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實錄(精選2篇)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實錄 篇1
【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單元四篇文章旨在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細心觀察、探索自然的興趣。本文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紹了法布爾小時候的生活環境。第二部分,通過兩件事來生動地說明法布爾從小對昆蟲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第三部分寫了正是這種對昆蟲的著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課文的重點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具體語句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與癡迷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充滿著興趣。文中人物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喜歡閱讀的文本。在語文學習中,基本具備了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聯系上下文積累理解詞句的能力。但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大部分學生對一些深層次的感悟難以體會到位,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無比癡迷的情感。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能認讀“萊、棲、蠕、兜、癡”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昆、紡、察、罵、毒、垃、圾、殿”等8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縱橫、鳥棲蟲居、癡迷、蠕蟲”。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揣摩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發現哪些是值得揣摩的關鍵詞句,知道怎樣寫批注。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故事,想聽嗎?故事是這樣的:又有一只金布甲倒下了,籠子里出現了他的尸骸。我知道其他的幸存者,遲早也會這樣死去的。從六月初到八月中旬,我的實驗室迎來了二十五只金布甲,可是到現在為止,只剩下了五只雌性的金布甲,其余二十只雄性的金布甲全部死掉了。他們的死亡癥狀一樣,全部被剖開了腹部,掏空了內臟。誰是罪魁禍首呢? 同學想知道答案嗎?那就快來讀讀這本書吧。(出示《昆蟲記》)
同學們,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嗎?
生:法布爾。
師:是的,他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出示課件),他用一生寫成了這本《昆蟲記》,這本書曾經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多次重印,在生物界和文學界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于法布爾的故事,相信學習了今天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他為什么能寫成這本書了。(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帶著你的情感去讀。
生齊讀課題。
2.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呢?想知道些什么?
生: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呀?
師:哦,而不裝其他的東西呢?這個問題有價值?誰還有?
生:誰的衣袋里裝滿昆蟲?
師:這問題你有答案嗎?
生:有,是法布爾。
師:有答案就不用再問了,對不對?
生:這個課題為什么要叫“裝滿昆蟲的衣袋”?
師:我發現你很會動腦。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來揭開問題的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課件出示)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字詞。(出示課件)
師:我看有些同學已經讀完了,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書情況。先讀詞語,看準字形再讀。(出示詞語)
生齊讀:昆蟲紡織觀察責罵中毒垃圾殿堂
圣萊昂鳥棲蟲居蠕蟲褲兜癡迷
著迷著急 鼓鼓囊囊
師:“棲”這個字,容易讀錯,注意它的讀音。
3.檢查課文朗讀。
師:我們把這些有生字的詞語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讀正確。請同學起來讀句子,其他同學注意聽,請你來評價一下。(課件出示)
生1:村子里小溪縱橫,花草叢生,附近叢林中鳥棲蟲居,各種可愛的小動物跑來跑去。
生2: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后,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
生3:以后每次放鴨,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撿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
師:誰來簡單地評價一下這幾位同學?注意先說優點,再提建議呀。
生:陳禹彤第一句讀得聲音很大,而且還比較有感情。高一飛讀得沒有感情,丁相棟讀得不是很熟練。
師:讀得沒有感情沒有關系,我想等咱們細細地學完課文,你讀得就會有滋有味地了。同學們看這兒,你能聯系上下文來說一說“縱橫”是什么意思嗎?
生:就是說小溪很多,有橫的,有豎的。
師:你理解很到位呀。那么猜一猜“鳥棲蟲居”的“棲”是什么意思?
生:棲是棲息,也就是住的意思。
師:是的,聯系上下文你就能猜到這個字的意思。(出示意思)這個字是指鳥停留在樹上。在這兒指居住、停留的意思。“蠕蟲”是什么?你見過蠕蟲嗎?
生:見過。
師:任致宇見過,你來說一說。
生:就是在水底一“固泳”一“固泳”。
師:那叫“蠕動”。剛剛他說了一句“在水底下”,我發現任致宇很會讀書呀,看文中的蠕蟲就是生活在水底下。其實蠕蟲的種類有很多(出示圖片),這就是生活在水底下的蠕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詞語想形容一下它?
生:惡心。
師:看了之后害怕。還有嗎?
生:五彩繽紛。
師:在法布爾的眼里也是這樣的。最后一個詞語“興致勃勃”,你可以聯系上下文,也可以找近義詞來解釋,這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呀。
生:很高興,興高采烈。
師:興指的是興趣,興趣怎樣?
生:很有趣。
師:興致高昂,對這件事感興趣。詞語咱們解決了,再讀課文你會讀得更棒的。
(二)整體感知
1.師:下面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從文中找個詞來說一說嗎?快速瀏覽是一種語文學習能力,你要找出準確的詞語。
生:癡迷。(師板書)
師:你還能找到哪些詞來說一說呢?
生:迷戀。(師板書)
生:堅持不懈。
師:這是你讀書之后,法布爾給你留下的印象。我發現你的讀書水平也越來越高了。
你能從文中再找個詞嗎?
生:細心。
師:老師還找到一個詞,是著迷。(板書)
2.默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師:同學們,看這兒,法布爾對昆蟲的感情從著迷,到迷戀,到最終的癡迷,課文是通過哪兩件事來說明的?現在請你默讀一下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說法布爾捉到了歌唱家。第二件事是法布爾放鴨時去捉昆蟲,他父母不讓,但他不放棄。
師:我發現你在概括課文內容的時候,抓住主要內容,干什么,結果怎樣。概括的水平越來越高了。請坐。誰還再來說一說。
生:第一件事是失蹤捉紡織娘,第二件事是抓甲蟲被父母責罵。
師:我發現你的水平更高了,你把這個故事內容直接概括成小標題了。咱們將掌聲送給他好不好?
生鼓掌。
師:咱們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是怎樣通過這兩件具體的事來寫法布爾的。
三、精讀課文,學習方法。
(一)方法導學
1.學習課文的2、3自然段,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法布爾對昆蟲很著迷,你能不能從第一件事中找一找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告訴大家好嗎?(課件出示)默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并畫一畫,簡要地寫出你的感受。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的“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農活正要回家,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他們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邊跑邊呼喊兒子。”我從他傍晚去捕捉昆蟲忘了回家,可以看出他對昆蟲很著迷。
師:這就是他的感受呀。你作批注時,就可以將這個感受寫在這段話的旁邊。誰還找到一這個地方了,來補充一下。
生:我從“傍晚”一詞,看出如果他不喜歡昆蟲就不會去捉了。
師:你是想借助關鍵詞來說嗎,那就把你的語意表達清楚。端起書來說。
生:我從“一天傍晚”這兒知道法布爾對昆蟲非常著迷,因為如果他不想知道那個昆蟲是什么,就不會在傍晚了還去找。
師:暮色籠罩了田野呀,他都忘了干嘛?
生:忘了回家。
師:干什么去了?
生:捉紡織娘去了。
師:對呀,這不就是你的感受嗎?把這個感受連起來,寫在這段文字的旁邊。尤其剛剛沒有找到的同學。
生寫批注。
師:誰還有?
生:從第3自然段的“三天前”,可以看出,雖然事情過去了很長時間,但他還是放在心上,念念不忘。
師:由此可見,他對……
生:對昆蟲十分著迷。
生:我從他“終于”找到這位歌唱家中的“終于”,看出了他對昆蟲的癡迷,因為他找了很久了。
師:(出示課件)看是這句嗎?這兩位同學找到了這兩個關鍵詞,看,如果老師把這兩個詞去掉,你看哪一句更好?自己讀一讀。
生:我覺得還是加上這個關鍵詞的句子好,因為第二句去掉關鍵詞,讀起來感情不夠深刻。
師:還有補充的嗎?
生:就是去掉“終于”感情色彩就不豐富了,如果加上“終于”就能看出法布爾找了很久,還能看出這中間他遇到了許多困難之類的。
師:你的見解非常獨到。你們看,咱們用這種去掉關鍵詞語的方法,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兩個詞特別的重要,這種詞就叫做什么詞?
生:關鍵詞。
師:對呀,找到關鍵詞,然后揣摩一下關鍵詞,你就會發現我們就更能了解人物有特點了。
自己再去讀讀這句話,從這兩個“關鍵詞”中你還能讀出什么來,在旁邊做一下批注。
生讀書做批注。
師:你從這兩個關鍵詞中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誰來說一說?
生:可以看出,法布爾捉這只蟲子費了很多的功夫,因為在這么多草時找一只小蟲子會很麻煩,所以我覺得他對這只小蟲子很癡迷,很想捉住它。
師:老師發現你用了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的這個詞語,是不是?想象他遇到了很多麻煩。這是一種好方法。
生:法布爾一直記著自己三天前的發現,而且從“終于”可以看出他一直在找,從草叢中去找一只像螞蚱那么小的東西也不好找,所以能夠看出法布爾真得很迷戀蟲子。
師:由此,能看出法布爾有怎樣的特點?
生:堅持不懈。
師:想到一個詞語。
生:鍥而不舍。
師:老師就寫鍥而不舍吧。(板書)這就是你的感受,你可以把這個詞寫在你的書上。有些同學已經寫上了。誰還想再起來說一說?
生:如果去掉那個“三天前”的話,“就”也得去掉,要不句子就不通順了。
師:所以你同意這兩個關鍵詞。那你能不能讀一讀這句話呀?
生朗讀。
師:聽你重讀了“終于”,我聽出來了困難重重。誰再來讀?你覺得該怎樣讀這一句呀?先自己試一試。
指名生朗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你特別喜歡這位歌唱家,是嗎?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朗讀。
師:是呀,我終于找到這位歌唱家了,當我找到的時候,是什么心情?會怎樣對自己的媽媽說呢?(出示課件)自己試一試。
生朗讀。
師:真替你感到高興。誰再來挑戰?
生朗讀。
師:挺興奮的,如果聲音高昂一些會更好。
生朗讀。
師:從你表情當中可以看出來,你真的很高興。自己讀一讀吧。
生自由朗讀。
師:從你們的表情和聲音中,老師能體會到你們的高興。其實,只要將自己想象成法布爾,你就會讀得有感情了。咱們將2、3自然段,邊起來讀一讀吧。
生齊讀。
(二)學法總結
師:放下書,同學們,回想一下,剛剛咱們學習第一件事情的時候,用了哪種閱讀方法呀?
生:抓關鍵詞,再找一句子,理解他的意思。
師:不僅要找出關鍵詞,還要揣摩,并且怎樣呢?
生:想象,當時法布爾的心時在想什么?
師:這樣朗讀得會更有感情。還有嗎?
生:將感受寫在書上,做批注。
師: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剛剛我們收獲了一種閱讀方法,接下來寫寫生字吧。
四、寫字練習
師:同學們,看一看本課的一類字有哪幾個比較難寫,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學們。
生:“殿”和“察”比較難寫。“殿”可以記住左邊是一個“尸”,里面的“共”可以看作是柱子,右邊中“沒”有的“沒”的右半部分。
師:你告訴了我們怎樣記住這個字。剛才提到“察”,你覺得這個字哪里會出問題?
生:象“夕”這一部分,容易少寫一點,變成“夕”。
師:你看看這個字怎么寫漂亮?
師板書,生書空。
再寫寫“殿”字。
師:先把本課的生字描紅,再在本子上寫兩遍。
生描紅,寫字。
展示有進步同學的字和存在問題的字。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實錄 篇2
課前游戲:
師:課前,老師要和大家一個游戲。
請一個同學上臺背對著屏幕,屏幕上出現昆蟲,臺下同學描述該昆蟲,臺上同學猜測昆蟲姓名。依次出示:七星瓢蟲 蝴蝶 螳螂
師:看來,大家對昆蟲都非常了解,了不起。
師:今天,咱們就去認識一位一生就沉浸在昆蟲世界里的人。他就是著名的昆蟲學家——
生:法布爾。
師:請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師一起寫板書。(邊寫邊強調字的間架結構)齊讀課題。
生:裝滿昆蟲的衣袋。
師:接下來,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這個詞你讀準了嗎?請你讀。
生:鳥棲蟲居
師:鳥棲蟲居是什么意思呢?
生:鳥兒棲息,蟲兒居住。
師:知道了意思,再讀就不一樣了。讀:
生:鳥棲蟲居
師:課文都讀準了,那么課文講了什么意思呢?
生:第一段講了……第二段講了……
師:你能把全文的意思說說嗎?
生:法布爾喜歡昆蟲,后來,他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師:你概括了課文的一部分內容,我們把課文的幾件事提煉出來,綜合到一起就是全文的意義了。誰來說說,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他有一次捉紡織娘……
師:板書:捉紡織娘不見了。誰來說說第二件事嗎?
生:捉小甲蟲被責罵。
師:誰能把這兩件事連起來說說?
生:法布爾喜歡蟲子,但是他爸爸媽媽不給他捉蟲子,他曾經捉紡織娘和小甲蟲了,遭到了父母的責罵。
師:抓住課文的主要時間來概括,這是很好的方法。這就是法布爾的雕像,請看。
生:讀屏幕上的句子: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昆蟲。
師:有人認為:法布爾的雕像的口袋里裝滿了昆蟲,鼓鼓囊囊,顯得不美觀,不如讓他手里拿著一本昆蟲記。你認為可以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請你自讀課文,找找相關句子,做做批注。
生:自讀,批注。
教師巡視。
師:你畫下了哪些句子?
生: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她,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師:三天前,就開始尋找這個蟲子。還有誰,畫下了哪些句子?
生:夕陽西下,法布爾趕著鴨子,滿載而歸,心里甜滋滋的。
師:你抓住甜滋滋發現了法布爾的喜悅。可是,看到法布爾撿到了那些蟲子,父母開始生氣了。法布爾的父母會怎么說呢?
“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父親就怒氣沖沖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
母親也在一旁厲聲地責備:“撿石子干什么?撐破了褲兜!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生:(讀父親的話)“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父親就怒氣沖沖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
師:這是一位嚴厲的父親。會怎么怒氣沖沖的責罵?
生:“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父親就怒氣沖沖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
師:體會人物的感情,再來讀讀母親的話。
生:母親也在一旁厲聲地責備:“撿石子干什么?撐破了褲兜!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師:我們分角色讀讀父母的話。
生:分角色朗讀。
師:父母的責罵阻止住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了嗎?
生:可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以后每次放鴨,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撿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
師:你還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這兩個衣袋不能被替代?
生:這一天,他還撿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我從鼓鼓囊囊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他對昆蟲的迷戀。
師:是啊,他總是裝的鼓鼓囊囊的。還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后,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世界的熱愛。
生: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師:這段話中,抓住了法布爾的動作。請你畫下其中的動詞。你從這些動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法布爾的小心翼翼。
師:為什么要使用一連串的動作呢:放進、包上、裝進
生:他害怕一不小心就把小甲蟲捏死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生: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師:連續的動作,更能把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表現出來。讓我們帶著體會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生: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師:法布爾衣袋里裝的這些小蟲子是什么樣的呢?再來看看,這些小甲蟲怎么樣:
媽媽一看,兒子的手里拿著一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有一次,法布爾正在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忽然,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
這只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
生:這些小甲蟲很漂亮。
師:在我們眼中很普通的小昆蟲,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漂亮?
生:他很喜愛這些蟲子。
師:看來,帶著感情去寫,就不一樣了。再來看看這句話:
那是一只甲蟲,像核桃那么大……(《昆蟲記》中部分文段)
師:帶著感情,再來讀讀這幾句話吧:
媽媽一看,兒子的手里拿著一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有一次,法布爾正在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忽然,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
這只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
師:誰想用情來讀讀?
生:感情朗讀。
師:咱們用情去寫,就不一樣了。課后,請你寫一寫你喜愛的小動物吧!