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備課手記
自然段處理太輕率了,而對父親的囑托一段在第二課時如此大張旗鼓地處理有些過了。胡主任一針件血地指出:司馬遷的做法,你關注了嗎?課文后面“受刑之后的司馬遷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樣簡潔而又直抵文章內核的問題為什么棄而不用?徐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對課題的提問應該在第一課時進行采用,第二課時還用這樣嗎?張老師對在課堂上補充的兩段資料提出了質疑:對李陵之禍和〈報任安書〉的資料鏈接留下一個就行了,否則沖淡了文本的閱讀與理解時間,課堂就會浮萍一般……此外,交流過碎,匯報有些口號式,對一些重點詞語沒有把握住也是課堂存在的問題!
(此文章轉貼于江蘇宿豫實驗小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