韻”
指導配樂朗讀。
8.簡介黃河的改道:作者孫友田的故鄉在安徽省。我們知道由于黃河水含沙量太高的原因,黃河經歷了多次的改道,曾經黃河就從作者的家鄉安徽的北部流過。由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黃沙沉積,泥土十分貧瘠,自然就長不出豐盛的五谷來。
9.投影幻燈片: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理解:“長歌謠”
10.歌謠創造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對于童年的作者來說,歌謠的內容不一定會懂但母親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韻卻會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靈里,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投影幻燈片: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指名朗讀
理解:“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投影幻燈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指導配樂朗讀。
三.學習4至8自然段
1.過渡:母親用歌聲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開始懂得要愛什么,要喜歡什么,這就是得到了啟蒙的教育。請同學們再讀讀下面的課文,看看還有什么地方讓我受到了啟蒙的教育。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