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教學設計
第七自然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說明“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的意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一貫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對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都有很大幫助。但鑒于我校屬“私立”性質的學校,學生的來源不固定,入學時間不統一,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文化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博覽群書,涉獵各種不同的信息和知識,而也有一部分學生,除了現用的教科書及老師提供的必讀書籍和必背古詩之外,幾乎沒有能力和時間再去讀其他的書籍,這也就造成課外知識越來越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課外知識是課內知識的鋪墊和拓展,如果不注意積累課外知識,對理解課本的知識就會感覺困難。針對這些現狀我校推出“預習導學”,來幫助學生搜集、整理相關信息,有目的、有計劃的預習課文。
教學目標
1.朗讀,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體會天馬作文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的象征意義。
2.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匯和語句,反復誦讀。
3.體會作者嚴謹、生動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此語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負責性。
教具準備:課件、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馬”。馬,因為它的性格粗獷、堅毅又積極進取,所以一直得到人們的頌揚和贊美。
出示“駿馬奔騰圖”。
1.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天馬”,用一句話說說你見到的這匹“天馬”是怎么樣的?
3.(激起學習興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陳樹青怎樣描寫“天馬”的?
板書:天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決。
②不理解的地方畫出“問題泡泡”。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①糾正讀音。
②你對哪些詞不理解?誰來解答?你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③你認為哪個字容易寫錯?怎么樣些才漂亮?
3.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為什么以“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為什么不采用“馬踏飛燕”、“青銅奔馬”等稱呼?“天馬”一出土,為什么全國震驚?……)(質疑方法的指導)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以天馬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仔細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