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教案
③指導背誦。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于高年級段的學生來說,還要能達到: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我們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設計時,緊扣“金蟬脫殼的奇特動人”這一中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關鍵詞------體會理解------朗讀感悟”展開教學,著重幫助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金蟬脫殼的奇特動人,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與文本對話。在教學中,我們也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由地暢游在科學的殿堂,讓他們自由地發揮想象,我想這樣的教學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詩意誦讀,情感升華
1.剛才我們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了金蟬脫殼的奇特動人,現在我們親眼觀賞一下金蟬脫殼的完整過程。
播放課件,教師詩意描述:
每個夏夜,都會有蟬蟲從土里面爬出來,這個洞,就是它爬出來時留下的生命痕跡。
如果蟬有神經,應該也會有蛻變的陣痛吧?
或許這種陣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盡全身的力氣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會。
好了,繼續努力。
準備好,用力將全部的血液,灌進翅膀……
當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經歷了五次蛻變的它已經爬上高處,準備起飛!
想來,它是快樂的!
為了這一季的飛翔,它在土壤里度過了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的漫長的黑夜!
2.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
預設:我覺得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是如此艱辛。
雖然出殼時的動作配合得自然協調,沒想到蟬在黑暗的泥土中忍受了如此長痛苦艱難的。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蟬創造奇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
這是一個奇特而美麗的過程。
3.師引讀: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它是那樣——五彩繽紛,就像——,而留在一旁的蟬殼——。
【設計意圖《文心雕龍·情采》中寫道:“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這樣的設計旨在用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華美在于經歷苦難而無所謂懼;生命的永恒在于將生命中最光輝的剎那奉獻給了人類;生命容不得我們等待,寧可冒險去死,也不要安逸地活】
四、設疑再讀,學法指導
1.設疑:課文除了具體寫金蟬脫殼奇特動人的情景外,還寫了“我”的活動。有人說,題目是“金蟬脫殼”只寫金蟬脫殼就可以了,寫不寫“我”無所謂,你們怎么認為呢?請大家再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文中的“我”都做了些什么,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交流反饋。
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我”細細觀察的詞句進行通讀,領悟沒有“我”的細致觀察,金蟬脫殼的過程就不會如此神奇動人。
3.處處留心皆學問,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觀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為有了作者的仔細觀察,我們今天看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一個驚鴻一瞥的絢麗,一個奇特而美麗的過程。送給同學們一些名人名言,明確觀察的重要意義。(名言出自本單元練習)
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蘇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