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體現了賈島極為嚴謹的創作態度,使他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從而演繹了一段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本課采取“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細讀感悟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并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感悟。
(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自讀自悟,然后請學生交流)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賈島非常有才能。
師:你從哪兒感悟到的?
生:《題李凝幽居》這首詩是他即興寫成的。
師: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即興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你是如何理解這個詞的?
生: 即興就是指臨時來了興致所寫的。
師:賈島即興就能寫成一首詩,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生:我認為賈島是一個能夠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師:何以見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當韓愈說出自己的看法后,他還能虛心接受,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啊!
師:說的很好,說明你在用心讀書了。
生:我感受到賈島為了寫詩已經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騎在毛驢上還在想這件事,別人笑他,他也一點沒感受到。
(出示賈島一邊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段話,并請人讀這段話。)
師:還有人補充對這段話的感受嗎?
生:賈島真是一絲不茍,難怪他能寫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為了創作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一個字也要這樣斟酌。
生:我還從他竟然闖進儀仗隊看出他的這種對詩的癡迷,尤其是這個“竟”字。
師:你們在電視上見過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陣勢嗎?
生:那陣勢可大了,銅鑼開道,前簇后擁的,街上的人都紛紛地避讓。
生:我要補充,如果行人躲讓不及,輕則挨罵,重則受刑。
師:賈島就是這樣一個為詩忘我,為詩狂的人,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3、4自然段。
(請學生讀,并加以評價,再請學生讀,直到大家滿意為止)
師:還有誰再來說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賈島是重情義的人。
師: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從書中“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個詞、每個句都有豐富的內涵,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去領會。
反思: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教師要以朗讀感悟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切身感受語句深刻的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目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評議,展開激烈論爭。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或者講在學生在閱讀交流中出現障礙時,教師要啟發誘導,適時點拔,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去品味語言的魅力。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每一個參與的小學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觸文中具體的內容,進行反復的朗讀,反復的探究,最后,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中,我讓學生抓住關鍵句、關鍵詞品讀感悟,讓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中。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不知不覺、一邊……一邊……、竟”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自讀、評讀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如此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