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教學案例(通用2篇)
艾滋病小斗士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片段】
師:各位同學,今天老師很高興走進我們xx班,跟大家一起學習。老師已經跟同學們學習了一篇課文,一起讀課題——艾滋病小斗士。下面我們就接著陳老師的話題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再一次走近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通過文中的文字,走入恩科西的內心。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恩科西是怎樣的一個孩子?請哪位同學說?可以打開課本。
生:課文主要寫了一位南非黑人小男孩恩科西,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不是悲觀消沉,而是坦然面對生活,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動人事跡。
……
師:老師從你剛才的發言中聽到了:可怕的艾滋病、頑強地抗爭、關心患病的其他人。是啊,恩科西是不幸的(板書:恩科西的不幸),但是他坦然面對生活,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板書:頑強地抗爭),同時他又能夠不顧自己隨時可能死亡的虛弱身體,關心和他一樣患有艾滋病的婦女和兒童(板書:關心患病的他人)。
……
【簡評】在簡單的復習中理清課文的層次,目的在于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為下文的開展做好鋪墊。
師:下面,請同學們很快地瀏覽課文,找出文中能夠說明恩科西不幸的語句,圈圈點點,并想想理由,可以在文中語句旁邊寫寫。
生: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
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
師:是啊,艾滋病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很難治愈,死亡率極高,被稱為“瘟疫”“天災”。但是,小恩科西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挺”字,從這個挺字你有什么想法?
師:讀讀這句話,可以換成別的詞嗎?哪一個好?為什么?好一個挺字,讓我們感受到了小恩科西的頑強,真不愧為艾滋病小斗士啊!
生:……被艾滋病折磨得體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終于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師:全世界現在患有艾滋病的人達到4030萬,其中有300萬兒童,有2500萬人死于艾滋病,每天死于艾滋病的人有8000人,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兒童死于艾滋病,每分鐘有4名兒童染上艾滋病。我國現有艾滋病人65萬。南非曾經每9人中就有一人是艾滋病患者。
師:除了病魔對身體的折磨以外,小恩科西還遇到了怎樣的不幸?
生:……遭到了大多數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反對,還在當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師:想象一下,當小恩科西在養母的帶領下走入校門報名上學的時候,老師會怎么做?怎么說?家長會怎么做?怎么說?學生們會怎么做?怎么說?
生:……
師:是啊,由于對艾滋病的不了解和當時政府對艾滋病的態度,人們歧視艾滋病患者,對艾滋病人另眼相待。你想,當別人用歧視的目光看著你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多么的痛苦啊!
(引讀)但是小恩科西卻能坦然地面對,頑強地與病魔抗爭。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5-7自然段,找出哪些語句最能反映恩科西頑強的與病魔抗爭和不顧自己虛弱的病體關心和他一樣患有艾滋病的婦女和兒童?圈劃出來,也可以在旁邊作批注。
生:“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觀消沉,而是開始學習怎樣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
師:“自己的病情就是——?” 這是怎樣的病情?
生:身體十分虛弱,隨時可能死去。
“隨時”就是——時時刻刻。恩科西的病情非常嚴重,身體虛弱到了極點,真是朝不保夕,也許剛才還在說話,眨眼間就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師:一般的人,遇到一些“災難”,比如得了重病、遭遇車禍、做生意虧了本,摔斷骨頭,可能會怎樣?
生:覺得痛苦。 受不了打擊。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無精打采。對生活失去信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軟弱無能。
師:一句話——悲觀消沉。可恩科西怎樣表現——他并沒有因此而悲觀消沉,而是開始……(讀好這句話)(板書:坦然面對)
……
生:“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
師:這句話話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師:我們知道一般過渡句在連接段與段的地方,但是課文中卻在中間,所以我們學習也要不斷分析,精心鉆研。讀好這句話,這里采用了關聯詞語“一邊……一邊……”請你想想,可以換一對關聯詞語嗎?比如“不僅……而且……”讀一讀。
……
師:怎樣關心的呢?
生:“他曾經應邀到美國出席艾滋病研討會,用纖弱的聲音不斷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尤其要關心患病的婦女和兒童。”
生:他說:“……”
生:他還說:“……”
師:(指導朗讀)怎么呼吁?(板書:不斷呼吁)向誰呼吁?呼吁什么?——真不愧是——艾滋病小斗士。
小恩科西的一番發言震撼了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的心靈。
……
師:小恩科西的頑強抗爭和關心和他一樣患有艾滋病的人,還表現哪兒?讀第七自然段(板書:夢想未來)
——真不愧是艾滋病小斗士。但是(師讀第八小節)他在靜靜離開的時候還試圖向人們發出微笑,但是實在沒有力氣了。
難怪兩位世界著名的領導人,一位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一位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出示兩位的話,指導朗讀)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是怎么說的?“痛切”能不能用“悲痛”為什么?“天災”是什么意思?人類會遇到哪些天災?我們應該怎樣來面對呢?
生:……
師:讓我們記住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吧。(在題目下寫“恩科西”)
【課后反思】
之一:教師如何運用多種形式突出重點?
《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恩科西的遭遇固然不幸,但他的抗爭精神,尤為難能可貴,值得“放大”、贊揚、倡導。就這個教學片斷而言,我通過“坦然”這個關鍵詞來達到目的。一是運用對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與恩科西的所作所為對比。二是啟發想象。讓學生大膽想象恩科西學習、生活、吃藥等方面的情況,還想象他的心理世界。三是善于“引讀”。表現出恩科西的不幸、可憐,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在這三點上,這節課的收獲是比較大的。
之二:能否放手讓學生說得多?
這節課上下來,總的感受是還是我說得比較多。因此我在想,“課標”中
對高年段提出了這樣的教學要求:1、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2、能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針對這樣的教學要求,我想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只有學會大膽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其次學會傾聽學生的回答,緊抓學生回答中的要點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展開,這樣既放手了學生,又緊扣了文章的語言文字,以本為本。同時也鍛煉了老師的教育機智。我以后應該朝這個目標努力。
之三:能否讓學生讀得多?
這里的“讀”不是指朗讀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而是能否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多讀些與此類文章相類似的作品。我與學生讀了文章的原作,以及與此相關的文章,意在提高學生的閱讀儲備。
艾滋病小斗士教學案例 篇2
教學《艾滋病小斗士》時,在緊扣課標高年段閱讀教學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采用多種方式讀書,不斷提高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我尤其抓住了“安南感嘆”。
[案例1]三讀“安南感嘆”
片斷一:開篇導入
2001年6月1日,新世紀第一個國際兒童節,正當全世界兒童歡慶節日的時刻,在非洲南端的南非共和國,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去世了,他是一個普通的黑人孩子,但他卻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和敬佩。得知他被艾滋病奪去生命的消息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于當天發表講話
幻燈出示“聯合國……小斗士。”
1、指讀 “感嘆”(感慨、嘆惜)
2、“斗士”?(敢于斗爭,勇于面對困難的人)——小斗士
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困難,與什么作抗爭?(被稱為“超級癌癥”和“世紀殺手”的艾滋病)
齊讀題 “艾滋病小斗士”
3、這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對他的高度評價 齊讀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患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關注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恩科西的成長歷程吧。
片斷二:
感受艾滋病的可怕,品悟恩科西與艾滋病斗爭的毅力和斗志后師(點擊,屏幕出示安南的感嘆):
1、讓我們再讀安南的感嘆,相信你對小斗士有更深的理解!……(除了感嘆以外,更多的是一種敬佩)
2、品味語言,感受“勇敢的聲音”
還由安南的話引入 “失去了一個勇敢的聲音”
自讀5——7自然段,思考:小恩科西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了什么勇敢的聲音?他說了些什么?讀一讀,想一想
片斷三:
再讀安南的話
熱愛生活,頑強斗爭,這樣的恩科西讓我們所有的人動容,可是,艾滋病冷酷無情……
1、讀曼德拉的話
面對天災,面對巨大的不幸,恩科西做出了什么榜樣?
聯系5自然段,練用“不是……而是”,“不僅……而且”練說
2、再次齊讀安南的話
不同的引用,分別出現在文章哪?開頭結尾,想想在文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首尾呼應,概括、總結、提升)
[評析與思考]
在課堂上,“一詠三嘆,”三讀“安南感嘆”以其鮮明的“情”而成為了亮點。學生在讀“安南感嘆”的過程中,對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先是了解,然后到理解,最后到敬佩,一次比一次理解的程度深,在讀中一次比一次的感受真切。
縱觀“安南感嘆”,它是一條貫穿課堂的線,是一條寫滿情感的線,是一條觸摸孩子心靈的線。巧妙地抓住了這條線,讓這一條主線統攬,注意整體感悟,抓住關鍵詞切入,取得“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