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學實錄及評析
(學生興趣陡然高漲,大聲閱讀起來。)
《義勇軍進行曲》來歷: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于30年代初期。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已經踏進了我國的東三省,還妄圖把華北乃至全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當時,
田漢同志寫了一部以抗日救國為主題的電影劇本《風云兒女》,《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影片的
主題歌。聶耳以巨大的熱情創作了這首雄壯高昂、鏗鏘有力的曲子,隨著電影的上映,這首
歌很快傳遍了全國。正是這首歌鼓舞中國人民奮起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新中國成立后,這首歌成為國歌,她可以使我們居安思危,鼓舞我們永遠以昂揚、拼搏、團結、奮進的精神建設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在2l世紀,她將激勵我們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自強不息、奮勇前講。
(指名讀,讀畢,雄壯的國歌聲響起)
師:雄壯的國歌在我們耳邊響起,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歌的含義。
(學生聽國歌)
師小結: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只要見到祖國的國旗,聽到祖國的國歌,就能喚起我們對祖國的思念和敬愛。
評點:因勢利導,巧妙點拔,一步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期,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著形象的同時,教師的語言描繪不僅支配著學生的注意,而且促使學生因美感的愉悅,愿意對情境這一客體持續的注意、主動地接受,使問題的解決水到渠成、瓜熟 蒂落。
師: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好了—切準備,新中國就要面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歷史將在我們眼前重現。
(播放影片中截取的開國大典錄像)
評點:教師借助錄像,直觀再現開國大典的壯觀場面,加上教師恰如其分的解說,精心剪輯的配樂,可進一步渲染開國大典的盛況。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的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當時的盛況,同 時獲得情感的陶冶,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師:錄像看完了,請同學們再看一看課文,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參加開國大典的攝影記者,你會選拍哪幾個最難忘的鏡頭呢?
生1:我最喜歡升國旗這個場面,因為這是我們中國升起的第一面國旗,她使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不再受帝國主義的欺負了。
生2:另我最難忘的是閱兵式,我們的軍隊是那么威風凜凜,紀律嚴明、堅強壯大,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生3:我最喜歡的也是升國旗這個場面,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這可是我匡i第一面國旗升上天空啊!這表明我們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當我看見五星紅旗升上天空的時候,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生4:看到開國大典的盛況,我不禁想到了白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百余年中,中國人民受到的壓迫和屈辱,現在人們翻身做了主人,假如我是攝影記者,我會把歡呼的人群拍攝下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生5:開國大典的每一個畫面都讓我深受感動,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上升,她就像是黑暗中升起的一顆啟明星,照亮了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那歡呼的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 從這個畫面上,我可以感受到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興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