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表格式)
三、讀懂課文,理解故事內容:過渡:同學們真不簡單,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誦讀的這么好,為了能更好地把文言文的韻味誦讀出來,讓我們來深入學習課文。(一)出示學習要求:(課件顯示)1、自讀自悟: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詞記下來,留待小組合作時提出與同學研討。2、小組合作學習:各自匯報對每句話的理解,弄不懂不詞句記下來,留待向全班同學請教。(二)全班交流:(1)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適時點撥)(2)質疑、解難。(3)指名說一說全文大意。 我以“教學生學會并且會學”為本,引導學生借助語文教材上的注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使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 四、讀熟,讀出理解和韻味。過渡:同學們已經了解了故事內容,那現在再讀,就會與剛才完全不同了,請你把你的理解與體會誦讀出來吧。1、自己練習誦讀。2、指名讀同學們在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后再朗讀課文,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五、深究文本,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投入,誰來說說: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出示: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同桌來讀讀兩個人的對話。2、怎樣的回答是應聲答?(脫口而出、飛快地、接著聲音、不假思索)你從應答聲中體會到了這個小孩兒怎么樣?(反應敏捷)3、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孩子敏捷的反應。(師:“此是君家果。”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感覺你們好象缺了點什么?想象兒童的神態、動作、心理。再次分角色練讀5、現在請大家推薦一位我們班課文讀得最好的同學和老師來演一演。現在老師就是孔君平,你就是楊氏之子。我們現在可都成了古人了。師生合作表演讀楊氏小兒和孔君平的對話。6、你們覺得文中小兒的回答巧妙在什么地方?7、如果你就是孔君平,聽了小兒的一番回答,有什么感想?再讀這充滿著智慧的對答。8、大家記住這楊氏小兒了嗎!看看能不能把文章背下來? 請一生背 請全體學生背9、總結全文。《楊氏之子》這個故事出自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全書共有一千多個故事,記載了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像這樣聰慧的小孩子在《世說新語》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故事后來也演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不少成語呢?如:七步成詩、道邊苦李、詠絮之才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讀《世說新語》。 創設情境表演讀,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語言的巧妙之處。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于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讓學生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六、作業設計: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并且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