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通用12篇)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6
作者:劉穎
教材簡析:
課文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通過兩個具體的故事表現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程度。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聽課思考:
案例一:
《裝滿昆蟲的衣袋》中描寫法布爾珍愛小甲蟲的一個段落:法布爾高興極了。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在教學時,老師指導學生從“放進”、“包上”、“裝進”、“打算”和“欣賞”這些動詞中想象出法布爾不同的動作,再把動作連貫起來,再現法布爾捉小甲蟲的有趣情景。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老師以其生動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能再現出生動的畫面,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再現課文內容的習慣。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除了從插圖中感知事物,展開想象以外,另一條重要途徑就是通過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去感知形象畫面,展開想象。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更要重視借助課文內容,通過詞句再現畫面,教給學生想象的方法。再現,就是根據課文文字,在頭腦中勾畫出所描繪的有關人物、事件、情景等。它是學生想象能力發展的表現。
案例二:
課文中講了法布爾的這樣一個故事:法布爾三天前發現了一種會唱歌的蟲子,他花了三天的時間在田野里尋找,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它的名字叫紡織娘。在父母因為找不著法布爾而萬分焦急的時候,法布爾突然大叫“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學生讀出了法布爾油然而生的喜悅,“媽媽,我在這兒呢!”一聲一聲,動情不已。課文中還有一個故事,講法布爾為了逮一只飛行速度相當快的小甲蟲,動作簡直比小甲蟲還要敏捷。老師請了一位平時行動敏捷的學生來讀這段話,學生聯系自己的個性特點,讀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得興趣盎然。當法布爾帶著滿滿兩口袋寶貝甜滋滋的回家時,卻遭到了父母的一番訓斥,這一段責罵的對白學生分角色讀起來真是感觸頗多,那樣的嚴厲,那樣的怒氣沖沖,學生從這樣的責罵聲中體會到法布爾的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學生對課文文本的見解主要源于多讀書。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創設出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不讀熟不開講;要找準可讀處讓學生聯系生活讀出自己的感受;要精心選擇讀的形式和方法,齊讀、個別讀、分角色讀、引讀等,根據讀的內容和時機靈活運用,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
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評點、爭論,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而且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分辨真假、判斷對錯的能力,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可采用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評價教材等方式。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可以讓學生參與評價。如評價學生的朗讀:你覺得他讀得怎樣?聽了他的發言,你想說些什么?評價教師朗讀:你認為老師讀得怎樣?你能幫幫老師嗎?評價教材:文中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把評價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教學的“平等對話”,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裝滿昆蟲)
此文轉載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9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法布爾癡迷昆蟲的故事,體會法布爾從昆蟲世界里找尋到的快樂。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仔細觀察、孜孜以求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抓住“迷”字,理清課文
1、喜歡看球賽的人,我們通常叫他“球迷”,喜歡下棋的人,我們叫他“棋迷”。通過昨天的學習,你認為我們可以叫法布爾什么呢?(昆蟲迷)
2、速讀全文,你能找出課文中帶“迷”字的語句嗎?
交流,多媒體顯示:
(1)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
(2)可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3)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
[教師相機板書:著迷、迷戀、癡迷]
二、學習第一段
1、說說什么叫“著迷”。(喜歡某種事物到了沉浸的程度。)
2、引讀:法布爾從小就生活在法國南部……這種優美的環境為法布爾沉迷昆蟲研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學習第二段
1、說說什么叫“迷戀”。(對某一事物過度愛好而難以舍棄。)
2、從哪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法布爾為了抓紡織娘而忘了回家;法布爾在池塘邊放鴨時抓到了一只小甲蟲卻被父母責備。)
3、學習第一個故事。
(1)法布爾對昆蟲非常著迷,你們是從課文中哪些具體的語句中感受到的,自己讀課文,找一找劃一劃。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教師不時表揚讀書做記號的同學,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交流:
誰愿意說一說,課文的哪些地方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非常著迷?
a“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指導朗讀:
a、同學們,這只蟲子是法布爾用了幾天時間找到的?(三天)
b、同學們注意,當法布爾找到蟲子的時候用了一個什么詞?(“終于”,你知道終于這個詞說明了法布爾捉到蟲子之后,怎么樣?能想象出他當時的樣子嗎?)
c、法布爾捉到了漂亮的紡織娘多高興呀,誰愿意讀第三節。
d、法布爾用了三天的時間捉到了紡織娘,能用你們知道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嗎?(鍥而不舍、堅持不懈……)
小結過度:法布爾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父母能理解、支持他嗎?(出示句子:“可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四、學習第二個故事
(1)父親是如何罵的?
出示句子:
“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父親就怒氣沖沖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
a、“只顧自己玩”法布爾怎么玩?
學習第四節:
a、他的任務是放鴨,當他一把小鴨趕進池塘后,他就去觀察、研究昆蟲了;在他的眼睛里,螺殼十分“漂亮”,連蠕蟲也是“五彩繽紛”的。
b、“……”表示他看到的不止這些。
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為什么法布爾的眼睛里變得那么神秘,那么有魅力呢?這源自于對昆蟲、對大自然的熱愛!
b、“沒用的玩意兒”指什么?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裝滿昆蟲)
此文轉載
學習第五節
a、“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在他眼前掠過”、“這只甲蟲不櫻桃還要小,顏色不藍天還要藍。”
想象這只小甲蟲的樣子,讀出對它的喜愛。(個別讀、齊讀)
b、“法布爾高興極了……好好欣賞。”
聯系“小寶貝”、“放進、包上、裝進”等詞,感受法布爾的喜悅。
指導感情朗讀:你在什么地方聽到過“小寶貝”這個詞?可見,法布爾太愛這只小甲蟲了。你瞧,他把小甲蟲照顧得多好!慢慢地放進蝸牛殼,小甲蟲有了一個漂亮的家,又細心地包上樹葉,然后放進自己的口袋里。
有感情朗讀(女生讀、齊讀)
c、“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可見他的收獲很大。
(2)母親如何罵?
出示句子:
母親也在一旁厲聲地責備:“揀石子干什么?撐破了褲兜!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3)聽了父母的責罵法布爾心情如何?
指導朗讀第9自然段
(4)老師小結:父母責罵雖然暫時迫使他放棄了小甲蟲,但他并沒有放棄對昆蟲的迷戀,他的衣袋仍是鼓鼓的。
再讀“可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法布爾的感情隨著蟲子而變化,剛剛捉到時的欣喜,被迫扔掉時的不舍,最后又興致勃勃地揀昆蟲,可見他對昆蟲真的是“一往情深”哪!
五、學習第三段
1、讀句子:“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
2、引讀:后人為了……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
3、思考:法布爾的衣袋里除了昆蟲,還裝有什么?
法布爾的衣袋高高鼓起,除了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還塞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科學的執著、美好的夢想、昆蟲世界的憧憬、好奇、癡迷……)
小結:法布爾對昆蟲熱愛只能用“癡迷”這兩個字來形容了。這些小昆蟲們就像一位大師一樣,牽著小法布爾的手,引領他走進了奇妙的昆蟲世界,無垠的科學殿堂,與昆蟲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他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并用畢生心血寫了巨著《昆蟲記》。
六、實踐活動
法布爾的雕像屹立在法國的,如果現在要在雕像的底座上鐫刻一些文字作為介紹,你想應該寫些什么呢?(可以以法布爾自己的口吻,也可以是后人的口吻)
七、作業設計
1、閱讀《昆蟲記》
2、觀察一種昆蟲,記錄它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完成一篇小作。
八、板書設計:
癡迷 進入科學的殿堂
迷戀
裝滿昆蟲的衣袋 著迷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裝滿昆蟲)
此文轉載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3
師:聽了父母的責罵,法布爾有什么表現呢?
生:法布爾難過極了!
師:法布爾為什么難過極了?
生:父母都不理解他。
生: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捉到的“小寶貝”將要離開自己了,他很舍不得,心里難過極了!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法布爾這種難舍的心情的?
生:難過、眼淚刷刷地掉
生:很不情愿
師:你能具體描述一下法布爾當時很不情愿的樣子嗎?
(學生沉思了片刻)
生:他可能雙手捧著小寶貝在顫抖。
生:他兩手在褲袋里摸啊摸啊,怎么也舍不得把小寶貝從袋里掏出來。
生:他小心翼翼地捧著小寶貝向垃圾堆走去。
師:他會是怎樣的神情呢?
生:他撅著小嘴,皺著眉頭。
生:他眼里充滿了憤怒與無奈。
師: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說得真好,誰能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呢?
生:法布爾聽了父母的話心里難過極了,他撅著小嘴,皺起了眉頭,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哪里舍得扔掉這些小寶貝!可是,父母的命令怎敢不從?于是,他漫漫地將手伸進褲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心愛的小寶貝,捧在手心里看了又看,心理默默地說“小寶貝,我會來看你們的。”說完,他雙手捧著小寶貝慢慢吞吞地走到垃圾堆旁,蹲下身子,依依不舍地將它們放進垃圾堆里。
師:說得太精彩了!一個很不情愿的法布爾活脫脫地站在了我們眼前。這段話里還有哪個詞也讓你體會到法布爾很舍不得小寶貝?
生:放進
師:這個詞我們給它換個詞,能換哪些?
生:可以換“扔”。
生:還可以換“丟”。
生:不行的,因為法不爾很喜歡那些小寶貝,怎么可能扔呢?
生:是的,用“扔”和“丟”說明法布爾根本不喜歡這些小寶貝,好像無所謂。
師:是呀,“放進”一詞讓我們體會到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寫出了他的舍不得。這樣看來,“放進”一詞看似樸實,但用得準確、傳神,所以寫文章時我們就應講究用詞的準確性,要反復推敲。請大家再來讀讀這段話,體會法布爾與“小寶貝”之間的難舍難分。
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中,我著重抓住兩個詞“很不情愿”、“放進”展開的。對于“很不情愿”,我著重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的神情、動作,學生先是一片啞然,但經過思考后能說出一點動作或神情來,只是零碎的,然后我再引導學生連起來說說,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想象的過程,就是走進法布爾心靈的過程,使學生對法布爾當時那份難過的心情揣摩得更透徹了。
對于“放進”一詞,我主要引導學生用換詞的方法去理解體會,通過與“丟”、“扔”比較,讓學生自己領悟“放進”一詞所包含的感情,從而進一步體會法布爾當時痛苦的心情。最后,我略作小結,引導學生在寫作時也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要善于推敲,這樣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又學到了寫作的知識,一舉兩得。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4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二、學情分析:
本課記敘了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故事,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但是學生的法布爾的了解比較少,要讓學生了解法布爾,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幫助,所以課前的準備工作要比較到位!課文的重點是第二段,要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中受感染,從中獲得有意的啟示!
三、教學準備:
卡片、搜集有關法布爾的資料、閱讀《昆蟲記》、《昆蟲物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并理解。
2、初讀課文,理清脈絡,精讀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出示法布爾的塑像圖片,介紹:
在法國,有這么一個人,人們為了紀念他,給他塑了尊像。你們看,他的塑像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嗎?
2、觀察回答::他的兩個衣袋做得鼓鼓的,突出了。
3、質疑:為什么把他的衣袋做得鼓鼓高起?
他的一帶里裝的是什么?
他是誰?
……
4、板書:裝滿昆蟲的衣袋(學生朗讀題目)
5、再次質疑:衣袋里怎么會裝滿昆蟲的?
他用來干什么的?
……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音、形、意,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交流剛才提的問題。
3、簡單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
朗讀《昆蟲物語》中的片段
提供法布爾的相關網站和《昆蟲記》的相關網站,引導學生閱讀!
4、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詞:
小溪縱橫 花草叢生 鳥棲蟲居 全身翠綠 觸角細長 會唱歌
掠過 小 藍 金屬光澤 鼓鼓囊囊 甜滋滋 滿載而歸
開火車朗讀這些詞語、給詞語分類:法布爾的生活環境、紡織娘、小甲蟲、捉蟲后
交流理解這些詞語
再次出示一些詞語:
蠕蟲 嗬 蝸牛 萊昂 厲聲 垃圾 怒氣沖天 中毒
讀一讀、理解詞義
多音字:載 分別注音組詞
5、檢查朗讀情況:
你對哪一節印象深刻?或者最喜歡哪一小節?你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并講講每節的餓大意
指導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6、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交流)
三、 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看看文章是分幾部分來寫的?
2、交流:
一(1)法布爾小時侯的生活環境
二、(2-10)法布爾從小對昆非常著迷
三、(11)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
四、精讀第一段:
1、你能不能用黑板上的詞語連起來說一段話?
2、練習、交流:借法布爾的生活環境切入
3、其實,正是這樣一個環境,讓他的童年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樂園!課文哪里告訴我們了?找出來讀一讀!
4、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第一節
出示:法布爾(是) 。
結合第一節的內容填空,體會:環境對法布爾的影響。
再次朗讀第一小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法布爾是 (口頭填空)
2、根據回答,相機板書:
著迷
你能從文中為它找出兩個近義詞嗎?(交流:著迷、迷戀、癡迷……)
二、細讀課文:
1、課文通過拿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癡迷的?
快速默讀課文,交流:
①找紡織娘
②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
③捉甲蟲被責罵依然癡心不改
2、小小組學習,從課文的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并說出你的理由,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可以在課文中做批注。
出示:法布爾是
交流:熱愛大自然、喜歡昆蟲、對事物好奇、意志堅定、執著……
3、交流:
①一天傍晚,暮色……
(捉昆蟲很晚、不知不覺、著迷)
②三天前……現在……終于……
(如好奇心重、執著)
③他把鴨子趕進……就……
(著迷觀察、抓住一切時間)
④嗬!真漂亮!
(驚奇、驚喜、喜歡)
⑤他把……放進……包上……裝進……打算……欣賞……
(欣喜、喜歡、好奇)
⑥很不情愿……
⑦仍然……
(執著、喜歡、癡迷)
三、小結:
1、引讀最后一小節:是啊,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使( ) 。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 ) 。
2、釋疑:為什么人們把他的衣袋做得高高鼓起?
3、齊讀最后一節
四、感知文章前后照應的特點:
1、課文的最后一節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2、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五、延伸:
1、你喜歡昆蟲嗎?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
2、推薦閱讀《昆蟲物語》或《昆蟲記》
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衣袋
法布爾 著名昆蟲家
著迷(迷戀、癡迷)
熱愛、好奇、執著
…………
濃厚興趣
探究精神
執著追求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5
實小網盟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如:癡迷、鳥棲蟲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課文內容,從法布爾喜歡昆蟲的兩件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題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難點: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志趣。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講述的兩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課時:交流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讀書自己解決。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科學、自然的熱愛,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法布爾的資料,全面感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2、自主預習課文,提出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講述的兩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把你們的手放進你們的口袋,說一說你們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偉大科學家,他小時候,在衣袋里裝滿了昆蟲。他是誰?(板書:法布爾)
3、你們了解他嗎?向大家介紹介紹。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后,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地自由讀課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語句讀得不夠熟練,就多讀幾遍,直到讀流利為止。
2、把自己沒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交流讀書情況,結合朗讀理解部分詞語:
1、指名分讀課文(有些重點段落齊讀)
2、請同學讀自己讀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讀得很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四、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互讀,一邊讀一邊交流每小節的意思。
2、集體交流:你讀明白了什么?
法布爾小時候很喜歡昆蟲(2-10)
法布爾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的生活環境(1)
法布爾憑借對昆蟲的著迷,進入了科學的殿堂。(11)
3、理清課文條理:
一(1)二(2-10)三(11)
五、質疑問難:
如果是詞語方面的,當堂解決;如果是課文內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導學生課后讀課文或查找資料,試著解決。
六、作業:
1、課作:a、朗讀課文
b、寫習字冊
2、家作:a、抄寫詞語
b、帶著問題讀課文或查找有關資料。
板書:
15、裝滿昆蟲的衣袋
生活環境(1)
對昆蟲著迷(2-10)
走進了科學的殿堂(1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讀書自己解決。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科學、自然的熱愛,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質疑問難: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難了嗎?
二、明確學習任務:
你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嗎?怎樣才能弄明白?
三、學生自學課文,思考:
1、法布爾喜歡昆蟲嗎?你怎么知道的?用“――”畫出有關語句。
2、法布爾的父母是什么態度呢?試著把父母說的話有感情地讀出來。
四、交流討論:
1、法布爾的父母是怎樣批法布爾的。(抓住父親“怒氣沖沖、吼、可惡、小傻瓜、揀這些沒用的小玩意兒”;母親“厲聲責備、撐破褲兜、中毒”等詞句進行品讀,從而感悟、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歡之情。)
a、指名讀
b、評議,圍繞父母當時的態度及語氣,引導學生讀出氣憤來。
c、齊讀
2、對話:如果是你的父母這樣批評你,你會怎樣?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3、過渡:法布爾又是怎樣做的呢?
4、指名讀第九、十自然段。齊讀,討論:你讀出了什么?
法布爾十分喜愛昆蟲。(指導學生用心去體會法布爾當時的心情,以及他與父母背著捉昆蟲的原因)
5、是呀!法布爾是多么喜歡昆蟲啊!可是父母卻嚴厲地批評了他,可他仍然沒放棄他的愛好。再讀課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兩個自然段能讀出法布爾喜歡昆蟲外,還有哪些地方也能讀出來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紡織娘時的高興的樣子。(感情朗讀法布爾的話和動作,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寫法布爾八九歲時對昆蟲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東蹦西跑蹲下來靜靜地觀察”朗讀體會)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蟲時的表現(指導作者有詳有略的寫法,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歡)
d、第十一自然段:人們在為他做雕像時,故意把兩個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訴人們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正是這一特寫“鏡頭”最能生動地表現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
(以上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改變交流討論的順序;另外,要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五、總結討論,滲透德育:
1、文章向我們介紹的法布爾具有什么特點?
2、正是法布爾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才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從而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從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為什么要以“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每個人都有衣袋,它是用來裝錢裝物的,法布爾竟然用它來裝滿了昆蟲,由此可見,法布爾對昆蟲是多么喜歡啊!用“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充分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程度。)
板書:
15 裝滿昆蟲的衣袋(第二課時)
父母責罵,不情愿地扔掉小寶貝
著迷抓“紡織娘”,終于找到了雕像上的衣袋也是鼓鼓的
捉甲蟲放進包上裝進
對昆蟲的癡迷―――――――――――――→進入科學的殿堂
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舍地努力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33
高語教研組 發表
一、擅長從文章的細微處發現價值
吳老師在執教《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擅長鼓勵和輔導學生從文章一些細小的地方去發現有價值的內容。例如:為了闡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吳老師誘導學生找到了很多地方,其中能夠從文章中的標點來體會的方法值得所有的同行借鑒。
二、加強學生對文章朗讀的指導。
正如吳老師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只有通過很好的朗讀,學生才能進行有效的探究,基與這一點,吳老師抓住句中的關鍵字詞進行良好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更深地體會文章,理解文章。 ---沈衛東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裝滿昆蟲)
此文轉載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6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著迷的故事,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對某一事物癡迷,可把人引向成功之路。
根據本文的特點和課后練習的提示,教學本課應努力處理好 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引導感悟癡迷。
如前所述,“迷”是這篇課文的靈魂。課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一天傍晚,法布爾抓住紡織娘;一是有一次,法布爾捉“小寶貝”。作者重點描寫的捉“小寶貝”的情況。教學時。宜重點抓住這一自然段,從人物的心情、動作等方面,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程度。其一,可以引導學生從第一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寫人物心情的詞句。你看,捉到了昆蟲,“高興極了”,“滿載而歸”,“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垃圾堆”,眼淚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爾的心中,昆蟲的確是“心愛的小寶貝”。其二,應該引導學生抓住相關動詞,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放進”一詞,看上去平常,實質用得準確傳神,且用換詞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其用得精妙恰當。其三,還應當引導學生體會父母的責罵。在一般的情況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許捉昆蟲,孩子便自動放棄了,而法布爾在如此情況下,仍然“興致勃勃地挑揀”,“躲起來偷偷地玩”,其癡迷程度便顯而易見了。
二、 激勵執著追求。
法布爾何以成為著名昆蟲學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給予了明確答復:“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研究昆蟲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大體相似。法布爾如此,其他人又有多少可以例外?可以這樣說,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智慧,亦即執著追求換來的。在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獲得成功的奧秘,并由此及彼,由人及已,數說古今中外像法布爾這樣執著追求的成功者,亦可談談身邊的人和事,看看班上有沒有這樣的“迷”,并自覺地以他們為榜樣,激勵自己執著追求,邁向成功,獲得鮮花。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裝滿昆蟲)
此文轉載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8
《裝滿昆蟲的衣袋》綜合資料 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 五上備課參考大全(之一)
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在閱讀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領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舍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有關昆蟲的謎語。
2、法布爾圖象的投影片。
3、描寫蝴蝶的一首短詩。
課程實施過程:
課前游戲:
猜幾個關于昆蟲的謎語。
一、導入新課:
1、剛才的游戲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對昆蟲的了解還真不少!在上一堂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法國的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就是——法布爾。
2、(投影示法布爾圖)
瞧,這就是法布爾!你覺得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第15課《裝滿昆蟲的衣袋》。
(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
1、打開課本,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到了法布爾的衣袋?
知道這鼓鼓的衣袋里放著的是什么嗎?
從這兒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板書:著迷迷戀癡迷)
2、法布爾是一個癡迷于昆蟲的人,寫人離不開寫事,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幾件事反映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
(1)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
(2)法布爾放鴨子后經常去觀察昆蟲,雖遭父母責罵,依然癡迷于昆蟲。
3、小組學習:
投影學習要求:
a、自由讀2-10自然段,劃出讓你感覺到法布爾對昆蟲癡迷的句子;
b、把你劃出的句子讀給組內同學聽,并說說你劃出它的理由,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體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沒用的玩意兒”指什么?為什么加引號?
5、過渡:法布爾就是這樣一生癡迷于昆蟲的研究,他專心地觀察、探究昆蟲,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父母的責罵也絲毫不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憑著這種癡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進了科的殿堂,成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響的昆蟲學家!
齊讀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爾圖,同時出示句式:
看著法布爾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現在請你想想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
7、你從法布爾身上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四、遷移訓練:
1、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昆蟲是很可愛的,它們的外形就很有特點。
找出課文中描寫昆蟲的句子,讀一讀。
2、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寫了幾句,想看看嗎?
投影:像指揮棒一樣靈活的觸角,
像鮮花一樣斑斕的翅膀,
像晨曦一樣輕盈的體態。
你翩翩飛舞著,
美麗了人們的視線……
能看得出寫的是什么嗎?
3、課外,我們也觀察了昆蟲,也想來寫幾句嗎?
用一段話描寫一種昆蟲的外形。
4、交流。
五、課后作業:
1、繼續觀察昆蟲的生活,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昆蟲記》讀一讀。
設計理念: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閱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于其個人經歷與知識閱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生的內心體驗不盡相同。課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2、教會學生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語文課,我只教會學生閱讀與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樣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蘊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與“訓練”并重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說話、引導、朗讀、想象、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有機結合,放飛學生的靈性!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10
之六
黃曉燕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部分詞意。
3.讀懂課文內容并理清課文條理
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 :
1、學們把手放進衣袋,說一說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現在一個人的衣袋里裝滿了昆蟲,你們覺得奇怪嗎?
這個衣袋里裝滿昆蟲的人是誰?他是哪兒人?為什么要把昆蟲裝進衣袋?大家讀一讀《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3、介紹法布爾。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他為什么在口袋里裝滿昆蟲了?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讀準生字音。
萊 昂 溪 紡 厲 垃 圾
(2)認清生字形。
比一比,組詞
3、指明學生回答提問,因為他十分喜歡昆蟲。
4、檢查學生詞語。
學習了生字,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詞語。你能讀好這些詞語嗎?
出示詞語:
縱橫 籠罩 穿梭 蠕蟲 閃爍 厲聲 興致勃勃
褲兜 殿堂 垃圾 圣萊昂 紡織娘 鼓鼓囊囊
(1)請你讀一讀,帶領大家來讀。
(2)自讀課文來理解一些詞語。請你來說說你會的詞語。
5、齊讀課文,加深理解詞語。
6、檢查課文朗讀。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并說說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文章主要介紹了法布爾十分的喜歡昆蟲。列舉了一些例子。
指明學生來評價一下他們的朗讀,并且來說說他們讀的好與差的部分。
請你再來嘗試讀一讀,讀出語氣。
三、總結
1、本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字詞,還了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嗎,請你來談一談。
2、指導學生寫字。
“萊”,草字頭加個來。
“溪”注意一點。
“厲”注意寫法。
3、學生描紅。教師從旁指導。
板書
15、裝滿昆蟲的衣袋
介紹法布爾列舉事例走進科學殿堂
裝滿昆蟲的衣袋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仔細觀察,孜孜以求、堅持不懈的精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執著追求、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和理解,你覺得法布爾是個什么樣子的孩子呢?
(他是個對蟲子特別著迷的孩子)
2、板書“著迷”,你來說說什么樣子叫著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別著迷的呢?
過渡:是啊,法布爾對昆蟲非常的著迷,喜歡看球賽的人,我們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歡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爾我們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蟲迷)
二、精讀課文
1、讀一讀課文,請你來找找從那些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法布爾是個名副其實的“昆蟲迷”呢?。
學生自讀課文,指名學生說一說
A、從“捉紡織娘”
B、捉小甲蟲。
2、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他著迷的精神來。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讀讀第三自然段,從那個詞我們最能看出法布爾的著迷呢?圈出“終于”。法布爾在三天前就開始尋找了,結果終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會多么的高興,興奮啊,那么請你來體驗一下他當時的心情,讀一讀第一句“媽媽,在這兒呢……”讀出高興興奮的語氣來。
②、讀一讀第四節,從這些例子中我們更加能了解到法布爾對昆蟲非同尋常的感情啊。
③、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只小甲蟲的故事,指明學生朗讀5、6、7、8、9、五段,從這五段中,你覺的法布爾僅僅還是對昆蟲很著迷嗎?請你來找一個更合適的詞語能說明法布爾的心情。。
板書:迷戀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這時候法布爾的心情不同的,請你來劃一劃,找一找。請你來說說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變化:捉小甲蟲時的“高興”“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責罵時的“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將“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仍然興致勃勃”地揀那些昆蟲,背地里“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
A、同學們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責罵過,你還記得你父母是怎么責罵你的嗎?你來模仿一下他們的口氣來讀一讀法布爾父母的責罵。指明學生讀。男女聲來讀一讀。
B、當父母責罵你時,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請你來說說。我們的小法布爾心里也是非常難過的。指名學生來讀一讀第九段。
C、但是在這樣的責罵面前他又怎么樣呢?放棄還是堅持啊?圈出詞語“絲毫沒能”、“仍然”。可見啊,他確實是非常的迷戀昆蟲的啊
D、齊讀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只能用“癡迷”來形容。
正是有了這種執著追求,法布爾走進了科學的殿堂。而今天人們印象中的法布爾就具有了一個典型特征--------(引讀)衣袋裝滿昆蟲
①、請你再來讀一讀課題,思考一下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呢?換一個題目,例如,愛昆蟲的法布爾,法布爾的故事與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動形象的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癡迷。他時時刻刻都在鉆研著昆蟲
②、教師板書:執著追求,堅持不懈
三、拓展閱讀。
法布爾對昆蟲的那股鉆勁兒、韌勁兒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或許他對昆蟲的好奇、那份愛,不能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結成了簡單通俗的一本昆蟲巨著《昆蟲記》,以科學的態度,翔實的資料真實地介紹了昆蟲生活。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著靈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布爾。讀一讀課外資料。
讀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對他說一說的嗎?
板書: 15 裝滿昆蟲的衣袋
入迷
迷戀(執著追求,堅持不懈)
癡迷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11
師: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這裝滿昆蟲的衣袋的主人是
生齊: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
師: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名著名的昆蟲學家,一是離不開他的成長環境,一是他
生齊: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
師:這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板書:著迷)圍繞著迷,課文舉了2個事例,一是捉紡織娘,二是捉小甲蟲。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3小節,想一想,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小蟲子非常著迷。
(提示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
交流:
生:“三天前……在唱歌”從“三天前”可以看出法布爾很早就開始注意這只會唱歌的小蟲子了,并且一直在尋找它,說明了法布爾對小蟲子非常著迷。
師:對,以至于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從“終于”中你們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我體會到法布爾尋找這只紡織娘很不容易!
師:還有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法布爾找到這只小蟲子心情怎樣呢?
生:法布爾的心情很激動,很開心!
(齊讀這兩句話)
師:還有哪些語句呢?
生:“一天傍晚,暮色……不見了。”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從“暮色”可以看出此時天已經快黑了,可法布爾并沒有覺察到,仍然專心致志地尋找紡織娘,所以這句話讓我體會到法布爾對小蟲子很著迷。
師:這句話并沒有從正面來描寫法布爾對小蟲子很著迷,而是運用環境來烘托,這是值得我們平時作文所借鑒的。還有哪些語句呢?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蟲子!”這句話讓我體會到法布爾捉到紡織娘后心情非常的高興!從法布爾的心情中,讓我感受到法布爾非常喜歡小蟲子。
師:回答得真好!法布爾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找到了這只會唱歌的紡織娘。試想一下,如果第三天,法布爾還是沒有找到,他會不會放棄呢?
生齊:不會。
師:從”捉紡織娘“這個事例中更讓我們看到法布爾身上具有一種什么精神呢?
生:永不放棄
生:持之以恒
生:堅持不懈
……
師:因此,現在我們可以說,正是這一分執著,這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法布爾走上了成功之路。(板書:執著 堅持不懈)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聽課思考 篇12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對于也是孩子的學生們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這篇課文還要學生們學習發布爾對科學執著的精神。教學這一片段時,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發布爾的父母為何責罵發布爾?讓學生就這個問題來回答。但,在此片段中,教師沒有這樣做,而是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出發,所以,在三個方面做了努力:
一、與文本對話,體會文本。教師讓學生仔細地去閱讀文本,閱讀文本是學習語文的前提所在。只有通過與文本零距離的接觸,學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我們說,要進行“對話式”的課堂教學,所謂對話,意味著對話雙方彼此敞開心扉,相互接納,學生可以與心靈對話,可以與文本對話,可以與他人對話。學生只有通過全身心的閱讀,才能找到文本中存在的“自我”,才能對課文的體會有滋有味。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景,搭建寬松的平臺。學生的快樂來自于自信,知識增長于體驗。采用小小辯論的形式,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一下子拉近了與法布爾的距離,發布爾的事仿佛就是自己所經歷的,或正在發生的事,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你說你的想法,我談我的感覺。發布爾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也突現出來了。這樣的情感,這樣的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了。
三、建立和諧的課堂結構,注重師生的平等。
讀完課文,教師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對話,對于學生的回答也能作出恰當的點評。親切的語調,平等的相處,還學生自由的空間,還學生學習的時間。給學生寬闊的“舞臺”,傾聽學生的“真情告白”,沒有去做學生的主宰者、支配者,還學生以主人的身份,使學生真正喜愛課堂。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展、成長的地方。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每一堂課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讓窗里窗外的人都能駐足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