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生命的初念——公開課教學感悟》
再看“走出圓明園”這一環節——
“現在我們來一個小小的體驗。假設一下,歷史回到145年前,面對圓明園的毀滅,假如你是一位主宰國家前途與命運的皇帝,假如你是輔佐皇帝參與國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衛圓明園或者保衛祖國疆域的一位普通的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圓明園附近或者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角色,冷靜地琢磨琢磨。這樣的體驗是屬于你自己的。”
每次,學生的答案都異彩紛呈,盡管大多數作為士兵的學生都會選擇和敵人血戰到底,作為皇帝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反抗,作為大臣和圓明園同歸于盡……但是,學生也如千差萬別的葉子,每一片的顫動都是個性的思考和獨特的體驗,總能帶給人陣陣欣喜與震撼。
比如在張家港沙洲小學:
生: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在想,這么經典的建筑物,在三天之內就毀于一旦,實在是太可惜了。我站在廢墟前慢慢地回想從前的壯觀,然后痛苦地離去。
生:雖然我是百姓,但假如時間可以倒流的話,我一定會去那邊守衛圓明園。
師:你為什么那么去做?
生:因為圓明園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心血、智慧的結晶。
師:你怎么沒有這樣想:這是皇家園林,燒不燒跟我有什么關系呢?
生:因為它屬于祖國。不管怎樣的結局,正如雨果所說,經過歲月的沉淀,它始終是屬于人類的。
師:你這位老百姓意識已經上升到一份歷史的責任感和民族的尊嚴上去了。
生:我是一位昔普通通的士兵,我會想,你們銷毀了罪證,不過罪惡是鐵證如山的,我會去學習武功向他們討回尊嚴。因為他們搶去的東西,是我國人民自己用心血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