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通用14篇)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明確作者在寫人方面的特點。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展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自定學習目標。
1、同學們,我們已初讀了22課《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指生簡單說說故事過程)
2、在這精彩的故事中,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學從整體入手。讓學生根據閱讀寫人文章的一般步驟,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問題,既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讓他們自定學習目標,激發進一步閱讀的積極性。
二、研讀,理解人物形象。
1、講讀2-3小節。
(1)自由讀。思考:在兩人相遇的過程中,洪教頭、林沖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答后,板書:
林沖 洪教頭
謙虛忍讓 傲慢無禮
沉穩 急躁
武藝高強 狂妄自大
(2)細讀,討論。
①你怎么會說洪教頭是一個傲慢無禮的人呢?品讀洪教頭說的三句話。先讓學生知道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對柴進說這樣的話,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貶低林沖;接著把這三句話連起來,體會洪教頭的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品味,在讀中體會洪教頭的為人。
②面對洪教頭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林沖的表現如何?這說明什么?
③比較作者對洪教頭、林沖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3)小結。課文第一段,記敘了林沖與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相遇。作者在敘述時,洪教頭和林沖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驕傲蠻橫、步步緊逼,一個是謙虛平和、一再退讓。在描寫時,突出了對洪教頭語言的刻畫,寫林沖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
2、講讀4-7小節。
過渡:緊接著,課文記敘了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過程。作者是怎么展開故事情節的呢?同學們對洪教頭和林沖又有怎樣的了解呢?
(1)輕聲自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
(2)小組討論,大組交流。
①敘述比武的過程。
②通過相關語句的交流,體會洪教頭狂妄浮躁、武藝一般的特點。
③在有關片斷的討論中,了解林沖機智沉穩、武藝高超的特點。
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之準確,描寫之傳神。
3、講讀第8小節。
過渡:最終,這場比武的結果(師引)——洪教頭滿面羞愧,灰溜溜地走開了。(生讀)
三、總結,揭示一般規律。
1、總結性討論。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林沖、洪教頭分別是什么樣的人?(回顧板書)
(2)作者對這兩個人的描寫有什么不一樣?
2、總結。
閱讀寫人的課文,首先要弄清楚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據課文內容來理解人物的特點,想一想,作者為了表現人物的是怎樣展開具體描寫的。如果一篇課文中描寫了兩個或幾個人,還要進行比較、欣賞,找出作者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四、作業。
1、練習復述課文。
2、閱讀古典小說《水滸》。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帶有古文色彩的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帶有古文色彩的詞語,梳理課文脈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齊讀教材132頁名著便覽
2、我們都看過《水滸傳》這本書了,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完成補充習題53頁填空)
過渡:在學校推薦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水滸傳》中,刪去了許多精彩的章節,《林沖棒打洪教頭》就是其中之一。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釋題意:“教頭”是什么樣的人?林教頭指誰?
(禁軍:保衛皇帝的部隊——御林軍,也叫禁軍。
教頭:古代軍隊中教練武藝的人,后來也泛指傳授技藝的人。)
設疑: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
三、初讀全文。
1.檢查自學效果,相機生字詞正音。
發配、理睬、胸脯(pú)、惱恨、滿面羞慚、押解(jiè)、禁軍、掂量、木枷、
一錠、踉蹌、掄起棒
2、部分文言色彩的詞語釋意。
發配:古代把犯人押送到遙遠的地方,讓他看不到親人,孤獨地生活,叫“發配”,也叫“充軍”。
權且:姑且、就算。
錠:塊。金屬或藥物等制成的塊狀物。
上首:上座。
厚禮款待:用很隆重的禮節來接待。
交流不明白的其他詞義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洪教頭挑動比武以及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經過?(2至7自段)
3.請你按初次見面、初次交手、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為三層。
第一層(2、3);第二層(4-6);第三層(7)。
4、你認為還可以怎樣給這篇課文劃分段落?
第一段(1節)林沖發配滄州途中,來到了柴進的莊上。(起因)
第二段(2、3節)洪教頭來訪,執意要與林沖比武。(發展)
第三段(4-8節)林沖經過幾次較量,最終打敗了洪教頭。(高潮和結局)
五、強調部分生字字形
晝、裳、羞
六、課后練習
理解下列詞語
發配、非他能比、八十萬禁軍教頭、流配、依草附木
板書設計
來到莊上、挑戰林沖、
林沖棒打洪教頭
林洪比武、慚愧離去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聯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解,禁,還"3個多音字的用法.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朗讀品味語言文字,啟發學生理解人物個性特點.
3,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感悟,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人物的個性特點.
4,遷移練習,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續寫一段話,并注意寫好人物對話.
課時劃分:3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朗讀品味語言文字,啟發學生理解人物個性特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感悟,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人物的個性特點.
教學準備:課文有關片段的錄音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月 日 第 周 周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修改意見
復習,導入
1,導語: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林沖為什么棒打洪教頭
2,初讀這篇課文,林沖,洪教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回答,擇要板書:
武藝高強,謙和忍讓
自高自大,傲慢無禮
1,讀題.
2,根據上課時所學簡要說說,可以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3,學生就自己的閱讀理解說一說.
研讀課文,了解人物特點
(一)對這篇課文,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分 為什么 (估計學生大都會指向第七自然段,順勢指導朗讀,點撥理解.)
林沖"武藝高強",你從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順勢指導朗讀第七自然段,點撥理解.
(二)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比較精彩 為什么 (如學生意見不一致,可提醒學生注意第三自然段.它精彩在哪兒 順勢指導朗讀,點撥理解.)
林沖的"謙和忍讓", 洪教頭"傲慢無禮",你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順勢指導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分角色朗讀.
(三)相機學習其它段落.
(一)1,自由發表見解.
2,試著自己朗讀.
3,指名朗讀,讀中指導理解,引導評價.
4,簡要分析林沖"三個回合,一招制勝"
5,抓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齊讀課文.
(二)1,自由發表見解.
2,分別找出描寫林沖"謙和忍讓"和洪教頭"傲慢無禮"的語句.
3,學生在讀句子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并作出評價.
4,小組間嘗試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
5,分角色表演朗讀.
(三)找出相關語句,并說出自己的理解.
再讀課文,進一步認識人物特點
(一)洪教頭
1,林沖是條好漢,那么,洪教頭是不是一條漢子呢
2,引導學生研讀最后一段,"滿面羞慚""羞"什么 "慚"什么
3,引導說話:洪教頭滿面羞慚,自言自語道:"--------------------------------"
(二)林沖
1,設問:林沖"謙和忍讓",表現在哪里
2,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說說.
3,林沖為什么"一忍再忍"
4,林沖的綽號為什么叫"豹子頭" 跟林沖有關的成語是什么
(一)洪教頭
1,學生自由發言.
2,讀問,討論.
3,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填補空白,練習說話.
(二)林沖
1,學生再讀課文,根據要求從文中找出句子,可以與同桌交換意見.
2,聯系人物的身份,性格等方面用自己的話展開討論.
4,聯系綽號和成語談談自己的理解.
作業設計
1,你能把這個精彩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嗎
2,課外延伸:引導學生課后閱讀《水滸傳》.
1,讀熟課文,理清文章條理.嘗試同學間輪流復述.
2,課外閱讀,進一步了解林沖的人物性格.
板書設計
22,林沖棒打洪教頭
武藝高強 自高自大
謙和忍讓 傲慢無禮
語言 動作 神態
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設想
《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體現一個"讀"字.
《水滸傳》中眾多好漢,人物性格鮮明.這篇課文對人物的對話,動作和神態的描寫準確貼切,生動傳神.因此,本課教學設計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語言文字,理解人物個性特點.教學中.側重體現一個"讀"字,這是由本文的語言特點所決定的.讀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有齊讀,個別讀,分角色朗讀,以避免學生厭煩.同時,每一次讀書都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有所收獲.通過指導,點撥,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二,對比中感受人物特點.
在指導過程中,我本想側重引導學生林沖,但細分析這篇教材,及考慮學生對人物的反映,我覺得洪教頭的人物形象在本文中更是鮮明.文章正是通過描寫洪教頭"傲慢無禮"來襯托出林沖"謙和忍讓"的性格特點.因此,我把研讀洪教頭擺在與研讀林沖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個是步步進逼,一個是步步退讓.最終,林沖忍無可忍,被逼出手.林沖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在這篇文章中可見一斑.
三,多元化地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考慮學生一般的思維特點,他們在學習了這篇文章后很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認為林沖是一條好漢,而洪教頭則是一個惡人.為了不至于使學生給人物"貼標簽",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應讓學生多元化地分析洪教頭和林沖這兩個人物.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洪教頭是否是一條漢子呢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洪教頭"滿面羞慚""羞"的是什么 "慚"的是什么 洪教頭走后,又會說寫什么 從而讓學生全面地看待這個人物.而不是一個所謂的惡人.他的所作所為,除了性格因素外,更多的也是為了柴大官人.
對于小說中的林沖,我們敬畏的是他高超的武藝,哀其不幸的是他的"忍".他的綽號"豹子頭"—— 迅猛而又膽小的豹子,形象地表現了林沖的個性特點:在生活和官場上,林沖受盡小人的欺侮,但又都在忍無可忍之際一擊至人于死地.而要全面地了解林沖的這個性格特點,就需要閱讀《水滸傳》,特別留心描寫林沖的有關章節.我在教學過程中,之所以要設計"林沖為什么一忍再忍 ""林沖的綽號是什么 ",就是為了達到課外延伸的目的.正所謂"下課,意味著新一輪讀書的開始."課后作業布置就體現了這一點.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感知林沖和洪教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3.初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感悟,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人物的個性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準備:閱讀《水滸傳》、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猜謎激趣(圍繞名著逐題出示):
1.性格潑辣,南方人俗稱“辣子”,模樣標致,言談潑辣,言語爽快,心眼兒也多,在賈府衰敗時病逝。(王熙鳳)
2.“分開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還去吃人;我往高老莊,看看我渾家。將白馬賣了,與師父買個壽器送終。” (豬八戒)
3.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形容如怪族,行步如飛仙。夜靜穿墻過,更深繞屋懸,偷營高手客,此乃 (時遷)
4.“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過有大蟲!你休說這般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 (武松)
5.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請看老師寫課題。
2.誰愿意讀課題?(指名讀 齊讀)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兩位人物。一個是——?另一個是——?這兩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簡單說說一、二自然段內容)
3.師:這一坐坐可不要緊,就引出了一段棒打的故事!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呢?
【設計意圖】以探究性的語氣引導學生快速走進文本,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兒童這樣一種內心狀態——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為精讀感悟任務做很好的鋪墊。
二:朗讀品味、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品讀文字,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1.讀一讀文中具體描寫林沖、洪教頭酒桌相遇和比武的部分,想一想林沖、洪教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圈畫相關詞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2.小組內相互交流,學會分享
(一):品讀第三自然段:
分析洪教頭:
1.師:誰來讀這段?(指讀) 林、洪二人在酒桌上相見,這飯吃得如何?(尷尬)是誰破壞了吃飯的興趣?(洪教頭)
2.那么,洪教頭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從哪可以看出來?(生抓關鍵詞,說洪教頭個性,讀相關語句)
(1)粗俗
生讀“挺著……頭巾”(指導抓關鍵詞品讀) 師:誰來學學洪教頭走路。你看到一個怎樣的洪教頭? 板書:粗俗
(2)無禮、傲慢
生讀“全不理睬” 師:真是沒把人放在眼里!生讀“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師:什么樣的位置叫“上首”?(尊貴的人坐的位置)洪教頭只是這一次坐上首?(他一貫如此) 板書:傲慢無禮
(3)心胸狹窄
生讀“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師:你如何理解“厚待”(好酒好肉 非常尊敬他)師:可見柴大官人很愛才,在這以前柴大官人都是厚待誰?(洪教頭)。可是今天,他一見這情景,立即氣勢洶洶地問:“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多指幾生說),此人——板書:心胸狹窄
(4)氣勢洶洶
生讀“冷笑了兩聲……” 師:同學們冷笑兩聲給我聽聽?(生冷笑)帶著冷笑自讀洪教頭所說的話(生自讀、接讀)這樣讀多有味兒!齊讀。
(5)暴躁
生讀“洪教頭跳起來說……” 師:說就說唄!還跳起來!那是什么樣的情景?快讀讀,感受一下。(生自讀)師:看到這句話,我仿佛聽到了“啪”的一聲,是什么聲音?(生:拍桌子的聲音)帶上你的動作,讀好這一句!師領:洪教頭跳起來說——
3.師:好個咄咄逼人的洪教頭!齊讀這三處描寫!
a“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b“冷笑了兩聲……”
c“洪教頭跳起來說……”
過渡:面對咄咄逼人的洪教頭,林沖又是怎樣說的?“不敢……不敢”(多指幾生說)
分析林沖:
師:林沖何許人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讀好柴進的介紹詞從這句,你覺得林沖是什么樣的人? 板書:武藝高強
1.這位武藝高強八十萬禁軍教頭面對……的洪教頭,為何連說“不敢不敢”?他心里想什么?(不想惹事 給柴進面子) 師板書:謹慎
2.如果你是林沖,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笑話你沒真功夫,你會怎樣想?(生:)會怎樣說?(生:)會怎樣做?(生) 師:大家都沒忍住!
3.你忍不住,可林沖卻能——忍住!板書:忍
4.師:讓我們拿起書來,分角色讀好這段精彩的文字!
過渡: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這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為什么又只好拾起了棒?(生:逼人太甚)
(二)品讀4——6自然段
1.出示:洪教頭先脫了……請教了。
洪教頭恨不得……沖向林沖。戰了四五個回合……我輸了。
2.指讀:這兩處描寫,你又有什么新發現?自己讀一讀。
3.生交流:
(第一句:洪教頭耍威風、裝模做樣、虛張聲勢;第二句:洪教頭爭強好勝、奪銀心切)
4.師:對于林沖的語言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生:林沖無可奈何,委婉提出開枷鎖的要求)
5.分內容齊讀這兩處內容(一半讀寫洪的句子,另一半讀寫林的句子)
師過渡:林沖面對這位狂言惡語、無端挑釁的洪教頭。先躬身施禮,是一忍;起身讓座,是二忍;不敢不敢是三忍;只只好拿起棒,是四忍;不打認輸,是五忍!到最后,好漢實在是——忍無可忍!該出手時——就出手!請大家拿起書,大聲讀課文第七自然段!(配上《好漢歌》的伴奏曲)
(三)品讀第七自然段
師:當25兩重的大銀出現在洪教頭面前,這場比武就更有看頭了!
1.指讀前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什么叫“把火燒天”?洪教頭心里會想些什么?(打死你 得銀子 得面子)
3.師:看到銀子,洪教頭的血都要沸騰起來了,此人—— (板書:貪財)面對這招“把火燒天”,林沖快速把棒—— 板書:一橫,使出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4.師:從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林很聰明 善于尋找機會)指導學生擺動作感受。
5.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洪教頭這時——(指讀)
6.從洪教頭的動作、語言,你又發現什么?(氣急敗壞)
a林沖如何回手?(一退)板書。林沖一退有何用意?
b自己讀好這句話(自由讀、齊讀體會)
7.精彩還在繼續!指讀下兩句。生交流讀書感悟:
8.林沖看出破綻,出手的時候到了!齊讀—— 這又是怎樣的林沖?(沉穩、機智)
9.面對氣勢洶洶、腳步已亂的洪教頭,林沖只是掄起一棒——(生接:一掃)板書。此時,林沖心里想什么?再讀這句話。
師過渡:林沖這簡單的三招“一橫、一退、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正應了那句老話“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10.第七節表演與讀書并進:兩位同學扮演洪、林,將人物的動作、語言表現出來,其余同學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林沖是一個怎樣的人”、“洪教頭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主學習,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入手,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林沖和洪教頭個性特點,然后引導細品課文,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挖掘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與此同時,適當點撥,激發學生閱讀、思辨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教師也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學生的引領、指導作用,始終都圍繞著“林沖和洪教頭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這根準繩。
三、拓展文本,回歸主旨
面對眾人哈哈大笑,洪教頭是——(生接讀)
1.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洪教頭的內心世界。他灰溜溜地走在路上,會想些什么呢?
2.生寫話。交流。
3.了解兩位人物性格特征,老師想送給他們一幅對聯,出示:
做人和為貴 處事善領先 (師鼓勵學生加橫批:和善至上)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朗讀中解讀人性。什么樣的文章,什么樣的角色,就讀出什么樣的味道。尊重學生對洪教頭的猜想,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質特點。從古典文學中生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課外拓展延伸
1.《水滸傳》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好漢,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這樣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去品讀人物個性,結識更多好漢!
2.關于名著,老師只送你們一句話。(出示:好書要品 用心去品)。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水滸傳》這部名著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教給孩子感悟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也為寫人的習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5
一、導入
1、讀課題
2、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這個題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師在“棒打”二字上加點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話來概括得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原因 ,林沖棒打洪教頭, (結果) 。
4、同桌互相說說
5、把一篇課文概括成一句話,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思考:林沖和洪教頭分別是怎樣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畫畫,作好批注。
2、交流(可讀可說)誰?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讀好句子師相機板書
(1)洪教頭:自以為是(“洪不讓座”一句)
(2)林沖:有禮貌(林“躬身施禮”一句)相機讓學生表演
(3)林沖:謙虛(“請教”一詞)
(4)洪教頭:見錢眼開(使出渾身解數) 〖你正在瀏覽《老
(5)洪教頭:驕傲(挑釁)
出示“洪教頭跳起來說……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練習讀(驕傲的口氣)
(6)林沖:忍讓
出示: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為……。”柴進說:“哦,你可別小瞧了他。”
a、自由讀,體會人物的性格
b、指名讀,哪些詞語中體會洪教頭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
c、齊讀
為什么柴進說你可別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柴進說:“……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a、指名讀
b、男女生分角色讀
c、采訪:洪教頭、柴進分別是怎樣想的?
d、從“八十萬禁軍教頭”上你還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
3、小結4、品讀第七節
(1)自由讀文,看看林沖如何棒打洪教頭?(出示插圖)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讀4、5節
(3)指名讀4、5節,圈畫“脫了、拿、掂量、喝”等動詞
(4)讀7節(男女生個一位,老師三人賽讀)
讓學生打分并說說理由(評價)
(5)創設情境: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對他們有什么話說?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課外延伸
介紹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楊志賣刀、魯智深倒拔楊柳、林沖雪夜上梁山”,讓學生課后進行閱讀
附板書: 林沖棒打洪教頭
有禮貌 自以為是
忍讓 見錢眼開
武藝高強 驕傲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6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反思
前不久,我教了《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這是一篇經典名著,課文較長,文章中值得挖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設計教案時,我試圖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上完課以后,效果不太令我滿意。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值得引以為戒: 1 在設計教案時要有自己的見解,切不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教學的習慣或者是特長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一句話,要有自己的主見。我本來是想按時間順序處理教材,把側重點放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精彩的打斗場面描寫,如果按照我的設計思路,一定會給別人支離破碎的感覺,所以我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現在想來,我如果沒有能力整體把握,還不如有自己的選擇。 2 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我不知道學生能不能分析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為如果不把課文熟悉透徹,就難以發表見解。所以,我暗示學生這里反映了什么,這里又該用什么詞來概括,這樣一來,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噤若寒蟬,深怕說錯,老師再怎么去努力的引導,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要求老師有較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3 要利用自己的語言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語文課老師們常常會利用圖片/音樂/錄象努力地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實際上,最好的“武器”應該是教者的語言。生動的語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是任何多媒體課件都無法取代的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反思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一篇經典名著,課文較長,文章中值得挖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設計教案時,我模仿特級教師孫雙緊的教學流程,試圖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上完課以后,效果不太令我滿意。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值得引以為戒:
1、 在設計教案時要有自己的見解,切不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教學的習慣或者是特長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一句話,要有自己的主見。這節課下來,我認為我在教學中注重分析的太多,不像是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課。我本來是想按時間順序處理教材,把側重點放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精彩的打斗場面描寫。但是當時認為孫雙金老師從全文入手處理教材,有整體感,如果按照我的設計思路,一定會給別人支離破碎的感覺,所以我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現在想來,我如果沒有能力整體把握,還不如有自己的選擇。
2、 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我不知道學生能不能分析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為如果不把課文熟悉透徹,就難以發表見解。所以,我暗示學生這里反映了什么,這里又該用什么詞來概括,這樣一來,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噤若寒蟬,深怕說錯,老師再怎么去努力的引導,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要求老師有較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3、要利用自己的語言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語文課老師們常常會利用圖片/音樂/錄相努力地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實際上,最好的“武器”應該是教者的語言。生動的語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是任何多媒體課件都無法取代的,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管是哪個年級段的老師,都應該像倪萍那樣能夠“煽情”,不是做作的那種嗲聲嗲氣,而是語言中要滿含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我還未做到。
以上是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似乎思考的也許不止這些,文字的表達尚欠功底。只能說聲“遺憾”了。
《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反思
10月聽全國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對陳老師的《林沖棒打洪教頭》印象最為深刻,男老師的宏大灑脫氣場、縱觀全局的眼界和調控力、對教學重點獨到的把握和實施、簡潔有向的引導、古雅的引導復述方式,配襯著學生把握到位、精彩有致的朗讀。敬佩之余,更讓我對這節課一直充滿了期待,內心豪情澎湃。迫不及待地,我想把對陳老師的課中的“取”融合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我的學生交流。精心備課,三個半課時下來,有喜有憂。
首先,本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認識人物形象。林沖和洪教頭的性格特征體現在文章的字字句句,需要通過不斷朗讀,用心琢磨人物動作、語言,才能在品詞析句中深刻認識人物形象。但第三個課時是下午第二節,學生們都情緒低落,學習興致不高;在復習導入時,未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導致學生情緒積累不夠;朗讀不到位,多瀏覽、默讀這些讀書方式,少個性化朗讀,學生未深入文本,細讀人物動作、語言,甚至很多學生在發呆、左顧右盼,導致很多顯而易見的詞句學生都未找出,品讀人物形象也只停留在粗淺之處,理解單一,諸如林沖偉大、武藝高強,洪教頭傲慢、自以為是。以后的教學中,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反復強調靜心反復認真讀文本,字斟句酌。其次要樹立榜樣,利用學生的上進心和進取意識引導他們端正學習態度。然后,通過反復個性化朗讀、對比讀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讀中有所悟有所得,能多角度多方位的感知人物形象。另外,每一篇課文,尤其是和學生距離較遠的文章,第一課時導入很重要,第二課時品讀文本精神、情感、內蘊更要注重導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
其次,朗讀指導不到位,通過陳老師的課堂,以及觀看孫雙金老師《林沖棒打洪教頭》,都強烈地感受到:一位優秀的老師定是位重視朗讀且能巧妙引導朗讀的智者,他能通過表揚優秀的朗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通過有方向的指導讓學生把握朗讀的技巧。孫老師的評價語豐富多樣,指向性非常明確。上課伊始就明確的告訴學生:孫老師喜歡發言積極的學生,回答對的喜歡,回答錯的也喜歡。消除了學生怯于回答問題的顧慮,而整節課,他也確實踐行了“答錯也喜歡”,在學生答錯時候,給予鼓勵和表揚,并指出錯誤的價值所在——指引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同時,他一遍遍強調“讀得正確”“讀出了人物情感”“讀出了人物是怎么樣的人”。陳老師的課堂評價語,更是貼合文本語境和語言風格,采用了不少古詩文。讓學生價值感十足,更清晰地認識到如何讀好文本的同時,也能通過熱情、反復的誦讀深刻的理解人物性格特征。而我在課堂上,過多的重點放在了品詞析句上,除了反映洪教頭急躁狂妄的兩處“來!來!”之外,沒有花費太多時間讓學生誦讀,學生既學習興趣不高,又對文本不熟悉,導致品讀人物形象片面粗淺,學習效果不太理想。
同時,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陳老師的整節課放得特別開,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理解字詞、和同學討論、大膽發表感想,學生的思路走到哪,老師的指揮棒揮到哪,就連復述部分,都是親身示范之后,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說怎么樣復述才精彩。孫老師更是通過巧妙的小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后,將問題還給學生,自學、討論,之后全班交流,不會的再師生共論。比如說“讓同桌當你的小老師,”“有什么是你們兩個都不懂得,而且討論之后還是不明白的,再提出來全班交流”。而且在學生拋出問題之后,孫老師也不是急于擲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巧妙含蓄的指出方法,再把解決問題的行使權交給學生。比如說,學生說哪些詞句不理解時候,孫老師說,那個詞語在哪個句子中,我們先把那句話找出來好好讀讀,看你能不能讀出它的意思。而我,雖然熟知教育教學理論,但在課堂上總是顯得有些急躁,特別是面對學生和我所預想答案不符合的回答時,我總是在屢次嘗試和探索失敗后,想干脆強制性的把我的想法灌輸給他們。這時常讓我感到茫然,老師引導不到位或者不夠巧妙,學生無法按老師預想理解問題、回答問題,這在教學中難免,課堂生成永遠是無法用定律去猜度和應對的。怕就怕,老師在學生屢次偏離自己預想之后放棄探索,把課堂變成一言堂,而學生在習慣一言堂中徹底喪失課堂學習主體意識和學習的自覺性。如此惡性循環,培養出的,也只是一群無思想無創新的“未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固然是每個老師的愿望,沒有一個老師愿誤人子弟、流于平庸。但在未真正掌握教育規律,形成自己獨特教育教學風格前,會否放棄在學生偏離自己預想之時的努力和探索,也許是決定一個老師優秀與否的很重要因素。
再次,對細節的把握和引導。在學習完這節《林沖棒打洪教頭》之后,趁熱打鐵,我把聯系7部分的口語交際“水滸故事擂臺賽”提前進行學習。經過周末的精心準備,周一學生進行講水滸故事比賽。數位男生聲情并茂、繪聲繪色。但發現他們在講故事中,過多的注重人物之間的廝殺拼打,好似孩子們覺得這些夠暴力夠過癮。覺察到不妥,我立即問學生:“我們讀《水滸傳》,學《林沖棒打洪教頭》到底要學其中的什么?”學生七嘴八舌,卻只說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耐心的引導,他們才明白,讀書,尤其名著,不是讀其中的熱鬧和紛雜,而是讀其精神、其情感、其文風……《水滸傳》要關心的是作者的細節描寫,語言的運用,人物的正氣和良善。下課之后,有些慶幸發現了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否則,豈不因自己的馬虎誤導了那么多孩子對名著的解讀。同時,也感到自己失誤不少,陳老師和孫老師開課就通過什么是“好漢”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漢是要抑惡揚善,謙遜有禮,勇謀兼得,而不是粗魯恣意,學生對是非對學習重點有了方向,也就不會帶著戲謔或者片面的心去面對名著。
從張麗鈞老師那里偷來一句話:高尚分兩種,一種是意識的高尚,一種是行為的高尚。想和說,人人都是做得到的。信誓旦旦之后,行動才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標準。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7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朗讀題目
(播放課件:音畫視聽“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
師:(引子)“話說,北宋政和年間,綱紀敗壞。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天下英雄豪杰,紛紛起義。這便引出了你們所見的——
生:《水滸傳》一百零八將部分之人之士。”
師:(開臉兒)今天先表一人(對著圖說),此人東京汴梁人士,生得豹頭環眼,燕頷(hàn)虎須,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紀。官至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人送外號——豹子頭。此人姓甚名誰?
生:林沖!(板書“林沖”)
師:面對千年的人物,該怎樣讀出來?(生再讀,有力量了。)
師:說到豹子頭林沖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所以《水滸傳》六至十一回都寫到了他(課件):
生:(朗讀)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生:(朗讀)第七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生:(朗讀)第八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題目板書完整:棒打洪教頭)
師:這便引出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八回的一個章節。讓我們好好朗讀題目!(課件)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重音在“打”。)
師:(點評)如聞其聲!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重音在“林沖”。)
師:(點評)如見其人!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重音“洪教頭”。)
師:(點評)打的不是別人,就是這“洪教頭”!
師:好文在手,須得瑯瑯上口!今天我們就像讀題目一樣,逐字逐句地,細細地朗讀這篇千古文章。(板書:朗讀)
第二板塊:朗讀外貌
師:(引讀)且說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一天午后——
生:(朗讀)兩個差人押解林沖來到了柴進莊上。柴進見了林沖心中大喜,忙叫莊客殺雞宰羊,厚禮款待。席間莊客來報:‘洪教頭來了!’” 林沖轉身一看,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師:瞧,這副模樣——來者不善!咱們好好讀出人物的外貌。(課件)
生:(朗讀)“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師:誰來再朗讀,讓我們見識見識他的尊榮?
生:“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朗讀時,沒有重音“挺”。)
師:洪教頭的胸脯不夠挺啊。
生:“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師:洪教頭胸脯“挺”了,可戴的頭巾不夠“歪”!
生:“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終于讀出了一個“挺”著胸脯,歪戴頭巾的洪教頭。)
師:朗讀著落至此,洪教頭給我們怎樣的印象?
生:這是一個驕傲的教頭。
生:我覺得洪教頭特別沒有禮貌,給人感覺很無禮。
生:洪教頭一出場就想要顯示自己的威風嚇住林沖,也許就是要這樣打扮。
生:洪教頭給我傲慢的印象。有點盛氣凜然。
師:凜然?
生:盛氣凌人。
師:好一個人前人后,百步威風的主兒!將同學們所說的詞語歸納起來,那就是:狂妄!(板書)就這么讀,人物的形象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生:(讀)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
第三板塊:朗讀語言
一、第一次對話
(一)朗讀洪教頭的語言
師:古人道,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可這狂妄的洪教頭與林沖萍水相逢、素未謀面,卻全然不顧柴進介紹,便自顧冒了一串問話,于是就引出了下面的內容,好好讀讀。(出示以下文字)
生:(放開聲音朗讀人物的語言):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說:“這位是林教頭。”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柴進說:“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柴進說:“哦,你可別小瞧了他。”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便越發要跟他交手。柴進說:“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林武師就不要推辭了。”
師:千古美文,要老老實實地走進去,逐字逐句讀。先讓我們細讀第一句——
生:(朗讀)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師:“何故”就是無緣無故,就是為什么。誰再來讀,體會這“何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在體現“何故”。)
師:是啊,柴進何故如此?洪教頭感到疑惑。
師:再看,“厚待”那可是——
生:款待。
師:既然如此,為什么用厚待而不用款待?
生:厚待是熱情款待。
師:好一個熱情款待。誰再讀,體會這如此的厚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在體現“厚待”。)
師:對林沖“何故”如此“厚待”?這難免讓洪教頭再次疑惑。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再讀,體會疑惑。)
師:柴進呀,柴大莊主,你怎么能厚待這個臉上刺著金印的“犯人”!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再讀!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音在“犯人”。)
師:洪教頭真是疑惑滿腹。那就請你扮演洪教頭,帶著你的層層疑問,再好好問問柴進!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側重點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一樣。)
師:聽洪教頭這么一問,柴進趕忙解釋說——
生:(朗讀)“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啊。
師:沒想到洪教頭又冒出了第二句——
生:(朗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怎么能如此輕信?”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
生: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輕信。
師:剛才是疑問,現在可是反問。讓我們好好聽聽洪教頭的反問!
生:“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
師:慢慢數數洪教頭的話,他給林沖起了多少外號?
生:(教師和學生一起在這句話中提取)有“犯人”;
生:“流配的犯人”;
生:“吃閑飯的”;
生:“冒牌武師”;
生:“騙子”;
師:呵呵,一共五個稱呼。每一個外號都是冷嘲熱諷,想想洪教頭該怎么一字一頓地數落挖苦林沖?
生:“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朗讀時,體現“數落”的語氣。)
師:掌聲給他。一字一頓的,把對對方的評價都送到對方的耳朵里。就要這樣一字不差的數落、挖苦。這里還要注意,洪教頭是“冷笑”了兩聲說的,你就是洪教頭,來冷笑兩聲,再數落反問。
生: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把文本中“冷笑”變成了真實的聲音,然后再數落反問的語氣讀。)
師:聽到洪教頭如此反問,咄咄逼人,柴進又解釋道——
生:(朗讀)“你可別小瞧了他呀!”
師:沒想到這句話沒能讓洪教頭幡然醒悟,冷靜下來,反倒是火上澆油——
生:(朗讀)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展開想象,他會怎樣“跳起來”的?(學生說出什么樣,就直接引導表演朗讀。)
生:(學生跳起來朗讀)“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 一定是火冒三丈!
生:(學生跺腳)“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吹胡子瞪眼!
生:(學生拍著桌子)“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那可真是拍案而起!
生:(學生捶著胸脯)“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那真是青筋暴起!看來,洪教頭對林沖,那真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兒,一百二十個不滿意。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生:(教師引)洪教頭跳起來說——(學生接)“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這正是,怒從身邊起,恨向膽邊生!瞧,洪教頭從疑問到反問,到問都不問了,干脆,直接叫板。聽,這聲音就在我們耳邊連珠炮似地響起來了,連起來再讀!
生:(朗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柴進說:“哦,你可別小瞧了他。”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朗讀著落至此,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洪教頭?(滲透“朗讀就是理解”的觀點。)
生:我覺得洪教頭太沒有禮貌了,太過分了!
生:洪教頭真是過于狂妄啊,驕傲蠻橫!
生:這家伙簡直不像話了,飛揚跋扈!
師:這正是“一樣人,便還他一樣的說話,更還他一樣的評價。”(板書“無禮”、“驕橫”。) 再讀!(學生讀略。)
(二)朗讀林沖的語言
師:面對如此狂妄、無禮、驕橫的洪教頭,而林沖只說了兩個字——
生:(朗讀)“不敢”。
師:這“不敢”一個嫌不夠,又重復了一遍——
生:(朗讀)“不敢,不敢。”
師:別忘了,這兩個“不敢”林沖是“連說”的——
生:(朗讀)“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師:雖說自己曾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可山外有人,洪教頭畢竟也是教頭,怎能造次?于是林沖連說——
生:“不敢,不敢”。(讀出了謙虛的語氣)
師:我們聽到態度如此“謙虛”。(板書“謙虛”。)想到人家是 柴進的老師呀,不看僧面看佛面,這個禮節我懂啊,于是林沖連說——
生:(朗讀,讀出了很有禮貌的語氣。)
師:我聽出是一份“知禮”。(板書)想到自己是個犯人,已經連遭不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忍著吧,于是林沖連說——
生:(朗讀,讀出一種忍受的語氣)“不敢,不敢”。
師:多么忍讓的林沖呀!(板書“忍讓”。)(在多重朗讀人物語言中,感受人物性格。)
二、第二次對話
師:按理說,既然人家林沖不接招,這個故事就該結束了,可這好客的柴進又將了一軍——
生:(朗讀)“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林武師就不要推辭了。”
師:恭敬不如從命,于是又引出了第二次對話——
生:(朗讀)眾人來到堂前空地上。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 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兩個教頭就在月光下一來一往,交起手來。
師:月亮已經上來了,照得廳堂外面如白晝。瞧——
生:(朗讀)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來!”
師:“洪教頭先脫了衣裳”,那叫——摩拳擦掌、赤膊上陣,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生:(朗讀,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來!來!來!”
師:接著,洪教頭“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這是在干什么?
生:看我怎么教訓你,帶著勝券在握的喜悅,炫耀地說。
師:那就請你帶著炫耀的語氣再來讀——
生:(帶著一副勝券在握的語氣)“來!來!來!”
師:這還沒完,再看,洪教頭又“獨自耍了一陣”,這又是何意?
生:帶著一副挑釁的語氣。
師:那又該怎么說?
生:(帶著一副挑釁的語氣朗讀)“來!來!來!”
師:別忘了洪教頭那可是當一切準備停當,運滿丹田之氣,最后才喝道——
生:(帶著“喝”聲)“來!來!來!”
師:從聲音的高低上,聽出來,你是由高到低朗讀。
生:“來!來!來!”
師:你是由低到高地喝。
師:從語言的停頓上,還可以是兩字在前地喝——
生:來來!——來!
師:既然如此,從語言的停頓上,還會有兩字在后地喝。
生:來!——來來!”
師:當然還可能從語氣的節奏上,語氣很快——
生:“來!來!來!”
師:(從語氣的節奏上,緩的語氣)
生: “來!——來!——來!——”
師:這人要露臉,墻城都擋不住。這場比武宛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這要是李逵,肯定也跟著喝道“來來來”,我怕你這鳥人怎地!(學生大笑)可林沖的反應呢?
生:(朗讀)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
師:洪教頭的話可是一連串的嘆號,而林沖只有一個句號。林沖該怎么說——
生:(語氣那么平和謙虛)“請教了。”(回扣板書)
師:別忘了,林沖是“只好”說這句話的,再讀——
生:“請教了。”
師:我聽出了被逼無奈、迫不得已啊
生:“請教了。”
師:我又聽出了那份無可奈何的忍讓啊。(回扣板書)盡管如此,林沖還不忘一個請字——
生:“請教了。”(朗讀中體現禮貌的語氣)
師:多么謙虛、知禮、忍讓的林沖!
第四板塊:朗讀動作
師:話都將到這份上了,一場打斗在所難免!讓我們朗讀他們打斗的動作——
生:(自由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師:聽你們一讀,那可真是 “人如猛虎,棒賽歡龍。”我們先看第一回合——
生:(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師:“把火燒天”是個怎樣的招式?
生:很用力地拿棒一捅。
師:棒是從頭上來還是直接這樣做?
生:那可是舉著棒在頭上,像燃燒著的火把,滾滾而來,撲向林沖。
師:好!把你的理解送到這個動作中去,再讀這個招式!
生:(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師:“撥草尋蛇”又是個怎樣的招式?
生:拿著棒對著洪教頭的腰掃過去。
生:不是打草驚蛇,而是投石問路,引蛇出洞。
師:把你的理解送到這個動作中,就讀這個招式!
生:(朗讀)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師:把這兩個招式送進第一回合,加上動作表演讀!
生:(動作表演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師:洪教頭第一棒剛猛霸道,林沖招架之式只是“一橫”(加紅),只是接招沒有出擊,也是知禮啊。(又一次回扣板書)
師:勝負未分,怎能罷手?第二回合繼續!
生:(朗讀)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師:注意,洪教頭這回可是“劈頭打來”(加紅),勢如猛虎下山,力若泰山壓頂,誰來讀!
生:(朗讀的仿佛泰山壓頂)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師:這招式之中,洪教頭還是那樣——
生:驕橫。
師:還是那樣——
生:狂妄。
師:還是那樣——
生:無禮。
師:再看林沖第一回合是“一橫”,現在是“一退”(加紅)這一重,一輕,對比著再來讀!
生:(朗讀出對比的語氣)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師:這一退也是一種忍讓啊。(又一次回扣板書)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該出手時就出手!快看第三回合——
生:(朗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
師:一場驚心動魄的打斗,一個“一掃”(加紅)的動作就結束戰斗了。也是一種謙虛。結果呢——
生:(朗讀)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師:瞧,這就是棒打洪教頭的精彩瞬間(出圖)。這真是說時遲,那時快(配樂)。這一場打斗不過三個回合!讓我們再次朗讀,仿佛親臨這精彩的鏡頭!
生:(朗讀)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第五板塊:朗讀總結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對他們的理解就跳到了我們的面前。于是,我們這堂課就有了一個共識,通過朗讀獲得了理解,也可以說——
生:朗讀就是理解。(將板書補充完整。)
師:這正是——
生:(齊讀賦贊)昔日東京豹子頭,一朝落難走滄州。
佐借梁王三巡酒,開枷應戰洪教頭。
一橫一退復一掃,棒打狂徒見慚羞。
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東。
師:朗讀至此,欲知后文如何,且聽下堂課繼續分解!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8
1、閱讀課文填空。
(1)這篇文章選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三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從書后摘錄一個句子介紹《水滸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柴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林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洪教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自能拓展】
《水滸傳》為我們介紹了許多好漢,他們人人都有綽號,請你幫下面的綽號找主人。
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__
拼命三郎:________________
菜園子:________________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9
3月29日,我去實驗小學東校區聽了孫雙金老師的兩堂課,他教學的是五年級的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 關內容改編而成的。孫老師在教學中給人最大的印象是和善,善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下面我談談我的聽課感受。
一、善于激勵學生
課一開始,孫老師便從鼓勵學生大聲發言入手,談話中帶著幽默,讓學生把自己的小嘴巴變成大喇叭,學生的興致就上來了。課中,他用孩子的名字做文章,“你 的名字里有個聰,聰表示聰明啊,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他讓學生心潮彭湃,“讓我看看你的腦袋,外面看看和其他人一樣,里面就是不一樣。”他讓學生充滿自 信,“老師喜歡舉手的孩子,舉手的孩子自信!”等等。在孫老師的課上,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話語,讓學生舉起的小手多起來,發言的人多起來,發言的聲音響亮起來。
二、注重概括能力的培養
孫老師的第一堂課其實也如我們平時上課一樣,檢查學生的預習,讓學生概括段落的意思并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但他的獨到之處在于他對教材的研究和把握,對 名著的認識以及對課堂的生成都駕輕就熟。他在檢查學生讀文之后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自然段的內容,然后再簡潔地歸納為兩個字,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從閱讀—— 概括——提煉的過程。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對段意的概括,但學生的這種概括能力不可缺少。
三、課的重點突出
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中,主要有三個人物,孫老師的第二課時就讓學生認識了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用他的話說:“一課突出一個重點。”這樣就能讓學生認識得更深刻。課中,孫老師以一個填空題的林沖讓學生在文中找依據,并把他們說得好的寫在黑板上。通過交流、演示招式,透過語言文字,孫老師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謙虛的林沖,武藝超群的林沖,武品高尚的林沖,禮貌待人的林沖。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10
竇桂梅:《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課眼是“打”。這“打”體現的是一生充滿矛盾的林沖的性格的縮影。作為教者,只有走到林沖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進而“打”出教學的風格。
設置沖突,激發需要,建構話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太規矩,沒有野性。再讀!(生齊讀,聲音響亮了許多)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生讀課題。很有味道)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生:寫了林沖,還有洪教頭、柴進。
生: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打架,還有柴進。
師:他們在打架,是通俗的說法,書上的說法是在比武。
生: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的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師: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
(許多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武藝高強。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特別謙虛,洪教頭要和他比武,他一直在推辭。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
(師根據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謙虛、武藝高強、勇敢)
師:大家都這么認為?(生點頭)哦,是的,確實有許多人都這么看,不過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林沖是個謙虛、勇敢、武藝高強的人。
——許多人
說林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我是贊成的。但說他謙虛,我有不同看法。個人認為他是一個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謹慎的人。
——某專家
師:你認同哪一種看法?你認為林沖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么?(個別學生舉手)好好讀讀書,我們會說得更周全,更深刻。
品味語言,誦讀感悟,讀出自己
師:自由讀課文,選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者你認為最重要的地方多讀讀,讀出你自己的情感,然后再想想林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自由讀課文,師個別指導。待讀書聲小了,師組織交流)
生:(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琢磨琢磨,洪教頭的這句話該怎么讀?他在笑什么?讀出來。
(生自發練讀,然后指名讀,由于學生讀得極好,其他學生和聽課老師都發出了會心的笑)
師:這樣讀多有味啊!我們一起這樣讀一讀。(生齊讀課文)就這樣,我們再來練練柴進、林沖與洪教頭的這段對話。
(生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
師:你讀得真好!把洪教頭與林沖的不同性格讀出來了,尤其是這個“不敢,不敢”讀得好。我們一起再來讀讀。
(師生齊讀)
師:林沖是什么人啊?
生:八十萬禁軍教頭。
師:什么叫禁軍啊?
生:就是負責皇帝安全的。
生:不只是皇帝,是負責整個京城的安全的。
生:林沖可是禁軍的教頭,怎么連說“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現在是一個被流放的犯人,不能再惹是生非了,不能給柴大官人惹麻煩。
生:他會想,人家柴進好好招待我,我給柴進一個面子,不和洪教頭計較。
生:他是柴進家的教頭,我可要給他點面子。
師:是的,林沖說“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禍事,二是照顧柴進的面子。同學們說得真好。你覺得這林沖——
生:我覺得他特能忍。
師:如果你是林沖,如果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嘲笑你沒真功夫,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非常氣憤。
生:我會這樣說:“他*的,我非打死你不可!”(眾笑)
師:特殊的時候我們要用特殊的詞來表達情感。有一位著名作家寫過一本書,題目是《狗日的糧食》,來表達復雜的情感。這里這位同學用了“他*的”,說明實在是忍不住了。但林沖還是——
生:(齊)忍住了!
生:如果是我,我肯定當場就和他一較高下,非讓他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師:是啊!但林沖卻連說——
生:(齊讀)不敢,不敢。
師:林沖真能忍(板書:忍得住)。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對話。(生自由讀課文,非常投入)
竇桂梅:學生說林沖是一個很能忍的人,說得好!若非高俅殺人害命,置林沖于死地,林沖是不會上梁山的。沒有“把牢”家庭,沒有“把牢”事業,林沖受到的打擊可謂大矣!但是,發配路上,林沖仍在期望平安到達發配地,夠“忍”的了!當他的腳被“滾湯”泡得紅腫時,明知是董超、薛霸有意所為,可還是忍氣吞聲“自去倒在一邊”睡了……
“他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想?”教師沒有一處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巧妙地引導。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林沖所受之難一股腦兒告訴學生——通過一首詩、一篇演說、一個充滿真情催人淚下的故事、一段朗讀或錄音、錄像。然而,此時張老師的“兩引”無聲勝有聲,繞梁的余音正是把學生帶入詩書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無疑已成多余。
對林沖的“逆來順受”,也許有人認為他太“窩囊”,有失英雄的“水準” 。對其一味地退讓、委曲求全,果然有個學生來了一句“他*的”——你想啊,當學生情不自禁地、有“缺陷”地表達時,教師卻讓學生異口同聲地強調林沖——“忍住了”,從這么一個“忍” 字中,可以想象林沖“忍”的究竟是什么。但老師沒有告訴學生,也沒有追問。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徽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厚野的窗子。”所以,教師的這種“忍”,并不是對部分知識的舍棄,而是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去獲得“忍”以外的東西。教師如果明確告訴,念出大段旁白,學生就會感到緊張,體會不到學習的愉悅。
咀嚼比武,揣摩細節,讀懂好漢
師: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這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怎么又“棒打洪教頭”呢?為什么?
生:這是因為洪教頭一再相逼。
生:關鍵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在林沖心里柴進是最為重要的,后來棒打洪教頭,也是為了給柴進面子。
師:是的,一方面是洪教頭一再相逼,另一方面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真本事。林沖只好打了。
(出示精彩的“棒打”語段。生自由讀,然后指名讀,味兒不足)
師:好的,誰讀第1、2句?
(生讀)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師:你不惱恨林沖吧?(生點頭)可洪教頭十分惱恨林沖啊!(眾笑)請你再讀讀。(生再讀,較好)
師:(指著“把火燒天”)這個詞怎么讀?(生齊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洪教頭用足了勁,把棒高高舉起又狠狠地劈下,想一下打死林沖。
師:想象一下“撥草尋蛇”的招式。(指名讀這句話,生把“撥草尋蛇”讀得和“把火燒天”一樣很用力、很猛。師一邊學著學生的讀法,一邊很用力、很猛地做了一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這樣讀行嗎?(生哄堂大笑)
師:再練一練。(指名讀,生把“把火燒天”的兇險與“撥草尋蛇”的輕快讀了出來)
師:讀得好,這“撥草尋蛇”若打到洪教頭了會怎樣?
生:最多放倒而已。(眾笑)
師:林沖對招式有研究嗎?
生:當然有研究。(生若有所思,師示意他繼續說,并微笑著等待)這洪教頭想打死林沖,而林沖只想點到為止。
師:面對洪教頭的致命招式,林沖心里想什么?咱不說,讀出來,好嗎?
(自由讀,指名讀。生讀得很好)
師:你讀出了什么?又聽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林沖面對洪教頭非常輕松。他只是一橫,往后一退,棒子輕輕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了。
(師板書:一橫、一退、一掃)
生:林沖真是謙虛,有這么好的武功,開始還不愿意比試。
生:面對招招致命的洪教頭,林沖也不生氣。你想啊,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來就想打死我,能不氣人嗎?可林沖還是忍住了。
師:很有見地,你說呢?
生:盡管洪教頭招式毒辣,可林沖一邊打一邊可能在想,既不能打殘洪教頭但又要打贏。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狂躁,也魯莽。林沖呢,真能忍,還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是武藝高。如果他還活著,我真想拜他為師。(眾笑)
師:是的,林沖可真不容易。在洪教頭招招致命的情況下,林沖既要打贏又不能讓洪教頭受傷,既給足柴進面子又留有余地,真是難為人啊!誰再來讀讀這段話?(指名讀,生讀得非常傳神)讀得真好,除了激烈還多了一份沉穩,了不起。
竇桂梅:關于這“打”,文章寫得簡潔明了,教師講得“斬釘截鐵”。南宋山水畫家馬遠名作《寒江獨釣圖》,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漁翁坐在船上垂釣.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全是空白。雖如此,卻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意境。同理,教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理解作者、相信讀者。所以特意留下空白,讓學生去思考。
是的,林沖的這一打,打出的是自尊,打出的是實力。打敗了洪教頭之后,叛逆的“波瀾”在“忍氣吞聲”中一點點積聚力量!于是,林沖到了滄州后,陸虞侯一出現,便引起他的大怒:冤有頭,債有主,我林沖已經被你們逼得妻離子散、面刻金印,你們還不放過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郁積在英雄心里的怨氣,像山洪暴發一般,宣泄出來。你看他,把陸虞侯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進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里。此刻,想象著林沖打洪教頭的情景,讀著這些帶著“血性”的文字,非但沒有“血腥”的感覺,反倒覺得他血氣方剛!
回歸整體,拓展視野,追問好漢
師:你覺得林沖是謙虛還是謹慎?默讀瀏覽課文。
(過了一會兒,生紛紛舉手)
生:我覺得林沖是謹慎,他處處想的是怎么給別人面子,不惹是生非,并給自己留有余地。
生:我覺得是謙虛,他武藝高強且不露聲色,還連說“不敢,不敢”。
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他既謙虛又謹慎,既忍得住、想得透,又敢打。
師:是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表面看到的林沖的確謙虛,而進入內心發現他其實是謹慎。林沖,既謙虛也謹慎,武藝更是高強,所以我們覺得林沖是好漢!
生:(齊)是的。
師:可當我們學校的外教聽了這個故事后,關于好漢,他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出示有關語句,請一生讀)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我不喜歡林沖,他太謙虛、謹慎,不夠豪爽,不像好漢。我覺得洪教頭雖然魯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倒像好漢!
——美籍教師
在這三個人物中,我覺得柴進是好漢,他熱情好客、仗義疏財,頗有紳士風度。
——英籍教師
其實這三個人都是好漢,只不過性格不同罷了。
——中國教師
師:你贊成誰的觀點?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生:我贊成我們中國老師的說法。
生:我基本贊成美國老師的說法,林沖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
(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如果你是林沖的朋友,很難知道他哪句話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覺得洪教頭后來自己氣昏頭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說洪教頭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漢。
(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洪教頭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像好漢,對嗎?
生:(點頭)對。
生:我覺得林沖與柴進是好漢,而且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小旋風”柴進本來就是好漢,更何況他仗義疏財,而且好習槍棒、熱情好客。
師:你們的說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漢,好漢是仗義行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齊)是的。
師:可是對這些好漢,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師出示三種讀《水滸傳》的觀點,請一生讀)
寫眾多好漢被“逼”著殺人、搶劫、放火,正是《水滸傳》的精華所在,這些故事值得細細品讀。
——某專家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民間老話
《水滸傳》中殺人像砍西瓜一樣隨便,這樣的名著怎么能讀出一個民族的美麗心靈?
——某作家
(生紛紛舉手)
師:謝謝同學們,我知道很多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非常好,看不看《水滸傳》是你們的權利,但是,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師猶豫了一下)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
(生不做聲,有幾個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聽課老師先是笑聲一片,緊接著報以熱烈的掌聲)
竇桂梅:林沖的“囚徒”歷程是“希望”一點點破滅的歷程——做個順民的幻想在一點點破滅。林沖的一些委曲求全之舉絕不是可憐蟲似的懦弱,而是他寧為囚徒不做草寇的人生觀的外露。這種外露鑄就了林沖有別于魯智深、李逵等的獨特“氣質”。這個氣質在林沖身上最突出的表現之一,我認為就像金圣嘆所評,是他的“熬得住”,用現代人的話,就是“消極的高貴”。殊不知,這樣的描述恰是施耐庵的客觀之筆,他在寫一個好人如何地變成“強盜”,他在寫洶涌澎湃的大河入海前的“迂回平靜”,這是林沖的妥協嗎?非也。正是這種紳士氣節,才使得林沖打洪教頭時那樣從容而又節制。于是,林沖的形象由高大走向了高貴。
當張老師出示三種讀《水滸傳》的觀點,請一學生讀并發表意見的時候,學生紛紛舉手,沒想到張老師卻說:“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學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張老師說:“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你看,張老師的做法處處體現著“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學生這不做聲、不情愿,正是“留白”價值的體現:學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內心卻如即將噴發的熔巖。
有這樣一種觀點:對學生提出問題后,至少要等待3秒。好處是:可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減少卡殼現象,可增加學生的信心,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利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可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等。
然而這節課上,張老師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3秒的空白!這“空白”體現了教師“拿得住”的節制的風度!如同林沖的“打”一樣利落、瀟灑,是“高潮留白”的急流勇退——停下來,退出來,把“弄潮”與“沖浪”的激動讓給學生,留給未來。
(執教:張康橋;評析:竇桂梅;整理:莊廣正)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11
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板書后學生齊讀課題(齊讀2遍后發現學生讀音有問題。)
找學生讀,點評:“洪教頭”的“頭”讀輕聲)
1.師:什么是“教頭”?
生:很多人的師傅。
生:教別人武功的。
師:噢,就是無數教練。
2.師:通過預習,生字能讀準嗎?
出示:晝 劈 惱 睬 羞
踉蹌
指名齊讀。
師: “踉蹌”的意思,打開書快速看,在哪句話中?
指名學生讀,理解:還沒有站穩腳跟,差一點摔倒。[理解“踉蹌”時,鬧了很多笑話,會場上笑聲一片:
生:還沒有站穩腳跟。師:還差一點。生: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師:你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接著說,還差一點。如此又重復了4個學生,第5個學生終于“醒悟”:還差一點摔跤。這里學生將“還差一點”理解成還要在書上找答案。于老師若能說“還差一點就……”學生應能馬上反應過來。]
3.師: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多音字,若讀好了,就為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出示:兩人差人押著林沖來到柴進莊上。
乃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理解禁軍(保護皇上的軍隊。宋朝的正規軍)
眾人來到堂前空地上。
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師:這里還有個字很容易欺騙你的眼睛。果然學生讀成“拔草尋蛇”。]
生:連起來讀一讀。
師:把多音字讀準,生字認得。讀書不成問題。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讀書要像說話一樣自然。最后一個音不要高上去。[這班孩子大概動漫片看多了,整班一港臺腔,尾音上揚。全場又爆笑。]
師:范讀。
生:各自練讀。
師:句號要停頓。示范。語調要變化。
師:再請原來讀的同學讀,是不是有變化。
生:讀。
師:仍指第一名學生讀第二段。
師:誰讀下面一小節。
生:讀第三段。
師:“便去上首坐了。”理解“上首”:是尊貴的客人坐的。
生:接著讀。
師:沒有把林沖、洪教頭、柴進三人的語氣讀出來。三人身份、地位、經歷都不一樣。[師泛讀,在場的每一位入在欣賞一出話劇,不禁掌聲雷動]。
生: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讀得不錯,但“來來來”讀得不夠。[師范讀]
生:讀六自然段。
師:權且作為彩頭。
生:就算當作獎品。
師:誰來讀最難也最精彩的第7節?[學生將“喝”字讀成了第一聲,老師沒發現。師范讀。]
師:這一段應讀得快一些,緊張一些。
4.師:林沖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班長過來,我知道同學們怎么說?(悄悄地說給班長聽)你覺得林沖這個人怎么樣?
生:武藝高強、機智勇敢、謙虛、富有正義感、忍辱負重、懂禮貌有修養的人……
師:問班長我是不是這樣說。因為一眼就看出來了。三年級學生也會這么說。武藝超群是不是就是好漢,就是英雄?
師:深藏不露。這一眼也可以看出,不用思考。武藝高強,不到幾個回合就打敗洪教頭。
師:武藝高強,有禮貌,是好漢。但在林沖身上,他的為人、人品最可貴的、最非比常人的是什么?請大家再認真地默讀第三、四、七自然段。在字里行間找一找,想一想。靜下心來讀,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字。在寧靜中,在思考中。
生:默讀。
5.師:林沖說的一句話,他的一言一行,告訴我們他的為人怎樣?表現在他身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一邊讀一邊劃,作記號,做了,就會引起你的思考。讀書好習慣。
生:讀第三、四、七自然段。
師:林沖只是拿起棒來一掃。在他的為人處世中,性格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不是其他人所比,也非其他梁山好漢能比。一個字概括。我把這個字寫在手心里。[巡視時,與老師寫出同一字的,拉起幾個孩子的手說“知音”啊。]
生:忍
生:禮
生:寬
生:謙。
生:讓。
師:板書,讓是一種美德。大家看,一個讓字概括了林沖的為人和人品。
生:齊讀。
師:高度概括,但有好多種的讓。讀第一節的前六行,寫的是什么讓?[板書:躬身施禮、起身讓座]
生:禮讓。
師:下面又是一種“讓”,這是一種什么讓。試想一下,洪教頭把林沖罵得狗血淋頭,他還說“不敢,不敢”,這四個字可不那么好說的啊。換作是魯智深、武松,會怎么樣?[板書:不敢 不敢]
生:忍讓。
師:這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忍”字怎么寫?心上插著一把鋒利的刀啊。忍讓需要人的高修養。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看洪教頭氣勢洶洶,賣弄自己。大叫“來來來”。林沖“只好”了,劃出來,從“請教了”三個字當中,從“只好”這一詞當中,這又是一種什么讓?[板書:只好 請教了]
生:謙讓。
師:謙讓,這又是什么胸懷。剛才被罵得狗血噴頭。他牢記一個字,做人要讓。
生:讀第七自然段。
師:讀得好。注意這個字,我把它寫下來。“掃”。
生:讀。
師:林沖見洪教頭腳步已亂,沒有劈頭蓋臉地打,而是掃。看插圖。
師:“掃”字寫出了打的力量怎樣?
生:輕輕地打。
師:是林沖的棒是貼著地面掃過去。從“掃”字當中,你又能看出林沖這是什么讓?有同學能說好它嗎?
[沒有急于將答案告知,而是引領學生步步深入,披文入境。]
生:再讀。
師:這又是什么讓?舉手告訴大家都在思考。
師:后退一步天地寬。這是什么讓?
生:寬讓。
師:太好了!林沖的為人中,最突出的是一個讓。這才是真男子、真英雄、真好漢小說是寫人的,因此我們要讀懂小說中的人。
6.出示: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讓是一種美德,讓是一種胸懷,讓是一種境界。林沖作為80萬禁軍教頭,他真的是一個英雄,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人品高尚,讓人稱道,流傳至今。小說是寫人的,讀小說就要讀人。看一看洪教頭吧。洪教頭是壞人嗎?說話要有根據。
生:他不是壞人。
師:哪兒看出。
生:柴大官人的師父。
師:還從哪兒看出?
生:從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寫了“滿面羞愧,灰溜溜地走開了”。
師:尚有羞恥之心,不是壞人。一個人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真因為林沖如此禮讓、謙讓、忍讓、寬讓,洪教頭才會羞愧。洪教頭再回去的路上會默默地說些什么呢?
生:交流。
[于老師當場獻唱京劇,送給敬愛的著名特級教師王蘭。會場上的掌聲熱烈而經久不息……]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12
一、 說教材
這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林沖遭刺配來到小旋風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武,幾招之內便使洪教頭敗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愧而去。
全文共八個自段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大段。即1節,寫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2至7節,詳寫林沖被迫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8節,寫洪教頭敗給了林沖,滿面羞愧而去。人物描寫細膩傳神,故事曲折動人,讀來引人入勝、美不勝收。根據大綱要求及學生認知水平,制訂本課教學目標要求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文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林沖和洪教頭二人的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地寫出了林沖的沉穩 與洪教頭的狂躁。
教學難點: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二、 說教法
1、根據第一教時“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等任務,我選擇“導學反饋法”進行教學,其步驟為“導向――導學――反饋”。導向: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引導他們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導學:強調學生的學習實踐。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開展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大組交流評議、書面練習等活動。反饋:是指在重點內容導學以后的相對集中的評價和分析。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反映出的正、反兩方面的情況及時給予點撥或示范,使學生的學習逐步到位,逐步深化。
2、本人根據第二教時“讀議全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復述課文”等任務,采用“四步導讀法”,把第一教時看作是“四步導讀”的第一步――初讀、感知內容。循著其思路接下去導學:細讀,品析詞句――精讀,揣摩寫法――熟讀,積累運用。
3、第三教時拓展延伸階段,我采用“自讀――積累”教學法:明確目標,課外自讀,交流檢查,摘錄積累。
三、 說學法
針對教材特點及學生特色,我在三節課中分別授給學生如下幾種學法:
1、利用工具書和學查“無字字典”讀懂讀順課文。
2、根據學習目標,分步逐漸深入讀書法。
3、廣泛閱讀,巧妙積累法,收集信息,豐富自己。
四、 說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先提出學習目標:掃除字詞障礙,讀懂讀順課文,給課文分段。采用“導學反饋法”引導學生自學探究。讀讀、劃劃、議議。為第二、三教時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打下扎實的基礎。(具體環節略)
第二教時,采用“四步導讀”法教學。具體環節如下:
1、復習鞏固,引入正題。
這一過程讓學生聽寫生字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給學生留下印象,為“細讀”做好準備。
2、細讀課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這過程指導學生抓住語言、動作描寫的有關語句,反復朗讀品味來把握人物特點。這里主要切忌提問太多、太碎、太雜。用一兩個問題統領整個學習過程,捕捉住學生的思維“焦點”。比如,可以讓學生圍繞“林沖的謙和忍讓及其他的武藝高強”去讀書探究,品析詞句。看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
3、精讀課文,揣摩寫法
這一過程主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美”,揣摩其絕妙的寫法。可以組織學生賞析精彩的語段并細細體味傳神之處。從中吸取習作“營養”。
4、熟讀好詞佳句,積累運用有機結合
這一過程主要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背下來,并交流說明原因,接著組織學生復述課文,復述課文借助第一教時研究的段落提綱。
第三教時,采用“自讀――積累”教學法。
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有關“水滸傳”方面的書,并要求每人要記牢一個精彩的小故事,或水滸人物的趣事。在課堂上進行講故事競賽。課內外密切結合,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13
一、導入 1、讀課題 2、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這個題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師在“棒打”二字上加點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話來概括得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原因) ,林沖棒打洪教頭,(結果) 。 4、同桌互相說說 5、把一篇課文概括成一句話,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思考:林沖和洪教頭分別是怎樣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畫畫,作好批注。 2、交流(可讀可說)誰?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讀好句子師相機板書 (1)洪教頭:自以為是(“洪不讓座”一句) (2)林沖:有禮貌(林“躬身施禮”一句)相機讓學生表演 (3)林沖:謙虛(“請教”一詞) (4)洪教頭:見錢眼開(使出渾身解數) (5)洪教頭:驕傲(挑釁) 出示“洪教頭跳起來說……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練習讀(驕傲的口氣) (6)林沖:忍讓 出示: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為……。”柴進說:“哦,你可別小瞧了他。” a、自由讀,體會人物的性格 b、指名讀,哪些詞語中體會洪教頭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 c、齊讀 為什么柴進說你可別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柴進說:“……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a、指名讀 b、男女生分角色讀 c、采訪:洪教頭、柴進分別是怎樣想的? d、從“八十萬禁軍教頭”上你還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 3、小結 4、品讀第七節 (1)自由讀文,看看林沖如何棒打洪教頭?(出示插圖)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讀4、5節 (3)指名讀4、5節,圈畫“脫了、拿、掂量、喝”等動詞 (4)讀7節(男女生個一位,老師三人賽讀) 讓學生打分并說說理由(評價) (5)創設情境: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對他們有什么話說?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課外延伸 介紹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楊志賣刀、魯智深倒拔楊柳、林沖雪夜上梁山”,讓學生課后進行閱讀 附板書: 林沖棒打洪教頭 有禮貌 自以為是 忍讓 見錢眼開 武藝高強 驕傲
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8
太倉市實驗小學 薛麗芬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沖棒打洪教頭,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練說、指名練說。(兩三生)
二、綜觀全文,整體把握:
林沖是怎樣的一個人?洪教頭又是怎樣的一個人?了解一個人物的特點,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自己讀讀課文,在人物的語言、動作下面圈圈、劃劃,同桌可以商量、討論,呆會兒交流。
你可以選擇一個人物來談談,你覺得洪教頭、林沖是怎樣的人?你從哪里體會到的?也可以兩個人對比著來談。
三、
1、出示: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傅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
出示: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你從中讀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書:謙虛有禮傲慢無禮
哪個同學把這幾句句子讀好?讀出洪教頭的特點。
2、哪個同學從洪教頭說的話中看出他的特點的來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你從洪教頭的話中體會到什么?怎么讀好它?態度傲慢,出言傷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洪教頭氣勢洶洶,逼人太甚。
3、你還從洪教頭哪些動作中體會到他的特點?
出示:脫、拿、耍、喝、敲、沖
從洪教頭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怎樣?狂妄自大、傲氣十足、急躁。
四、林沖是怎樣的人?
“躬身施禮、起身讓座”看出林沖謙虛有禮。
林沖連說“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讓。
出示:“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著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領。
五、林沖獲勝是課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讀第七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兩人比試的場面。
六、同學評議讀得怎樣?
七、你從林沖的“一橫”“一退”“一掃”打敗洪教頭中,體會到林沖的什么特點?
板書:深藏不露武藝高強
八、師生接讀第7小節:
洪教頭使了個什么招式?林沖還了個什么招式?洪教頭怎樣進攻?林沖怎樣應對?結果怎樣?林沖怎么進攻?結果怎樣?
九、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洪教頭滿面羞慚,自言自語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開了。
假如你是眾人中的一個看客,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頭,你會自言自語說什么?(四人小組說一說。選兩組上臺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讀全文。
十一、作業:講一講這個故事。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