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九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課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寫信教子”以及“栽花賞花”兩件生活小事,寫出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濃濃親情,表現了高爾基注重培養兒子美好心靈的拳拳父愛。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抓住文章的經典之處引導學生去感悟做人的真諦,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有感動、有領悟、有思索,同時也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
教學要求:1.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創設情境,切入語言品讀,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過合作學習解疑遷移,引起共鳴、樂于傾吐。
教學重點:
1. 品讀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
2. 體會父子間濃濃的親子之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第二課時:精讀課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略)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個人物,還記得嗎?誰來說?
板書:高爾基 和 他的兒子
齊讀。
2.讀題后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自讀課文,想一想,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爸爸和兒子之間的感情,你會用哪個字?看看文章的哪些內容讓你感受到了這份愛?
3.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在第一教時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從而對文章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并對文中所表現的情——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濃濃親情有了初步感悟,為下面的語言品讀打下基礎。
二、精讀課文,引導感悟
(一)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過渡: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他的兒子也非常懂事,對爸爸很孝順,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兒子對爸爸那種深深的愛?
感受“子愛父”,學習第2、3自然段。
1.學生默讀2、3自然段,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并思考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可在重點詞句處寫下感悟。)
2.指名匯報,朗讀體會子愛父。
(1)課件出示:有一年,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前來探望他。
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爸爸遠在海外,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說出這樣做的理由。)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2)課件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假期很快過去了,他告別爸爸,跟媽媽一起回家去了。
師:從這段話里我們讀出兒子給得容易嗎?看看這段話中,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點,再想想,從中你會發現兒子怎樣?此時的你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呢?同學們可以多讀幾遍,還可以跟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流。”
a.大家交流,談感受。
b.多種形式朗讀感受父子情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味語言文字,交流閱讀感受,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文,引導學生感感悟父子情深。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提高了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