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9)》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使學生了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與作用,初步掌握做讀書筆記的方法,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讓學生了解在小學階段應使用哪些工具書和為什么要使用工具書,逐步養成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3、教育學生懂得平時要認真、持之以恒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在做筆記時要專心、認真,初步掌握做讀書筆記的方法,養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2、訓練學生使用工具書解決讀書時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使學生了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與作用,初步掌握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2、教育學生逐步養成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
從前,有人叫汪得凈的人,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態度很認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來頭頭是道,朋友們都很佩服。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懶得動筆墨,不愿寫讀書筆記。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詩,認為寫得特別好,就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這首詩記在腦子里,準備適當的時候介紹給朋友。一天,朋友來看他,他就說,兩個月前讀過一首詠虎的詩,雖然只有四句,卻把老虎寫活了。朋友請他說出來聽聽,他想了想,說:“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滿地說: “既然前兩句忘了,就說后兩句吧。”他抬起頭,來回踱著方步,好半天才說:“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記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2、聽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讀書做筆記的重要性。
3、教師小結:讀書做筆調可以鍛煉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積累與豐富我們的知識,加深對讀物的理解,鍛煉分析概括能力,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應當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二、觀察插圖
1、觀察第一頁的圖。
(1)上面一幅圖上的學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師又在做什么?黑板上寫了些什么?“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什么意思?
教師提示讀書筆記的幾種形式:摘抄卡片、文章,編寫提綱,寫讀后感等等。
(2)下面這幅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度怎樣?
(3)觀察圓形放大圖,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4)小結:“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做筆記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是摘抄好詞佳句和相關的知識,還是編寫讀物提綱,或者是寫讀后感,對我們的學習都是有好處的。
2、指導觀察么2、3頁的插圖。
(1)觀察左上角的插圖,同學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度怎樣?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觀察右下角的插圖,圖上畫了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明白了什么?
(3)觀察左下角的讀書筆記,讓學生讀一讀,說說讀書筆記的主要內容。
教師講解:讀書筆記的標題可以直接寫“讀某某文”或“讀某某書有感”,也可以在標題下面再加一個副標題,副標題前要用上破折號,但無論是什么題目,行款都與寫作文相同。另外,要寫好讀書筆記,必須深入了解所讀的書或文章的內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4)觀察右上角的卡片,了解卡片的內容,比較這幾張卡片在形式上的不同。
小結:卡片的種類較多,最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卡片,上面有“類別、編號、文題”等等,摘抄時要填好;一種是自制卡片,但也要注明摘抄內容的出處。摘抄的卡片要歸類保存好,以便需要時查找。如果我們從小養成摘抄卡片并分類保管的習慣,知識量就會大大增加,作文內容也會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