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堂教學實錄
(1)請聯系實際具體說說“你的學生活因為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的感受。
(2)設計情境引讀:“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學生1:記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記帶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給他,看到他開心的笑臉,那時侯,——
學生2:上次,我的一位同學流鼻血了,我趕緊從衣帶中掏出紙巾,為她擦去血跡,那位同學一個勁兒的謝我,那時侯——
學生3:在公共汽車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沒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讓給她,她高興的說:真是一個乖孩子。那時候——
學生4:操場上,一個低年級的小朋友摔倒了,我連忙把他扶起,那時候——
△第二段信的內容中,父親再次提到美好的東西,是什么? (幫助、關愛、為別人奉獻……)
小結:第一個“美好的東西”指的是鮮花,第二個“美好的東西”不僅指的是鮮花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還包括對別人的關心、幫助,哪怕是一個真誠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
4.朗讀:高爾基不僅真是個偉大的作家,還是個懂得教育藝術的父親,他在信中不僅表揚了兒子,而且趁機教育了兒子該怎樣做人,真是用心良苦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封信,感受一下這深沉的父愛。
5.引導想象:同學們,當你們收到別人寫給你的信后,心情怎樣呢?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父親寫給他的信后,一定會有許多話要對父親說,他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1:高爾基的兒子會說,爸爸謝謝你,我會記住你的話,多幫助別人的。
學生2:高爾基的兒子會說,爸爸我真想飛到你的身邊和那些花兒一起陪伴著你。學生3:高爾基的兒子會說,爸爸希望你的身體能夠早點康復,早點回來。
如果把大家剛才想象的話寫下來,那就是一封非常棒的回信了,大家課后可以試一試。
6、總結:(結合板書)從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對兒子那深沉的父愛,同時也感受到了高爾基的兒子深深的愛著他的父親,明白了“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個道理,板書“愛”。
7、老師再送幾句名言,希望它們能伴隨你們長大!
學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8、贈送名言書簽:先請幾個學生上臺朗讀書簽上的名言,再讓學生一起來大聲朗讀并記住這些名言。
9、延伸:同學們,我們的父母也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像課文中這樣感人的小故事每個家庭中都有,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就一定能體會到快樂!
五、小練筆: 寫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