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學反思
案例1:
師: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希望大家用心傾聽,用心感受。(播放《春天的故事》)
生:欣賞歌曲。
師:同學們以前聽過這首歌嗎?
生:搖頭,說沒有。
師:(始料未及)看來同學們平時聽得歌曲太少了,以后要多聽一聽歌曲,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那有誰知道這首歌是贊頌誰的?(有五六名學生舉手了,我松了一口氣。)
生1:是歌頌鄧小平爺爺的。
師:你沒聽過這首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是從這首歌中【看】出來的。
師:【看】出來的?從歌中能【【看】出來嗎?
生2:我是從課文中知道的。(這個回答似乎還能說得過去,繼續下面的環節。)
案例2:
師:出示鄧小平圖片。問:能談談你對鄧小平爺爺的了解嗎?(又一次始料未及,居然沒有人舉手,啟發了好半天,有一個學生舉手了。)
生3:鄧小平爺爺曾經是我們國家的重要領導人。
師:還有誰了解?(無人舉手)
師:看來同學們課前搜集資料的能力太弱了,希望同學們以后應該學會課前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老師課前搜集了鄧小平爺爺的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了解。(出示鄧小平的生平介紹)
師:1997年2月19日,我們敬愛的鄧小平爺爺悄然地離我們遠去了,全國上下,長城內外各族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13課:在大海中永生,一起去緬懷這位歷史偉人。
自我反思:
在進行教學預設時,本課我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第二課時:精讀理解,學習二、三段,可是實際教學卻用了三課時。課后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覺得這一課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指導不到位,只有布置預習,卻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把學生估計的過高,過于相信自己的學生。例如:《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學生居然沒聽過,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但我覺得這一點還可以理解,可是學生居然不了解鄧小平,這也是我沒有想到的。我總認為學生在預習時借助工具書肯定會對鄧小平爺爺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可是我錯了。
請各位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正,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