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
(2)讀課文第一段“理解“煙花三月”
煙”——煙霧迷蒙;“花”——繁花似錦。
(3)連起來說兩句詩的意思,然后再讀這兩句。
過渡:就這樣從表面看著兩句的意思已經明白了,我們感到了春天的美麗,與好朋友在此美景中賞玩,應該是件快樂的事,他們真得很快了嗎?
2、出示第二自然段,請同學們讀,說自己的感受。
重點提示:
(1)“一會兒……一會兒……”(兩人心都不在賞景上,讓學生揣摩此時此刻李白和孟浩然藏在心中話語、感受,相機點出“依依惜別”的意思。讀出這種感情。)
(2)再讀前兩句古詩,讀出詩中隱含著的感情。
(女生讀課文內容,男生讀古詩句)
3、激發探究:李白為何選擇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
(1)聯系前面的介紹,激發學生體會“名樓送名士”對朋友的尊敬、感情深厚的真心表示,用心良苦;
(2)再讀古詩,深入體會詩的意蘊。
板書:名樓——真心相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內容和對課文的理解讀懂古詩后兩句。
2、在對詩文的反復有感情的朗讀揣摩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導入
課文讀到這里,我們開始體會到李白與孟浩然感情很深厚,但同時我們又產生了一個小小的疑問,李白和孟浩然為什么會有這么深的感情的呢?想不想看看李白和孟浩然這兩位大詩人?當面問一問?
出示李白和孟浩然的圖像。
猜一猜,誰是李白、誰是孟浩然?這樣確定他們各自的身份,理由是什么?
讀課文,探究答案(年輕的李白、大詩人、孟夫子、您、兄長),相機導入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敬酒話別時真情表白。
1、出示第三段中李白說的話,請學生讀。請同學說說讀后發現,李白對孟浩然是怎樣的感情。從那些詞中體會到的?
重點引導:
(1)敬仰——人品;詩篇——譽滿天下;
叩問李白,孟浩然有怎樣的人品,詩篇到底有多好?
出示:李白贊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吾贊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體會孟浩然的不畏權貴,不愿給皇帝當氣壓老百姓的官,寧愿在田園里種菜,也不愿意做皇帝給的官。
引導學生背孟浩然的《春曉》,體會詩寫得好。
(2)這么好的朋友要離別了,李白當然要依依惜別,當然要敬酒表真情了。
再讀李白說的話,注意突出你感到能表達他對孟浩然感情的詞。老師就是孟夫子,看你的敬酒誠意能否打動我,讓我接受并喝干。
2、李白對孟浩然感情真切,孟浩然對李白又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我們來看看孟浩然接酒后的反應。出示第三自然段中孟浩然說的話,請同學讀。說說讀后的感受。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重點引導:
(1)“一飲而盡”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詩中讀出了什么?
(3)孟浩然把李白當作知己,那他對李白了解嗎?他又看中了年輕的李白什么呢?(背李白的詩、介紹李白愛好山水、憎惡官場、不畏權貴的人品)
(4)再讀孟浩然的話,體會孟浩然對李白的那份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適當延伸:孟浩然又會回敬李白一杯,會說什么呢?李白又會接酒大話呢?(師生、生生情景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