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結合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綠線中的只識不寫)。
3、通過詩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和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詩文。
2、領悟詩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間的深情。
3、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預習:自學字詞;讀通課文;簡單批注;提出問題。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朗讀(師生互動)。
3、說說詩句大意。(教師簡評:說得不好不要緊,讓我們一起學完了《黃鶴樓送別》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會理解詩意,而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分步板書:①板書“黃鶴樓”,介紹有關地理位置及歷史;②板書“送別”,理解意思;③讀題,指導讀出“別”味。)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分節讀課文。(教師視具體情況加以指導)
2、結合課題,理解課文大意:
誰送?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速讀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書本,看誰了解的信息多?(匯報、交流。)
時間:暮春三月;地點:長江邊的黃鶴樓;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餞行(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義)
3、以讀促悟。(讀出暮春三月的美;讀出將要惜“別”的情。)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兩位大詩人,一對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們的心情怎樣?②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默讀2、3自然段。
2、討論:
①“……,一會兒……,一會兒……,……”(不去觸動,依依惜別)
②李白的語言;(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何日再見、滿飲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語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暫時、永世不絕等)
(以上三句話由多媒體出示,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語,并作簡要板書,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會說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因為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話別”場面誰也不清楚,編寫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學生也可以嘗試。)(這一環節的訓練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過渡: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教師引讀:)“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學生跟讀后文)
1、多媒體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邊……”
(在這段話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別之情的有哪些詞?)
(“佇立、凝視”,這兩個詞表面看起來如雕塑一般,但是透過這種“平靜”,我們可以看到李白的內心怎樣?)
(反復朗讀,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過渡: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一膾炙人口的詩篇——
2、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