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通過對具體的詞語的理解,對語言的品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利用課文中的語句理解詩意;
3、在對詩文的反復有感情的朗讀揣摩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1、利用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2、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突破重點的方式:
1、以詩統領全篇課文的解讀(從詩入、在理解詩中讀、從詩出、以詩結);
2、以“送別”為文本的結構線,把握住文本的結構脈絡(誰送誰?在何時何地送?怎樣送?)
3、以“依依惜別”為文本中蘊含的情感線,緊扣感悟、體會兩人的深厚友誼。
教學準備:
1、ppt課件;2、學生預習課文準備李白、孟浩然的詩,表示離別的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李白、孟浩然的深厚友誼;
2、詩文對照初步整體感詩的意蘊,理解時的一、二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咱們認識嗎?但是,昨天晚上我卻在想著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們馬上要一起學習那一課,知道了吧。
(相機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讀題、簡介黃鶴樓)
昨晚預習了課文讀了幾篇?預習了,又讀了書,可不能白讀,敢試一試,挑戰一下自己讀后的效果嗎?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讀,
點出兩個生字:孟唯
(整體感知詩的類別特點——送別詩、押韻公正、膾炙人口……適時點評,了解學生目前對文本已有感知狀況,并作出相機調整。)
二、利用學生對文包詩的已知學法,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1、這首詩與課文內容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樣的課文以前學過嗎?要想把這類課文中的古詩意思讀懂,是什么方法?
2、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自學情況。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讀課文,老師和其他聽的同學點評。
(2)適時解決每段中的生字讀音及意思。重點詞語點撥:
餞(jian)行:根據偏旁理解“餞”;結(jíe)識;暫(zan)時友誼(yi)
佇(zhu)立;按捺(na)不住:換詞“控制不住”;膾(kui)炙(zhi)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歡讀。
(3)出示課文中的插圖1請同學們用書中的詞描述圖中的景物,帶著理解讀出詞中意味:
用圖理解:“暮春三月”“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利用圖理清“暮春三月”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關系;
利用圖詞結合,整體概括全文大意。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江邊江上景物——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人物事情——佇立、凝視、孤帆、依依惜別。
3、再讀古詩,說詩意。
三、精讀一、二兩自然段,一名樓相送的真心,深入理解古詩前兩句。
過渡:理解了大概意思還不夠,詩得細細咀嚼帶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味道。
1、出示古詩前兩句,請同學讀試著用書中的語句來理解詩意。
重點提示:
(1)看圖和讀課文第三段中的“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理解“西辭”、“下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