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教師點擊課件——出示祖國版圖、甘肅省區圖和莫高窟外景圖)這就是偉大祖國的版圖,在祖國的西北有一個省份叫甘肅省,(出示甘肅省版圖)在甘肅省敦煌市的東南有兩座山,一座是三危山,一座是鳴沙山,在兩座山谷底的絕壁上,蜜蜂似的排列著492個洞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高窟,誰知道舉世聞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人都知道。
師:許多人都知道不能準確表達這個詞的意思。(教師板書:舉世聞名)
師:“舉”是什么意思?
生:全世界。
師:全世界應該包括了“世”的意思,“舉”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舉”就是“整個”的意思。
師:“整個”就是“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們理解詞語的時候,要理解重點字,理解重點字就能很好地理解詞語的意思。你會這種方法了嗎?
生:會了。(臉上露出喜悅。)
師:莫高窟為什么在全世界都有名呢?(教師在“舉世聞名”的后面半數一個“?”。)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閱讀,一定能找到答案。
師:下邊請同學們自由讀文,思考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莫高窟的?
生:(學生自由讀完課文后)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來描寫莫高窟的,第一個方面是彩塑,第二個方面是壁畫,第三個方面是藏經洞。(教師隨機板書:彩塑、壁畫、藏經洞)
師:課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就概括了這三個方面,是那句話?
生:其中最有價值的要數彩塑、壁畫和藏經洞。
師:這是一句話嗎?
生:在這懸巖峭壁上,492個洞窟蜂窩式的排列著,其中最有價值的要數彩塑、壁畫和藏經洞。
師:這是概括地介紹,然后作者又分別寫了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你說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生: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師:誰讀最后一自然段。
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這一段對全文起什么作用呢?
生:這段又是對全文的總結。
師:作者在開頭用總起,然后分別來敘述,最后作者總結全文,作者是按照——
生:“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
師:這種寫作手法可以使文章結構嚴謹。希望同學們學著應用。這樣看來,課文分幾段呢?
生:分三段。
師:請同學們用分段符號畫出起止。
(學生畫出起止,匯報。)
師:同學們學會這種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去分段,這是一種分段的好方法。
師:下邊我請同學們來讀詞。
(課件出示:個性鮮明 神態各異 惟妙惟肖)(指名讀。)
師: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那幾個自然段里出現的?把它畫出來。
生:是在第二自然段出現的,是描寫彩塑的。
師:能讀讀含有這三個詞語的句子嗎?
生讀。
師:文中的哪些語句體現了彩塑這幾方面的特點?我請一名同學來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畫出有關的語句。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師:誰來讀一讀?有怎樣的菩薩?
(學生讀的不夠理想。)
師:想象一下,眉宇間透著慈祥,目光中滿是善良多慈愛的菩薩呀!再來讀讀。
生讀:“有慈眉善目的菩薩”。(讀出了菩薩的慈善。)
師:有怎樣的天王?想象一下:《西游記》電視劇中四大天王出現,多威風啊!誰能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