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導學案
【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的原則,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重視朗讀,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出色的朗讀水平,同時在教學中堅持讓孩子們抽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練字。
在教學中堅持“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指名讀書,互動點評”和“賽讀課文,展示風采”的教學思路,避免對文章做繁瑣的分析,力在讓同學們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風采。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則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在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有一位偉大的寓言家,他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他就是伊索,今天我們就學習伊索的三則寓言。
生齊讀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小組內交流:
三、小組內交流:
1、檢查字、詞:同學們帶著這些學習任務(目標)在課前都預習了課文,下面打開學案小組內交流一下,要求:對子互相檢查一下。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一會兒找同學讀一讀,(2分鐘完成)。看哪個組完成的又快又好。(檢查:1、2、3組6號讀第2題,讀錯了對子隨即糾正,其他同學修改自己的。)
齊讀詞語
師:能夠正確書寫漢字是我們學習的一個基礎,在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漢字比較難寫,提醒大家注意。
生提示難寫之字,師提示:除了“葡”和“萄”草字頭較扁。“饞”、“酸”結構較為復雜,請大家認清字的結構。
生書寫漢字兩分鐘。對子互相欣賞。
過渡:我們認識了這些詞語,放在文中你是否能夠認識,下面我們就開始讀課文。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思考這三則寓言分別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生自由讀書。
五、指名讀書,互動點評
狐貍和葡萄
師: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回答(狐貍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師:下面請同學讀書,請大家對這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
生讀書,生點評,師提示:
“垂下幾串”寫出了成熟的葡萄掛在葡萄架上誘人的樣子。
“饞得直流口水”狐貍想吃葡萄的急不可耐的樣子。
“想盡各種辦法”用盡各種辦法,但是沒有夠著。
“無望”、“只好”表達和狐貍的無可奈何。
“只好”、“邊走邊回頭”說明狐貍的依依不舍。
師:這一則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回答。
牧童和狼
生講“狼來了”的故事。
指名讀書。
師注意提示:
牧童狼的“好幾次大叫”和“慌忙大叫”的不同。
牧民的不同表現。
師:這一則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師:在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
蟬和狐貍
生講述《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生讀課文,注重生生點評,師提示
狐貍的贊美之詞。
蟬為什么沒有上當?蟬是怎樣做的?
師:這一則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師:在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
六、賽讀課文,展示風采
師:通過大家的互相點評,你對文章肯定有了深刻的認識,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則語言來讀,讀出你的感受,等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