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通用12篇)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1
竇桂梅:《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課眼是“打”。這“打”體現的是一生充滿矛盾的林沖的性格的縮影。作為教者,只有走到林沖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進而“打”出教學的風格。
設置沖突,激發需要,建構話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太規矩,沒有野性。再讀!(生齊讀,聲音響亮了許多)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生讀課題。很有味道)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生:寫了林沖,還有洪教頭、柴進。
生: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打架,還有柴進。
師:他們在打架,是通俗的說法,書上的說法是在比武。
生: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的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師: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
(許多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武藝高強。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特別謙虛,洪教頭要和他比武,他一直在推辭。
生:我認為林沖是好漢,因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
(師根據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謙虛、武藝高強、勇敢)
師:大家都這么認為?(生點頭)哦,是的,確實有許多人都這么看,不過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林沖是個謙虛、勇敢、武藝高強的人。
——許多人
說林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我是贊成的。但說他謙虛,我有不同看法。個人認為他是一個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謹慎的人。
——某專家
師:你認同哪一種看法?你認為林沖是怎樣的人?理由是什么?(個別學生舉手)好好讀讀書,我們會說得更周全,更深刻。
品味語言,誦讀感悟,讀出自己
師:自由讀課文,選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者你認為最重要的地方多讀讀,讀出你自己的情感,然后再想想林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自由讀課文,師個別指導。待讀書聲小了,師組織交流)
生:(讀)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師:琢磨琢磨,洪教頭的這句話該怎么讀?他在笑什么?讀出來。
(生自發練讀,然后指名讀,由于學生讀得極好,其他學生和聽課老師都發出了會心的笑)
師:這樣讀多有味啊!我們一起這樣讀一讀。(生齊讀課文)就這樣,我們再來練練柴進、林沖與洪教頭的這段對話。
(生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
師:你讀得真好!把洪教頭與林沖的不同性格讀出來了,尤其是這個“不敢,不敢”讀得好。我們一起再來讀讀。
(師生齊讀)
師:林沖是什么人啊?
生:八十萬禁軍教頭。
師:什么叫禁軍啊?
生:就是負責皇帝安全的。
生:不只是皇帝,是負責整個京城的安全的。
生:林沖可是禁軍的教頭,怎么連說“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現在是一個被流放的犯人,不能再惹是生非了,不能給柴大官人惹麻煩。
生:他會想,人家柴進好好招待我,我給柴進一個面子,不和洪教頭計較。
生:他是柴進家的教頭,我可要給他點面子。
師:是的,林沖說“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禍事,二是照顧柴進的面子。同學們說得真好。你覺得這林沖——
生:我覺得他特能忍。
師:如果你是林沖,如果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嘲笑你沒真功夫,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非常氣憤。
生:我會這樣說:“他*的,我非打死你不可!”(眾笑)
師:特殊的時候我們要用特殊的詞來表達情感。有一位著名作家寫過一本書,題目是《狗日的糧食》,來表達復雜的情感。這里這位同學用了“他*的”,說明實在是忍不住了。但林沖還是——
生:(齊)忍住了!
生:如果是我,我肯定當場就和他一較高下,非讓他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師:是啊!但林沖卻連說——
生:(齊讀)不敢,不敢。
師:林沖真能忍(板書:忍得住)。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對話。(生自由讀課文,非常投入)
竇桂梅:學生說林沖是一個很能忍的人,說得好!若非高俅殺人害命,置林沖于死地,林沖是不會上梁山的。沒有“把牢”家庭,沒有“把牢”事業,林沖受到的打擊可謂大矣!但是,發配路上,林沖仍在期望平安到達發配地,夠“忍”的了!當他的腳被“滾湯”泡得紅腫時,明知是董超、薛霸有意所為,可還是忍氣吞聲“自去倒在一邊”睡了……
“他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想?”教師沒有一處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巧妙地引導。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林沖所受之難一股腦兒告訴學生——通過一首詩、一篇演說、一個充滿真情催人淚下的故事、一段朗讀或錄音、錄像。然而,此時張老師的“兩引”無聲勝有聲,繞梁的余音正是把學生帶入詩書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無疑已成多余。
對林沖的“逆來順受”,也許有人認為他太“窩囊”,有失英雄的“水準” 。對其一味地退讓、委曲求全,果然有個學生來了一句“他*的”——你想啊,當學生情不自禁地、有“缺陷”地表達時,教師卻讓學生異口同聲地強調林沖——“忍住了”,從這么一個“忍” 字中,可以想象林沖“忍”的究竟是什么。但老師沒有告訴學生,也沒有追問。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徽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厚野的窗子。”所以,教師的這種“忍”,并不是對部分知識的舍棄,而是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去獲得“忍”以外的東西。教師如果明確告訴,念出大段旁白,學生就會感到緊張,體會不到學習的愉悅。
咀嚼比武,揣摩細節,讀懂好漢
師: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這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怎么又“棒打洪教頭”呢?為什么?
生:這是因為洪教頭一再相逼。
生:關鍵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在林沖心里柴進是最為重要的,后來棒打洪教頭,也是為了給柴進面子。
師:是的,一方面是洪教頭一再相逼,另一方面是柴進想看看二位教頭的真本事。林沖只好打了。
(出示精彩的“棒打”語段。生自由讀,然后指名讀,味兒不足)
師:好的,誰讀第1、2句?
(生讀)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師:你不惱恨林沖吧?(生點頭)可洪教頭十分惱恨林沖啊!(眾笑)請你再讀讀。(生再讀,較好)
師:(指著“把火燒天”)這個詞怎么讀?(生齊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洪教頭用足了勁,把棒高高舉起又狠狠地劈下,想一下打死林沖。
師:想象一下“撥草尋蛇”的招式。(指名讀這句話,生把“撥草尋蛇”讀得和“把火燒天”一樣很用力、很猛。師一邊學著學生的讀法,一邊很用力、很猛地做了一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這樣讀行嗎?(生哄堂大笑)
師:再練一練。(指名讀,生把“把火燒天”的兇險與“撥草尋蛇”的輕快讀了出來)
師:讀得好,這“撥草尋蛇”若打到洪教頭了會怎樣?
生:最多放倒而已。(眾笑)
師:林沖對招式有研究嗎?
生:當然有研究。(生若有所思,師示意他繼續說,并微笑著等待)這洪教頭想打死林沖,而林沖只想點到為止。
師:面對洪教頭的致命招式,林沖心里想什么?咱不說,讀出來,好嗎?
(自由讀,指名讀。生讀得很好)
師:你讀出了什么?又聽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林沖面對洪教頭非常輕松。他只是一橫,往后一退,棒子輕輕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了。
(師板書:一橫、一退、一掃)
生:林沖真是謙虛,有這么好的武功,開始還不愿意比試。
生:面對招招致命的洪教頭,林沖也不生氣。你想啊,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來就想打死我,能不氣人嗎?可林沖還是忍住了。
師:很有見地,你說呢?
生:盡管洪教頭招式毒辣,可林沖一邊打一邊可能在想,既不能打殘洪教頭但又要打贏。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狂躁,也魯莽。林沖呢,真能忍,還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是武藝高。如果他還活著,我真想拜他為師。(眾笑)
師:是的,林沖可真不容易。在洪教頭招招致命的情況下,林沖既要打贏又不能讓洪教頭受傷,既給足柴進面子又留有余地,真是難為人啊!誰再來讀讀這段話?(指名讀,生讀得非常傳神)讀得真好,除了激烈還多了一份沉穩,了不起。
竇桂梅:關于這“打”,文章寫得簡潔明了,教師講得“斬釘截鐵”。南宋山水畫家馬遠名作《寒江獨釣圖》,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漁翁坐在船上垂釣.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全是空白。雖如此,卻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意境。同理,教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理解作者、相信讀者。所以特意留下空白,讓學生去思考。
是的,林沖的這一打,打出的是自尊,打出的是實力。打敗了洪教頭之后,叛逆的“波瀾”在“忍氣吞聲”中一點點積聚力量!于是,林沖到了滄州后,陸虞侯一出現,便引起他的大怒:冤有頭,債有主,我林沖已經被你們逼得妻離子散、面刻金印,你們還不放過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郁積在英雄心里的怨氣,像山洪暴發一般,宣泄出來。你看他,把陸虞侯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進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里。此刻,想象著林沖打洪教頭的情景,讀著這些帶著“血性”的文字,非但沒有“血腥”的感覺,反倒覺得他血氣方剛!
回歸整體,拓展視野,追問好漢
師:你覺得林沖是謙虛還是謹慎?默讀瀏覽課文。
(過了一會兒,生紛紛舉手)
生:我覺得林沖是謹慎,他處處想的是怎么給別人面子,不惹是生非,并給自己留有余地。
生:我覺得是謙虛,他武藝高強且不露聲色,還連說“不敢,不敢”。
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他既謙虛又謹慎,既忍得住、想得透,又敢打。
師:是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表面看到的林沖的確謙虛,而進入內心發現他其實是謹慎。林沖,既謙虛也謹慎,武藝更是高強,所以我們覺得林沖是好漢!
生:(齊)是的。
師:可當我們學校的外教聽了這個故事后,關于好漢,他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出示有關語句,請一生讀)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林沖)本文轉載
我不喜歡林沖,他太謙虛、謹慎,不夠豪爽,不像好漢。我覺得洪教頭雖然魯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倒像好漢!
——美籍教師
在這三個人物中,我覺得柴進是好漢,他熱情好客、仗義疏財,頗有紳士風度。
——英籍教師
其實這三個人都是好漢,只不過性格不同罷了。
——中國教師
師:你贊成誰的觀點?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生:我贊成我們中國老師的說法。
生:我基本贊成美國老師的說法,林沖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
(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如果你是林沖的朋友,很難知道他哪句話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覺得洪教頭后來自己氣昏頭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說洪教頭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漢。
(眾笑)
師:你的意思是洪教頭心直口快、敢于挑戰,像好漢,對嗎?
生:(點頭)對。
生:我覺得林沖與柴進是好漢,而且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小旋風”柴進本來就是好漢,更何況他仗義疏財,而且好習槍棒、熱情好客。
師:你們的說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漢,好漢是仗義行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齊)是的。
師:可是對這些好漢,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師出示三種讀《水滸傳》的觀點,請一生讀)
寫眾多好漢被“逼”著殺人、搶劫、放火,正是《水滸傳》的精華所在,這些故事值得細細品讀。
——某專家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民間老話
《水滸傳》中殺人像砍西瓜一樣隨便,這樣的名著怎么能讀出一個民族的美麗心靈?
——某作家
(生紛紛舉手)
師:謝謝同學們,我知道很多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非常好,看不看《水滸傳》是你們的權利,但是,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師猶豫了一下)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
(生不做聲,有幾個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聽課老師先是笑聲一片,緊接著報以熱烈的掌聲)
竇桂梅:林沖的“囚徒”歷程是“希望”一點點破滅的歷程——做個順民的幻想在一點點破滅。林沖的一些委曲求全之舉絕不是可憐蟲似的懦弱,而是他寧為囚徒不做草寇的人生觀的外露。這種外露鑄就了林沖有別于魯智深、李逵等的獨特“氣質”。這個氣質在林沖身上最突出的表現之一,我認為就像金圣嘆所評,是他的“熬得住”,用現代人的話,就是“消極的高貴”。殊不知,這樣的描述恰是施耐庵的客觀之筆,他在寫一個好人如何地變成“強盜”,他在寫洶涌澎湃的大河入海前的“迂回平靜”,這是林沖的妥協嗎?非也。正是這種紳士氣節,才使得林沖打洪教頭時那樣從容而又節制。于是,林沖的形象由高大走向了高貴。
當張老師出示三種讀《水滸傳》的觀點,請一學生讀并發表意見的時候,學生紛紛舉手,沒想到張老師卻說:“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學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張老師說:“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你看,張老師的做法處處體現著“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學生這不做聲、不情愿,正是“留白”價值的體現:學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內心卻如即將噴發的熔巖。
有這樣一種觀點:對學生提出問題后,至少要等待3秒。好處是:可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減少卡殼現象,可增加學生的信心,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利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可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等。
然而這節課上,張老師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3秒的空白!這“空白”體現了教師“拿得住”的節制的風度!如同林沖的“打”一樣利落、瀟灑,是“高潮留白”的急流勇退——停下來,退出來,把“弄潮”與“沖浪”的激動讓給學生,留給未來。
(執教:張康橋;評析:竇桂梅;整理:莊廣正)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第八回(有些版本為第九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課文主要講述林沖發配滄州途中路過柴進的莊上,與洪教頭比武過招并打敗了他這件事。
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分為3段,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是故事的開始。寫林沖發配滄州途中,來到了柴進的莊上。第二、三自然段為第二段,是故事的發展。寫正當柴進設宴款待林沖之時,洪教頭來訪,自以為是的洪教頭認為林沖是個沒有真本事冒充武師的犯人,執意要跟他比試武功。第四至八自然段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描寫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精彩場面,最終林沖巧妙地擊中洪教頭的要害,打敗了他。本文的插圖與這一部分描寫相對應,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略林沖的英雄風貌。
文章語言明快洗練,敘事寫人,寥寥幾筆,繪聲繪色,神形畢肖。特別是生動地刻畫了林沖武藝高強、忠直淳樸的英雄形象和洪教頭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的個性特點。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嘆)所評:“水滸所敘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鮮明的個性特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引領學生走進《水滸傳》。
三、設計理念
通過本文學習,引導學生感受古典小說中語言的精妙,學會欣賞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豐富語言文字積累;引導學生通過挖掘課文重點詞句的內涵,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質特點,感受人物人格魅力;引導學生鉆研文本, 解讀文本的“魂”,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實踐和發展思維,為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服務。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感悟文中兩個主要人物林沖和洪教頭的鮮明的個性特點。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二>、品讀第七自然段。
1、個別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中的畫面。
3、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
4、指導學生改寫: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a、討論改寫的內容。
b、交流改寫的成果。
c、師生合作讀。
d、小結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5、引導體會“這是一場精彩的比武”,感受人物的鮮明的個性特點。
<三>,講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1、講讀第三自然段。
a、分析文中描寫洪教頭的語言文字。思考:洪教頭是個怎樣的人?
b、如果你是林沖,聽了洪教頭的話,你會怎么想?林沖真不敢嗎?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c、小結
2、講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a、默讀思考:初次交手,洪教頭忙于什么?林沖又做了什么?
b、匯報,交流。
分析:林沖叫了一聲:“我輸了!”輸了便是承認什么?林沖為什么要這樣說?
c、小結。
<四>總結全文,推介名著。
1、依據板書總結全文。
2、推介名著。
[板書設計]
23、林沖棒打洪教頭
精彩的武斗
謙遜 狂妄
機智 魯莽
沉著 急噪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3
1、閱讀課文填空。
(1)這篇文章選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三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從書后摘錄一個句子介紹《水滸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柴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林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洪教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自能拓展】
《水滸傳》為我們介紹了許多好漢,他們人人都有綽號,請你幫下面的綽號找主人。
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__
拼命三郎:________________
菜園子:________________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4
之一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沖棒打洪教頭,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練說、指名練說。(兩三生)
二、綜觀全文,整體把握:
林沖是怎樣的一個人?洪教頭又是怎樣的一個人?了解一個人物的特點,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自己讀讀課文,在人物的語言、動作下面圈圈、劃劃,同桌可以商量、討論,呆會兒交流。
你可以選擇一個人物來談談,你覺得洪教頭、林沖是怎樣的人?你從哪里體會到的?也可以兩個人對比著來談。
三、
1、出示: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傅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
出示: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你從中讀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書:謙虛有禮傲慢無禮
哪個同學把這幾句句子讀好?讀出洪教頭的特點。
2、哪個同學從洪教頭說的話中看出他的特點的來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你從洪教頭的話中體會到什么?怎么讀好它?態度傲慢,出言傷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洪教頭氣勢洶洶,逼人太甚。
3、你還從洪教頭哪些動作中體會到他的特點?
出示:脫、拿、耍、喝、敲、沖
從洪教頭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怎樣?狂妄自大、傲氣十足、急躁。
四、林沖是怎樣的人?
“躬身施禮、起身讓座”看出林沖謙虛有禮。
林沖連說“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讓。
出示:“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著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領。
五、林沖獲勝是課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讀第七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兩人比試的場面。
六、同學評議讀得怎樣?
七、你從林沖的“一橫”“一退”“一掃”打敗洪教頭中,體會到林沖的什么特點?
板書:深藏不露武藝高強
八、師生接讀第7小節:
洪教頭使了個什么招式?林沖還了個什么招式?洪教頭怎樣進攻?林沖怎樣應對?結果怎樣?林沖怎么進攻?結果怎樣?
九、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洪教頭滿面羞慚,自言自語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開了。
假如你是眾人中的一個看客,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頭,你會自言自語說什么?(四人小組說一說。選兩組上臺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讀全文。
十一、作業 :講一講這個故事。
附板書:
18、林沖棒打洪教頭
謙虛忍讓 傲慢無禮
沉穩 急躁
武藝高強 狂妄自大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文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林沖和洪教頭二人的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地寫出了林沖的沉穩與洪教頭的狂躁。
教學難點: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引入正題。
這一過程讓學生聽寫生字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給學生留下印象,為“細讀”做好準備。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 代著名小說《 》中的第九章回《 》改編而成的,原著作者為 ,書中人物個個特點鮮明。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主要人物林沖和洪教頭。
2、細讀課文,分析評價人物特點
這過程指導學生抓住語言、動作描寫的有關語句,反復朗讀品味來把握人物特點。這里主要切忌提問太多、太碎、太雜。用一兩個問題統領整個學習過程,捕捉住學生的思維“焦點”。比如,可以讓學生圍繞“林沖的謙和忍讓及其他的武藝高強”去讀書探究,品析詞句。看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以洪教頭的語言特點為例分析:
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
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
研究第7自然段。
若說打草驚蛇是一種疏忽,那么撥草尋蛇就是一種謹慎。林、洪二人短兵相接,容不得半點遲疑,應該用干脆、稍快的朗讀,一氣呵成完成朗讀,烘托出緊張激烈的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林沖的性格評價不能斷章取義。縱觀《水滸傳》,林沖不是單純的謙虛,而是帶有懦弱的特征。
補充合適的語匯資料,如:林沖棒捧打洪教頭——看破綻下手
3、精讀課文,揣摩寫法
這一過程主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美”,揣摩其絕妙的寫法。可以組織學生賞析精彩的語段并細細體味傳神之處。從中吸取習作“營養”。
4、熟讀好詞佳句,積累運用有機結合
這一過程主要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背下來,并交流說明原因,接著組織學生復述課文,復述課文借助第一教時研究的段落提綱。
故事的開始——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
故事的發展——林沖受到柴進厚待,接受洪教頭挑戰。
故事的高潮——林沖與洪教頭比武。(對話、動作、精彩場面)
故事的結局——洪教頭敗給林沖,滿面羞慚而去。
受古典書籍的啟發,我借助原著中的對聯,僅從本篇文章入手,列對聯為板書:
教學反思:
陳義鑫老師極具鼓勵性地指出這節課的三個優點:1、把握文章體裁特點,故事情節吸引人;2、借助人物言行舉止,探究人物內心世界;3、 師生配合默契,老師語言干脆。在特級老師的中肯指教后,我知道課要有自己的特點,不一定照搬已有的成功課例。比如對人物的分析,不可以斷章取義,而應該引 導學生懂得結合原著,全面而客觀地給予總結。例如:林沖懦弱的一面,不可以用“謙虛”概括;洪教頭的人物分析太長,時間分配失控;“洪教頭逞假威風”的板 書,值得推敲,畢竟他是有真本領的……
附板書:
真假英雄
林 洪
武 教
師 頭
深 狂
藏 妄
不 自
露 大
乃 逞
真 假
功 威
夫 風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第3節,第7節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措施
教學重難點: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初步培養學生喜愛古典文學的興趣。
突破措施:
1.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并使朗讀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2.借助多媒體課件。
3.課內教材與課外教材相結合,開拓視野,輔助教學。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林沖棒打洪教頭》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預習內容(大屏幕顯示)
(一)讀一讀,再抄寫
槍棒 款待 衣裳 理睬 依草附木
推辭 較量 白晝 羞慚 措手不及
(二)填空:
《林沖棒打洪教頭》節選自 (朝代) (誰)寫的長篇小說 。課文主要寫了 發配 途中路過
的莊上,與 比武過招并打敗了他。
(三)對于課文你在預習中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收獲,請寫在下面(先在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提出來,在班上解決。)
《林沖棒打洪教頭》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第3節,第7節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大屏幕顯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思考:林沖和洪教頭分別是怎樣的人?
2.默讀課文,說一說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在地。
3.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能夠復述課文。
4.課本劇表演。
三、深入探究
你對《水滸傳》了解多少?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檢測(大屏幕顯示)
一、《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中有不少較難理解的詞語。請寫出下面詞語的意思。
發配:
躬身施禮:
權且:
何故厚待:
乃是:
二、讀句子,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
(1)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
(2)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3)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
三、聽寫
依草附木、撥草尋蛇、滿面羞慚、殺雞宰羊、劈頭打來、流配、惱恨、踉蹌、廳堂、理睬
布置作業
1.向好友或者家人復述課文。
2.讀《水滸傳》中自己感興趣的章回。
板書設計
林沖棒打洪教頭
有禮貌 自以為是
忍讓 見錢眼開
武藝高強 驕傲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7
一、說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語言文字的閱讀、感悟,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說人物:
(一)洪教頭:
1、出示: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傅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
出示: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你從中讀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書:謙虛有禮傲慢無禮
哪個同學把這幾句句子讀好?讀出洪教頭的特點。
2、哪個同學從洪教頭說的話中看出他的特點的來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冒稱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你從洪教頭的話中體會到什么?怎么讀好它?態度傲慢,出言傷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洪教頭氣勢洶洶,逼人太甚。
3、你還從洪教頭哪些動作中體會到他的特點?
出示:脫、拿、耍、喝、敲、沖
從洪教頭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怎樣?狂妄自大、傲氣十足、急躁。
洪教頭是一個驕傲,還心胸狹窄的人,“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便竟上首坐了。”我覺得洪教頭是個自不量力的人。 “洪教頭向柴進問道……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尋思……全不理睬。”從這看出林沖很謙虛,但是洪教頭擺出一付唯我獨尊的樣子,對林沖全不理睬……“洪教頭惱恨林沖……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從這里可以看出洪教頭不但想贏了林沖,顯顯自己的本事,還想贏得那錠銀子。見錢眼開,見利忘義,小肚雞腸。 “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便越發要跟他交手。”這句話看出來洪教頭以為他不會槍棒,就越是要跟人家較勁。洪教頭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就越發要跟他交手。”因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洪教頭才是一個柴大官人的師父,就看不起林沖,他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厲害的人多著呢!
(二)說林沖
“躬身施禮、起身讓座”看出林沖謙虛有禮。
林沖連說“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讓。
出示:“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著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領。
從林沖的“一橫”“一退”“一掃”打敗洪教頭中,體會到林沖的什么特點?
板書:深藏不露武藝高強
“把火燒天”是把棒高高舉起,棒朝著天。他這種招式一擺,必然露出了破綻——腳露出來了。林沖“撥草尋蛇”打他的腳,這就是林沖的聰明機智。對不對?(生齊答:對)給他掌聲!(生鼓掌)林沖是機智的,我看這位女孩也很機智,你也是機智的女孩,說得好。還有不同的嗎?
林沖是一個心胸廣闊的人。 “林沖尋思……洪教頭也不相讓。”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雖然洪教頭心胸狹窄,對林沖不理不睬的,但林沖絲毫沒有和他斤斤計較。林沖是一個勇敢的人。
第七段中的“洪教頭跳起來大叫:來!來!來!”這兩句可以看出,那樣氣勢洶洶,那樣仗勢嚇人,但是林沖沒有害怕,仍然沉著應戰,這就看出他——非常勇敢。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從“林沖尋思……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一棒落空……又舉起了棒。”林沖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從這幾句話感覺到林沖善于觀察,能夠很快地捕捉對方的破綻。這是一個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的人。林沖還是一個鎮定自若的人。“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從這幾句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他更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洪教頭使出了渾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頭打來,如果這一棒打在林沖的頭上,會置人于死地。林沖僅僅打了一下洪教頭的小腿骨,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點到為止。“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三、說語言訓練點
(一)開頭:( )林沖棒打( )洪教頭
(二)結尾:
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洪教頭滿面羞慚,自言自語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開了。
假如你是眾人中的一個看客,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頭,你會自言自語說什么?(四人小組說一說。選兩組上臺演一演)
四、說板書
( )林沖棒打( )洪教頭
謙虛忍讓 傲慢無禮
沉穩 急躁
武藝高強 狂妄自大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8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了解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難點)
3、在閱讀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男生再讀。
2、從課題我們就知道,課文主要寫了哪兩個人物?
3、出示課文插圖,你能認出哪個是林沖,哪個是洪教頭嗎?說說你的理由。
4、那氣勢洶洶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在地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細細品味
1、林沖、洪教頭,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怎么會相遇的呢?
(簡要概括1、2小節的意思。)
2、他倆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柴進莊上,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畫出描寫林沖的句子,用“﹏”畫出描寫洪教頭的句子,想一想:這時的林沖和洪教頭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洪教頭(傲慢無禮,目中無人)
①“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為什么要把頭巾歪戴?)是啊!名著就是名著,一句話甚至一個詞,就能把人的形象、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
②“洪教頭全不理睬”
“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試想:洪教頭與林沖無怨無仇,他為什么表現得如此無禮?
a、他自認為是柴進的老師,況且又在柴進的莊上,他覺得很了不起。
b、他看見柴進今天如此厚待一個犯人,心里很是嫉妒。
過渡:從洪教頭的話中,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這一點。
③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他的意思是什么?他的話語中充斥著_______)
④洪教頭冷笑了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
a、你先冷笑兩聲,想一想這種笑里包含著什么?
b、帶著感情讀一讀這句話。
⑤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是真教頭。”
a、洪教頭為什么要跳起來?
(柴進一再地幫林沖說話,況且一個戴著木枷的犯人,洪教頭說什么也不相信林沖會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b、正是因為不服氣又妒忌,所以洪教頭___________。(讀這句話突出“偏”、“敢”)
(2)林沖(謙讓、彬彬有禮)
①“林沖尋思……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
“連忙”說明什么?(速度快)“躬身”是什么樣子?(彎下腰來)
從這兩個詞你看出了什么?
②林沖起身讓座
(“上首”一般是給什么樣的人坐的?林沖把這最好的位置讓給了洪教頭,說明了什么?)③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a、洪教頭兩次強調林沖是犯人,說他不是真教頭,對他如此出言不遜,傲慢無禮,如果換作是武松、李逵、魯智深會怎樣呢?那林沖呢,當洪教頭向他挑釁時,他___________。
b、林沖真的不敢嗎?你怎么知道的。從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c、林沖心里在想什么?
過渡: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那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怎么又棒打洪教頭了呢?
(柴進的要求,洪教頭的逼迫)
(3)洪教頭又是怎么逼迫他的?
過渡:這個洪教頭呀,人家林沖是真人不露相,人家是含蓄,人家是深藏不露,可他倒得寸進尺,還真以為林沖沒本事,硬是要拿出點歷害讓林沖瞧瞧什么才是真教頭。
3、默讀課文4、5自然段,想一想,你又讀出了怎樣的洪教頭。
(1)“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
①這句話里有幾個動詞?從這一系列的動詞中可以看出什么?
②他為什么要獨自耍了一陣?直接打不就行了嗎?
師:這叫虛張聲勢,耍一點自己的威風,滅一點別人的斗志,林沖,你看看我身上的肌肉,再看看我手里的這根棒,你敢來嗎?來,我喝一聲嚇死你。誰來喝一喝。
出示“然后喝道,來!來!”
(提示:“來”字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洪教頭的傲氣、狂妄。)
(2)“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
①洪教頭恨什么?
a、他原本只是想嚇唬嚇唬林沖,給他一個下馬威,沒想到他還來真的了。
b、林沖剛剛還說“不敢,不敢”,現在又要和自己比武,他的話前后矛盾,洪教頭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②他恨啊,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這兒的“吞”能不能改為“吃”?為什么?
a、吞是不細嚼慢咽,一下子進肚子,比如“囫圇吞棗”、“餓虎吞羊”、氣吞山河“、”狼吞虎咽“。
b、林沖一個大活人他吞得下去嗎?為什么這么寫?
③于是他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為了顯示________。
④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洪教頭?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3)林沖真的想和他比武嗎?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他也很無奈啊!誰叫這洪教頭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呢?)
過渡:這哪像林沖棒打洪教頭啊!我看分明有點洪教頭棒打林沖的感覺啊!那洪教頭最終有沒有打贏這場比賽呢?(沒有)
3、那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在地呢?默讀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洪教頭心情太急躁,自以為是,自不量力。
(1)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蠃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①洪教頭為什么惱恨林沖?
(聯系林沖縱身跳出圈外,叫了一聲:“我輸了!”
林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來思考)
林沖暗示比賽不公平,洪教頭覺得他在耍小聰明。
偏偏柴進又幫他開了枷,處處在幫林沖,要知道,洪教頭可是柴進的師父呀,胳膊肘往外拐啦!)
②洪教頭恨他,又想蠃他,所以他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a、他為什么用了渾身的功夫?除了想打敗林沖,還想(贏得這錠銀子)。可見洪教頭(很貪財)
b、“把火燒天”是一種怎樣的招式?(出示圖片)
c、那林沖呢?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撥草尋蛇”又是一種怎樣的招式?(出示圖片)
d、一個是“把火燒天”,一個是“撥草尋蛇”,這兩種不同的招式如果打在同一個人身上,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從中你看出了什么?
(2)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
①他連喊了三個“來”,比剛才又多了一個“來”,你看出了什么?剛才只是想嚇唬嚇唬林沖,現在是想一棒子把林沖給結果了,你能讀出這種殺氣嗎?
②這一棒如果打在林沖的頭上,會怎么樣?
過渡:洪教頭要置林沖于死地啊!看來他對林沖已經是恨之入骨了。同學們你們可能有所不知,洪教頭可是位出了名的打假英雄,但今天這一棒他卻打在了真人頭上,注定他的美夢要徹底破滅了。
(3)我們看,林沖就這么輕輕地掄起棒一掃,洪教頭就“撲”的一聲倒在了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①從“一掃”你看出了什么?為什么不是狠狠地一打?如果換作是武松,魯智深、李逵,會對他這么客氣嗎?林沖在想什么?
②林沖就用了三個“一”,就輕而易舉地打倒了洪教頭,你能找到嗎?(一橫、一退、一掃)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林沖武藝高強)
(4)眾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起來。
①這是怎么樣的情景?指名學生讀第7自然段。
②想不想看一看這精彩的一幕?(播放二人比武視頻)激烈嗎?齊讀第7自然段,讓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
③想想圍觀的人會說些什么?
有的說_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____,還有的說_______________。
(5)我們再來看看洪教頭,他畢竟不是十惡不教的壞人,他也知道羞恥,看著周圍每一個人都在笑自己,只得灰溜溜地走開了。你看他是挺著胸脯,傲氣十足地走進來,現在卻是如此狼狽地離開。我想這一路上,他一定想了許多,他會想些什么?
(6)同學們,洪教真的就那么不堪一擊嗎?試想:柴進會請一個平庸之輩來做自己的師父嗎?洪教頭究竟輸給了誰?(自己)師:是啊!人最大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7)那你覺得做人要做怎樣的人呢?(謙虛)
“滿招損,謙受益”,即使你有再大的本領也不要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記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課外延伸,推薦書籍
1、林沖棒打洪教頭后又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讀一讀《林沖風雪山神廟》,你又會讀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林沖。
2、《水滸傳》中還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同學們課后有時間可以去讀一讀。綜合實踐課上我們將舉行“水滸故事擂臺賽”。到時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學習本課6個生字,聯系句子“發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通過對人物對話、動作、外表等描寫的朗讀品位,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3、能抓住課文的梗概,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2、利用收集的資料,了解課文中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
3、初步掌握課文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概括人物個性特點的寫作方法,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4、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展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初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2、通過本課課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課外閱讀的熱潮。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學會概括人物個性特點,以體會林沖“忍”的性格特點為重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難點:通過本課課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掀起課外閱讀的熱潮。(班級學生實際)
課前準備:了解水滸人物,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資料,收看《水滸傳》影視片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激發興趣,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并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的精讀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鋪墊。
一、激發情感、初讀故
1、背景音樂:《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導入。“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一曲《好漢歌》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讓同學們了解了《水滸》,喜愛上了《水滸》。當聽到那鏗鏘有力的歌聲時,我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一個個英雄的身影便活脫脫地展現在眼前。
2、《水滸傳》與《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合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你讀過《水滸傳》這部名著嗎?展示并說說你對《水滸傳》的了解。
3、指導初讀:現在就讓我們讀一讀根據《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改編而成的一篇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看一看這一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順序。
1、自讀思考: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2、試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自己練習——小組合作練說——再次仿照,人人練說:《林沖棒打洪教頭》說的是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途中來到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試,幾招之內便使洪教頭敗于棒下,最后讓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學生善于傾聽,做到用詞簡煉。師隨機板書:“發配、偶遇、挑釁、敗于”)
3、再讀課文,聯系題目,想一想課文重點應該寫什么?(寫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這經過應寫清楚兩個人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結果怎樣。)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詳細地敘述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
4、分段:
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交代了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詳細地敘述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經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把它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第二、三自然段,寫了洪教頭席間向林沖挑戰。第二層是第四、五自然段,寫了二人初次交手。第三層是第六、七自然段,寫林沖與洪教頭再次交手,林沖獲勝。
第八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寫洪教頭敗給了林沖,滿面羞愧而去。
5、再讀體會。讀了幾遍課文,林沖和洪教頭這兩個人物形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釋疑激趣。同學們,在這精彩的故事中,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從整體入手,學生自定學習目標,進一步激發閱讀的積極性。)
四、書面作業:1、習字冊;2、收集資料。
第二課時
目標:通過朗讀品味,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一、再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再讀。請我們班的好漢讀一讀。生讀課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把這些聯系起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柴進款待林沖的情景以及在柴進的要求與洪教頭逼迫下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經過。)
3、你認為誰是好漢?為什么?從課題可以看出,課文重點寫了哪兩個人物?
二、朗讀品味,體會個性特點
1、林沖棒打洪教頭?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課文又是通過哪些語句來表現的?自讀課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生細讀,討論。
2、匯報:( )的林沖
——武藝高強。“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使出了自己渾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頭打來,如果這一棒打在林沖的頭上,會把林沖怎么樣?置人于死地呀。而林沖只是把棍一橫,沒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僅僅打了一下洪教頭的小腿骨,沒有打在人家要害,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點到為止。
理解“禁軍”,保衛皇帝的部隊——御林軍,也叫禁軍,最精銳的部隊,人人武功高強。林沖是這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武功十分了得!可洪教頭沒有見過大世面,他自認為是柴進的師父,自認為自己有點本事,就誰也不放在眼里了,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機智。“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還有第七段中“洪教頭一棒落空……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頭用的是把火燒天的招式,是從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腳提起來,而林沖用的是撥草尋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來的腳上。請學生上臺,分別表演“把火燒天”“撥草尋蛇”的招式。“把火燒天”是把棒高高舉起,棒朝著天。這種招式一擺,必然露出了破綻——腳露出來了。林沖“撥草尋蛇”打他的腳,這就是林沖的聰明機智。
——勇敢。第七段中的“洪教頭跳起來大叫:來!來!來!”這兩句可以看出,林沖非常勇敢。因為洪教頭挑戰,那樣氣勢洶洶,那樣仗勢嚇人,那樣的大喊大叫,而林沖卻并沒有害怕,仍然沉著應戰,接受了洪教頭的招數。
——鎮定自若。“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從這幾句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謙虛。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心胸廣闊。第三段中的兩句話,“林沖尋思……洪教頭也不相讓。”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雖然洪教頭心胸狹窄,這樣傲慢,對林沖不理不睬的,但林沖絲毫沒有和他斤斤計較。
——善于思考、善于觀察。“林沖尋思……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是柴大官人的師父,所以林沖對他非常尊敬,有禮貌。從這兒看出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因為“洪教頭一棒落空……又舉起了棒。”林沖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從這幾句話感覺到林沖善于觀察,能夠很快地捕捉對方的破綻。
3、另一個人物,誰?再讀第七段。( )的洪教頭。
——心胸狹窄、傲慢狂妄。“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等詞語看出;“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就越發要跟他交手。”因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洪教頭才是一個柴大官人的師父,就看不起林沖,他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厲害的人多著呢!
——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偏不信”?就是故意的。
——驕傲蠻橫。品讀洪教頭說的三句話。先讓學生知道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對柴進說這樣的話,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貶低林沖;接著把這三句話連起來,體會洪教頭的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品味,在讀中體會洪教頭的為人。
4、洪教頭“來來來”,前面說“來來”,多了一個“來”,你體會到什么?
洪教頭盛氣凌人,急不可待,林沖只是“一橫”、“一退”、“一掃”便輕松獲勝。
林沖只是一掃,而不是像洪教頭那樣氣勢洶洶,窮兇極惡,要將人置于死地似的窮追猛打。他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面對洪教頭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林沖的表現如何?這說明什么?比較作者對林沖、洪教頭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5、小結: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刻畫細膩,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寫出了人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辨認出這是林沖,那是洪教頭。
其次,作者在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大量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找找人物的對比描寫。
看,第三自然段中林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一個謙讓,一個傲慢;一個有禮,一個無禮,非常鮮明。這樣把兩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放在一起來描寫,以形成鮮明對比的表達方法,就叫對比描寫。
6、課文第一段,記敘了林沖與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相遇。作者在敘述時,洪教頭和林沖的表現又一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驕傲蠻橫、步步緊逼,一個是謙虛平和、一再退讓。在描寫時,突出了對洪教頭語言的刻畫,寫林沖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順應了學生的問題,但是又提出引導學生深究的問題。)
7、指導朗讀。鮮明的對比,在比較中凸現人物的性格。寫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書,我們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賞讀賞讀。你們先練一練,讀的時候,要把林沖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要把洪教頭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練好以后,我請你來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各推薦一個朗讀最佳的讀第七節。
8、棒打的結果怎樣?這就是故事的結局。生齊讀第八節。
9、復述第七段故事。對照板書,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有條理的復述課文,小組說——推薦說——評說,要求用上文后的詞語。
三、回顧全文、升華主題:
1、看錄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片斷。
2、看黑板,讀課題,題目分明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讀了全文,好像是洪教頭要棒打林沖,處處挑釁林沖,要跟林沖打,要和林沖比,林沖一讓再讓,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點到為止。洪教頭只能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了。你們說,究竟誰才是真好漢?(在黑板上“好漢”一詞的后面打上“?”)
3、好漢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謙虛、機智、心胸廣闊、善于思考、鎮定自若、武藝高強。)
四、課外拓展、推薦書籍
1、林沖棒打洪教頭以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提供片段《林沖風雪山神廟》,讀一讀。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漢人物,利用課余時間去讀一讀《水滸傳》吧,把你覺得最喜歡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我們也了也來共同感受一下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鞏固練習。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感知林沖和洪教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3.初步引導學生體會古典名著的藝術魅力,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感悟,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人物的個性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準備:閱讀《水滸傳》、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猜謎激趣(圍繞名著逐題出示):
1.性格潑辣,南方人俗稱“辣子”,模樣標致,言談潑辣,言語爽快,心眼兒也多,在賈府衰敗時病逝。(王熙鳳)
2.“分開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還去吃人;我往高老莊,看看我渾家。將白馬賣了,與師父買個壽器送終。” (豬八戒)
3.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形容如怪族,行步如飛仙。夜靜穿墻過,更深繞屋懸,偷營高手客,此乃 (時遷)
4.“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過有大蟲!你休說這般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 (武松)
5.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請看老師寫課題。
2.誰愿意讀課題?(指名讀 齊讀)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兩位人物。一個是——?另一個是——?這兩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簡單說說一、二自然段內容)
3.師:這一坐坐可不要緊,就引出了一段棒打的故事!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呢?
【設計意圖】以探究性的語氣引導學生快速走進文本,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兒童這樣一種內心狀態——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為精讀感悟任務做很好的鋪墊。
二:朗讀品味、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品讀文字,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1.讀一讀文中具體描寫林沖、洪教頭酒桌相遇和比武的部分,想一想林沖、洪教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圈畫相關詞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2.小組內相互交流,學會分享
(一):品讀第三自然段:
分析洪教頭:
1.師:誰來讀這段?(指讀) 林、洪二人在酒桌上相見,這飯吃得如何?(尷尬)是誰破壞了吃飯的興趣?(洪教頭)
2.那么,洪教頭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從哪可以看出來?(生抓關鍵詞,說洪教頭個性,讀相關語句)
(1)粗俗
生讀“挺著……頭巾”(指導抓關鍵詞品讀) 師:誰來學學洪教頭走路。你看到一個怎樣的洪教頭? 板書:粗俗
(2)無禮、傲慢
生讀“全不理睬” 師:真是沒把人放在眼里!生讀“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師:什么樣的位置叫“上首”?(尊貴的人坐的位置)洪教頭只是這一次坐上首?(他一貫如此) 板書:傲慢無禮
(3)心胸狹窄
生讀“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師:你如何理解“厚待”(好酒好肉 非常尊敬他)師:可見柴大官人很愛才,在這以前柴大官人都是厚待誰?(洪教頭)。可是今天,他一見這情景,立即氣勢洶洶地問:“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多指幾生說),此人——板書:心胸狹窄
(4)氣勢洶洶
生讀“冷笑了兩聲……” 師:同學們冷笑兩聲給我聽聽?(生冷笑)帶著冷笑自讀洪教頭所說的話(生自讀、接讀)這樣讀多有味兒!齊讀。
(5)暴躁
生讀“洪教頭跳起來說……” 師:說就說唄!還跳起來!那是什么樣的情景?快讀讀,感受一下。(生自讀)師:看到這句話,我仿佛聽到了“啪”的一聲,是什么聲音?(生:拍桌子的聲音)帶上你的動作,讀好這一句!師領:洪教頭跳起來說——
3.師:好個咄咄逼人的洪教頭!齊讀這三處描寫!
a“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b“冷笑了兩聲……”
c“洪教頭跳起來說……”
過渡:面對咄咄逼人的洪教頭,林沖又是怎樣說的?“不敢……不敢”(多指幾生說)
分析林沖:
師:林沖何許人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讀好柴進的介紹詞從這句,你覺得林沖是什么樣的人? 板書:武藝高強
1.這位武藝高強八十萬禁軍教頭面對……的洪教頭,為何連說“不敢不敢”?他心里想什么?(不想惹事 給柴進面子) 師板書:謹慎
2.如果你是林沖,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笑話你沒真功夫,你會怎樣想?(生:)會怎樣說?(生:)會怎樣做?(生) 師:大家都沒忍住!
3.你忍不住,可林沖卻能——忍住!板書:忍
4.師:讓我們拿起書來,分角色讀好這段精彩的文字!
過渡:林沖想了這么多,忍了這么久,連說“不敢不敢”,后來為什么又只好拾起了棒?(生:逼人太甚)
(二)品讀4——6自然段
1.出示:洪教頭先脫了……請教了。
洪教頭恨不得……沖向林沖。戰了四五個回合……我輸了。
2.指讀:這兩處描寫,你又有什么新發現?自己讀一讀。
3.生交流:
(第一句:洪教頭耍威風、裝模做樣、虛張聲勢;第二句:洪教頭爭強好勝、奪銀心切)
4.師:對于林沖的語言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生:林沖無可奈何,委婉提出開枷鎖的要求)
5.分內容齊讀這兩處內容(一半讀寫洪的句子,另一半讀寫林的句子)
師過渡:林沖面對這位狂言惡語、無端挑釁的洪教頭。先躬身施禮,是一忍;起身讓座,是二忍;不敢不敢是三忍;只只好拿起棒,是四忍;不打認輸,是五忍!到最后,好漢實在是——忍無可忍!該出手時——就出手!請大家拿起書,大聲讀課文第七自然段!(配上《好漢歌》的伴奏曲)
(三)品讀第七自然段
師:當25兩重的大銀出現在洪教頭面前,這場比武就更有看頭了!
1.指讀前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什么叫“把火燒天”?洪教頭心里會想些什么?(打死你 得銀子 得面子)
3.師:看到銀子,洪教頭的血都要沸騰起來了,此人—— (板書:貪財)面對這招“把火燒天”,林沖快速把棒—— 板書:一橫,使出個“撥草尋蛇”的招式。
4.師:從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林很聰明 善于尋找機會)指導學生擺動作感受。
5.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洪教頭這時——(指讀)
6.從洪教頭的動作、語言,你又發現什么?(氣急敗壞)
a林沖如何回手?(一退)板書。林沖一退有何用意?
b自己讀好這句話(自由讀、齊讀體會)
7.精彩還在繼續!指讀下兩句。生交流讀書感悟:
8.林沖看出破綻,出手的時候到了!齊讀—— 這又是怎樣的林沖?(沉穩、機智)
9.面對氣勢洶洶、腳步已亂的洪教頭,林沖只是掄起一棒——(生接:一掃)板書。此時,林沖心里想什么?再讀這句話。
師過渡:林沖這簡單的三招“一橫、一退、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正應了那句老話“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10.第七節表演與讀書并進:兩位同學扮演洪、林,將人物的動作、語言表現出來,其余同學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林沖是一個怎樣的人”、“洪教頭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主學習,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入手,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林沖和洪教頭個性特點,然后引導細品課文,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挖掘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與此同時,適當點撥,激發學生閱讀、思辨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教師也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學生的引領、指導作用,始終都圍繞著“林沖和洪教頭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這根準繩。
三、拓展文本,回歸主旨
面對眾人哈哈大笑,洪教頭是——(生接讀)
1.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洪教頭的內心世界。他灰溜溜地走在路上,會想些什么呢?
2.生寫話。交流。
3.了解兩位人物性格特征,老師想送給他們一幅對聯,出示:
做人和為貴 處事善領先 (師鼓勵學生加橫批:和善至上)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朗讀中解讀人性。什么樣的文章,什么樣的角色,就讀出什么樣的味道。尊重學生對洪教頭的猜想,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質特點。從古典文學中生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課外拓展延伸
1.《水滸傳》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好漢,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這樣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去品讀人物個性,結識更多好漢!
2.關于名著,老師只送你們一句話。(出示:好書要品 用心去品)。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水滸傳》這部名著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教給孩子感悟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也為寫人的習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11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2、太規矩了,英雄氣概不夠,再讀一次。(生再次讀課題)
3、嗯,很英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和誰?你認為林沖是什么樣的人?洪教頭呢?(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林沖:謙虛有禮
洪教頭:傲慢無禮
4、同學們對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掌握得真好。希望這節課也能像上節課那樣,有出色的表現。
二、學習課文第三、四部分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到了林沖棒打洪教頭?(生答出是4—7自然段)林沖為何棒打洪教頭?如何打?結果怎樣?請你默讀課文4—7自然段,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洪教頭或林沖的特點的句子來讀一讀,在句子旁邊寫下批注,如果找不到,同桌之間可以商量、討論。
給時間學生自主讀書、體會。
2、交流、匯報
(1)剛才同學們都在認真地讀書,許多同學還在自己找出來的句子旁邊寫了批注,這種讀書方法非常好。通過剛才的讀書,你覺得洪教頭是個什么的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出示句子:☆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
①齊讀
②作者抓住了洪教頭的什么來寫?(抓住了洪教頭的語言、動作來寫)
③請你在文中標出描寫洪教頭的動作的詞語(脫、拿、掂量、耍、喝)
④洪教頭為什么要“脫衣裳”?他脫的目的是什么?請你打開課本p129頁,仔細看看課本的插圖,從插圖上看,洪教頭長得怎樣?(很強壯,肌肉很發達)那你現在明白洪教頭為什么要脫衣裳了嗎?他的目的就是——炫耀自己,想達到把林沖嚇倒的目的。
⑤你從洪教頭“拿起一條棒來掂量一番”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掂量”是什么意思?洪教頭單純是為了量棒的重量嗎?(不是,他在估計這棒是不是夠分量,能不能打倒林沖。)
⑥你看這洪教頭,先是脫了衣裳來炫耀自己,接著又掂量武器的重量,接下來他又“獨自耍了一陣”,他為什么要“耍”,他的目的又是什么?(想讓林沖知道他的厲害,希望林沖向他求饒)
⑦洪教頭真是擺足了架勢,希望林沖能知難而退,不敢再跟他比武,以達到他不戰而勝的目的,但林沖卻——沒有被嚇倒,這讓洪教頭感到很不爽,所以他“喝”道:“來!來!”這是屬于什么描寫?(語言)“喝”能不能換成“說”為什么?(“喝”是指突然間很大聲地喊,“說”就溫柔多了,)是啊,膽子小一點的人一定會被嚇倒了。那林沖被嚇倒了嗎?
⑧讀書時要表現洪教頭那種狂妄自大的個性應該怎樣讀?先自己練習,你認為要讀好這一句話應該要強調哪些詞語?誰來試試?
(3)相對于洪教頭的氣焰高漲,林沖就低調多了,請看:☆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
①請讀一讀這一句話,林沖是不是主動地去跟洪教頭比呢?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從“只好”這個詞看出林沖是迫不得已)從林沖的語言:“請教了”你看出了什么?(謙虛)
②是啊,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沉著、謙虛的林沖,不主動去招惹人,但也絕不怕惡人。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林沖的個性特點表現出來。
(4)除了這兩句,你還找到了哪一句?
(5)相機出示:☆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①請同學們齊讀這一片斷。
②這是林沖與洪教頭的比武中最為精彩的部分。請同學們認真默讀這一片斷,說說洪教頭和林沖各是怎樣打的?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洪教頭“舉起棒劈頭打來”“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洪教頭急于取勝,窮兇極惡,自不量力
林沖“往后一退”“掄起棒一掃”非常沉著,只是“一退、一掃”,說明了林沖不像洪教頭那樣氣勢洶洶,,要將人置于死地似的窮追猛打。他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是一個武功高強,心胸寬廣的人。
③比較作者對林沖、洪教頭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洪教頭盛氣凌人,急不可待,林沖只是“一橫”、“一退”、“一掃”便輕松獲勝。
④如果洪教頭那一棒真打中了,會是什么的后果?林沖為何“一掃”就能將洪教頭打倒?從中你看出了什么?
⑤洪教頭“來來來”,前面說“來來”,多了一個“來”,你體會到什么?
⑥請你帶著剛才的讀書體會,把這一片斷朗讀一次,誰先來?(評價)
⑧全班齊讀一次。
(6)看黑板,讀課題,題目分明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讀了全文,好像是洪教頭要棒打林沖,處處挑釁林沖,要跟林沖打,要和林沖比,林沖一讓再讓,最后決定不再讓,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點到為止。洪教頭落得了個什么樣的結局?(在眾人的哈哈在笑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了。)
師:你從“滿面羞慚”這個詞中讀懂了什么?
師:洪教頭滿以為自己會穩操勝券,最后卻落得如此的下場,些時,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7)文中還有一個人物,他對這次比武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他了沒有?那個人就是---柴進!讀一讀課文中描寫柴進的語句,說說你對柴進的看法。
三、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進一步認識了林沖的:謙虛有禮武功高強心胸寬廣
洪教頭的:傲慢無禮自不量力
2、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刻畫細膩,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寫出了人物的特點,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辨認出這是林沖,那是洪教頭。其次,作者在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大量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
四、能力拓展
讓們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給課文續一個結尾。(課件出示)
話說上次的比試,洪教頭失敗了,只好在眾人的大笑聲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直開了。假設洪教頭和林沖再次相遇,洪教頭會怎么說,怎么做呢?林沖又會怎么說怎么做?請你展開想像,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1、給時間學生寫。
2、展示學生的作品。
(1)集體讀學生的作品
(2)評:抓住了人物的那些方面來寫?從中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洪教頭?
《林沖棒打洪教頭》課堂實錄與評析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下節課復述課文打下基礎。
2、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感知林沖和洪教頭兩個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感知林沖、洪教頭兩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知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
一、簡聊《水滸傳》,激發學習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水滸傳》嗎?誰來簡單介紹一下
2、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改寫自《水滸傳》第八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多媒體出示課題,生齊讀
3、什么地方給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誰打誰?(林沖打洪教頭)師相機板書課題
4、請生對課題質疑
5、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讓我們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疏通讀音,理清故事脈絡,整體感知全文
1、生自由讀文
讀書要求:
(1)獨立朗讀,讀正確、讀流利。
(2)文章較長,速度可稍快一點。
(3)思考: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結果怎樣?
2、檢查自讀效果
(1)課件出示生字詞:
板塊一:
白晝 衣裳 銀錠 推辭 較量 踉蹌
押解 還招 灰溜溜 依草附木 騙吃騙喝
板塊二:
躬身施禮 縱身跳出 往后一退 掄棒一掃
全不理睬 氣勢洶洶 措手不及 滿面羞慚
a、指名讀,師生共同正音
注意:兩個多音字“解”“還”;一個輕聲“裳”;三個后鼻音“棒”“滄”“錠”;兩個三拼音節“騙”“掂”;一個平舌音“睬”;一個翹舌音“晝”。
b、齊讀、開火車讀
c、指名說說部分詞義,再齊讀
d、觀察三行詞語,發現了什么?
(第一行寫林沖的,第二行與洪教頭有關,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頭在比武前后的態度變化)
3、本文改寫自古典小說,語言風格上文白參雜,出示句子請生讀通,簡單理解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4-8段落寫了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精彩場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寫什么呢?
三、精讀課文,直入重點,品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1、學習第1自然段
師介紹林沖被押解到柴進莊上
2、學習第2、3自然段
a默讀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b指名交流,師相機點撥
c除了寫兩個主要人物外,文中柴進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歸納
(柴進的話和行為,反襯出林沖非同一般的社會影響力)
d總結寫法
正面描寫(語言、行動、神態、心理)
側面描寫(烘托、映襯作用)
e指導朗讀
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開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筆刻畫出這個比武場景的?比武過程中,我們又可以從中感受兩個人物的什么性格特點?
讓我們下節課再去細細地品味!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3、閱讀《水滸傳》中林沖和其他英雄好漢的故事
板書設計:
23 . 林沖棒打洪教頭
︱ ︱
︱ ︱
武藝高強 自以為是
謙卑忍讓 粗魯傲慢
教材分析:本文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課文,根據《水滸傳》的部分章節改寫而成,文章語言明快洗練,敘事寫人,寥寥幾筆,繪聲繪色,神形逼真。
學情分析:五年級上學期學生課外閱讀量增大,或多或少都接觸、聽說過《水滸傳》應會對本文比較感興趣,但作為十幾歲的孩子對兩個成年男子:林沖的忠直淳樸、內斂隱忍以及洪教頭的自以為是、跋扈囂張不見得可以理解透徹,需要教師多方加以引導。另外,對本文涉及到的一些背景知識也知道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