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
生:都是炎黃子孫,此時的他們都是那么的感動,那么激動,“我”也很激動,真是不用再說別的了,所以就沒有感到意外。
師:不用吃驚,共同的漢民族語言,就證明了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張明敏歌中唱的那樣:“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同學們,再讀這句話。
生:我是中國人!
師:大家跟著中國臺灣老師,沒有吃驚,沒有意外,是大聲的、整齊的、一遍又一遍的讀,請同學們也這樣,大聲的、整齊的、一遍又一遍的讀——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讀到這,是不是很激動。
生:是。
師:現在我們就做一個小節目。下課之后在上小禮堂的過程當中發生了下面的一幕。(出示下課圖)孩子們把“我”圍了起來,老師走過來和“我”握了手,然后領著“我”到了小禮堂,在小禮堂我們又參觀了—
生:中國偉人的畫像。(出示偉人畫像)
師:請你們讀課文最后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學,一會兒老師要采訪你們,看看同學們是否讀懂了,而且是否感受到了當時的心情。自己反復讀這一部分,然后小組之間合作,分工扮演老師,扮演船員,F在開始準備。
生:(開始討論準備表演)
(師生共同表演、學生自由組合表演)
中國臺灣老師:參觀完了小禮堂,我們就要分手了,那我們就用一首余光中的詩來表達我們上刻的心情吧!(出示《鄉愁》)
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后來呀,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師生一起朗誦起了這首詩)
師:看得出,此時此刻,同學的心已經沸騰,還有什么可以表達我們那份心情呢?心里就會涌出一句話
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師:放聲朗誦,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吧! (生讀)
師:下面就請拿起你那顫抖的筆,再寫一寫這句話你抒寫的是你的心情,這份情,這份愛,唱…
心靈中。(師生再次寫這句話,教師用紅筆)
師:想讀就讀吧! (生自由讀)
師:語氣不同,但感受和認識是深刻的! 所以,作者最后說了: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意思是什么?你能把它改成陳述句嗎?(出示小練筆課件)
師: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在文中表達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記住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選擇,惟獨不能選擇的是你的母親、你的祖國。也許母親丑陋但你絕不能嫌棄,因為母親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養你的甘甜乳汁;祖國貧窮,兒女絕不嫌棄,因為祖國的周身細胞鑄造了你做人的靈魂之軀。是呀!我們的國家并不富強,需要發展,雖然面臨眼前腐敗的現象,下崗分流。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正視它,改變她,因為你是她的孩子。現在出國留學已成熱門,不過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國外,請別忘了,竇老師和你們上的這堂課。更不能忘了,這堂課里你記住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請再讀這句話。
生讀該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