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片斷實錄
《艾滋病小斗士》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動人事跡。這一事例告訴人們,面對天災,應該熱愛生活,關愛社會,用科學的態度認識艾滋病,關心艾滋病病人。片斷一:審題導入出示課題:艾滋病小斗士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生:什么是小斗士?生:艾滋病是什么樣的病?生:小斗士是誰?生: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生:小斗士是哪個國家的?生:故事的結果怎樣?……師:看了這個課題,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那么,就請大家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去讀課文,看自己能否解決,不能解決的,我們再提出來一起討論好嗎?片斷二:走進文本,品味語言師:自己閱讀課文第一節,看你讀懂了什么內容?生:恩科西是在2001年6月1日,正當全世界兒童歡慶節日的時刻去世的。(其他兒童都在歡慶節日,而恩科西卻離開了人世,這樣對比著寫,更讓人們感到怎樣?)生:悲痛生:傷心生:難過生:悲傷生:恩科西很可憐生:恩科西很命運悲慘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情來讀這句話?生:惋惜生:痛心師: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自己讀一讀這句話,讀出惋惜和痛心的心情。師:讀了這一段,你還讀懂了什么?生: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許多人的關注。(為什么他的死會引起世界上許多人的關注呢?)生:人類與艾滋病斗爭失去了一個勇敢的聲音生: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頑強抗爭的小斗士。師:有兩個詞語是表達對恩科西的稱贊的,哪兩個詞語?生:勇敢生:頑強抗爭師:那我們在讀這句的時候,就要讀出對恩科西的贊嘆,同時還要讀出對失去這樣的一位斗士的惋惜之情。生自由讀。片斷三: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師:恩科西到了9歲時,去一家小學報名上學,遭到了全校大多數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反對,還在當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后來,在媒體的干預以及養母的不懈努力下,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書包去上學。媒體的工作人員是如何勸說大家的?如果你是媒體發言人,該如何勸說大家接受恩科西上學呢?生: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恩科西從小就感染上艾滋病毒,已經非常不幸了,你們就讓他到學校去讀書吧!(以情動人,但大家還不能接受,怎么辦?)生: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我知道你們是怕恩科西把艾滋病毒傳染給大家,但我們可以讓他單獨坐在單獨的位置上,不與大家接觸,這樣就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大家了。(這樣,大家還是很害怕的呀。)生: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我們可以讓恩科西在單獨的教室里讀書,請專門的老師來教他,這樣就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大家了。(哪個老師敢教他呢?老師也害怕呀。)生: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跟艾滋病人正常接觸,是不會傳染上艾滋病的。你看,他的養母基爾·約翰遜跟他在一起生活了9年,不是沒事嗎?如果要傳染的話,他的養母早就傳染上了病毒了。(這個有道理,想想還真是這樣的呢。你的這個事例有說服力。)生:跟艾滋病人正常接觸是不會被傳染上病毒的,你看,醫生給那么多的艾滋病人治療,不也沒傳染上艾滋病嗎?(是呀,真是這樣的。)生:家長們,老師們,同學們,艾滋病主要是通過血液,遺傳,不檢點的生活才會傳染的,跟艾滋病人擁抱,握手,正常的交往,是不會被傳染上艾滋病的。(你說的還真有科學道理,那么,我們就接受他來上學吧。)師:大家之所以這樣拒絕恩科西來學校讀書,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生:怕傳染(有點道理,這只是表面現象,再想想?)生:人們對艾滋病缺乏了解,缺乏科學的認識。(真的很棒!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盡管南非是艾滋病的重災區,但那里比較貧窮,比較落后,人們對艾滋病知識缺乏了解。因此,面對艾滋病的恐慌和畏懼,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讓人們了解艾滋病,關心艾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